求2007~2013宁夏海南卷材料作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21:30:18
求2007~2013宁夏海南卷材料作文
求2007~2013宁夏海南卷材料作文
求2007~2013宁夏海南卷材料作文
——以2007年海南宁夏卷为例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盛过硝酸纤维素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的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意解析]
一
2007年的海南宁夏题是一道类似2006年全国一卷“乌鸦抓羊”式的作文题,是一道材料式话题作文题.材料式话题作文题的构思要领在于:完整梳理前因后果,多角认知主体客体.完整梳理材料的前因后果,才不会断章取义,断章立意;多角认知主体客体,才会使材料抽象提炼出多个角度的话题和立意方向.2007年海南宁夏卷材料的前因后果是:
别涅迪克发现烧瓶掉地不碎→好奇无解保存→客车相撞玻璃碎而伤人→联想烧瓶不碎,化验发现一溶液从而构想不碎玻璃→获奖→有人评论这种成功创造.
完整地分析材料的前因后果,我们可以发现①是“前因”,②③是“过程”,④⑤⑥是“后果”.如果我们不能完整地分析材料的前因后果,就会出现断章取义,断词立意.如拟题“关键溶液浇铸成功创造”就是只断取④⑤,而不顾及①②③和⑥形成的立意.完整地分析这则材料的前因后果,我们就会发现材料的侧重点还在于“如何发现这个关键溶液”的,这个“如何”才是“成功创造”的最重要的前因,也才是本则话题材料的核心所在,据此我们可以拟题为“执着才能创造”,“创造性溶液的成分是执着”等等.
此外,如果笼统的拟题为“创造”,也同样属于
作文试题
小兰和妈妈都喜欢听小鸟唱歌,看小鸟飞翔.母女俩第一次养鸟,母亲忙,女儿贪玩,没几天小鸟就饿死了.第二次养鸟,母女相约要好好对待小鸟,这次养了一个月,小鸟长得很好.但是朋友说,你们残忍地剥夺了小鸟自由歌唱、自由飞翔的权利,母女俩依依不舍地把小鸟放飞了.第三次亲密接触小鸟,是因为收到一封参加放生活动的邀请函.信函说,放生活动又环保又慈善.母女俩买了两对小鸟,兴高采烈地去参加放生活动.爬上山头,看见参加放生的有好几百人.一声礼炮响起,千鸟齐飞,有人笑脸灿烂,有人虔诚合十.母女下山后,听见花鸟市场的老板兴奋地说,自从有了放生活动,鸟儿的需求量大增,要每天起早摸黑捉鸟才能供得上.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评析
今年是宁夏课改后高考的第二年,作文题自然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与全国各省的高考作文题一样,引起了广大语文老师、考生的评判,用一句话概括,“各运其思,各臻其妙”.揭示“奇”“妙”,正确把握作文考察的方向、目的,对作文教学、对高三作文备考无疑是有益的.
1.平稳过渡,稳中略有变化
2007年宁夏、海南同一试卷,是课改后全国命题的第一年,其作文就是后来被许多专家认定的“新材料作文”.这一年的“新材料”设置了许多障碍,使得许多考生所选的角度游离了原文,所以2007年的高考作文分数普遍很低.
2008年的“新材料作文”,其审题难度大大小于上年,力求给学生更为宽泛的写作范围.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实际写作水平的发挥.其有“变”的一面是,所选择的角度大大增多了,更具开放性、多元性和灵活性.考生可以从“和谐”的角度谈人与动物的关系,进一步把主题深化为保护动物、保护自然;可以从“母女放生”这个角度谈善待生命,但不该以“作善”当“作秀”;可以从“老板”的角度去谈,环保是根本,但还需谨防被人利用;可以从“人性扼杀了鸟性”的角度,谈人与鸟的不平等,将养鸟与育人结合起来;也可以从“鸟”的角度去谈,尊重自然,尊重生命;还可以从“做事不能搞形式主义”去谈,做好事要讲方式方法等.由于审题的难度大大降低,真正游离原材料、跑题的作文的数量大大降低,加之文体上的无限制,给了考生充分体现自己写作才能的演练平台.
2009年高考宁夏/海南卷满分作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作文解读】
作文延续了去年材料作文的模式,有现实的针对性,同时,也降低了审题难度.材料围绕对一个乞讨者的看法,几个高中生展开了讨论.讨论中,形成了两种看法.
另一种认为,现代社会诚信缺失,有人在行善时“误入不诚信的圈套”.最后,这几个高中生达成了共识,即使在当今社会上确实存有人心不古的的事,我们还是要坚守内心的善念,并付诸行动.
在一般的材料作文中,有几类人物,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有几个原因,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有几种情感,就可以从几个角度立意.如从本材料中提炼观点,小赵的就是“善举”,小孙的是“冷静思考后,不放弃行善”,小李的是“诚信的缺失”,小钱的是“别误入诚信的圈套”,小周的是“善良的人值得称赞”.但是,多角度立意中往往有个最佳立意,也就是中心立意,也最符合命题者的意图,也能写出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作文,所以,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是材料的“核心”.
那么,本次作文的最佳立意,就是要坦荡无私的顺从内心法则,心存善念,多行善举,勿以善小而不为,勿因有人欺骗而不为.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宁夏卷作文题.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把它放在大水池里,不到两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好奇,从而不断体验,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挑出一批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更大期望,八个月后,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根据以上材料撰写一篇文章.
看了宁夏2010年高考作文材料,我想:最好的审题角度应该是把三个材料所蕴含的意义融入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一主题性话语当中.人的成才有很多规律,比如,循序渐进,环境熏陶,目标性驱动,身体和心理的同步发展等等,但这些规律只有和三则材料联系起来,这篇作文才算是符合出题人的主观愿望.那么,三则材料的共同性在哪?第一则强调宽松的坏境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第二则强调好奇心的驱动,第三则强调教育者对于被教育者的积极地心理暗示,如果三则材料分别立意,也符合题意,但不是最佳,而如果把三者联系起来,我们就会看到三则材料的内在联系: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人必须对世界充满好奇,要有探索世界的强烈欲望,外因是教育者要有宽容心态和对受教育这经常给予积极心理暗示,教育者主要给人才提供激发潜能的场所,并且给予一定的期待和暗示,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世界、激发潜能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宽松的坏境环境中快速成长,人才也就在这样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另外,对于人才的评价标准也要多元化,不要拿一根尺子来量,不过这一点算是补充说明,否则,可能论述不会周全完整.(宁夏中卫一中 冯承志)
2011高考宁夏海南卷作文题目
作文题目:据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公布全球二十一世纪十大新闻,其中有关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新闻名列首位,成为全球最大的新闻.该所跟踪了全球75万家纸媒体、电子媒体及互联网信息,发现其中报道中国崛起的信息有3亿多条.
那么,中国的崛起主要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和关注的特点呢?《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在中国网民中进行了调查,结果排在前六名的分别是:经济发展、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新进程和开放程度.
请根据中国的改变及以上材料,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2
船主让漆工给船涂漆.漆工涂好船后,顺便将漏洞补好了.过了不久,船主给漆工送了一大笔钱.漆工说:“工钱已给过了”.船主说“这是感谢补漏洞的钱.”漆工说:“那是顺便补的.”船主说:“当得知我的孩子们驾船出海,我就知道他们回不来了.现在他们却平安归来,所以我感谢你!”考生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800字作文.
2013
(河南、陕西、陕西、宁夏等地区)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提高和别人提高技能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