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源地在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4 14:33:06
人类发源地在哪
人类发源地在哪
人类发源地在哪
在达尔文建立进化论不久,即1871年,他紧接着发表了《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他在提出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大胆论断时,也推测了人的发源地很可能在非洲地区.因为那里有大量的猿猴存在,而且从新生代以来,那里一直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动、植物非常繁盛,这些都为猿猴进化到人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 发源地之争 但是,当1892年和1929年分别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和北京周口店发现猿人化石之后,特别是周口店.考古专家见到了5个猿人头、头盖骨、147颗牙齿、大量肢骨等,它们是分别来自40个大、小、男、女猿人;这里还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1万多件石器;时代延续从距今60万至30多万年,使人类历史推前了几十万年.至此人们越来越认同进化论,并认为最早的人类发源地应该是在中国.故周口店尽管是北方偏僻小山村,但却是我国第一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与长城、故宫、埃及金字塔等并列. 到了20世纪60年代,西方大量学者涌到非洲地区进行研究、发掘,尤其是在坦桑尼亚、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地.他们接二连三地发现了距今3 000万年的埃及古猿化石、2 000多万年的森林古猿化石、l 000多万年的腊玛古猿,以及较多的属于人科的距今400万~100万年的猿人化石等,许多化石比中国所见的古老.因此,他们认为人类的发源地还应在非洲. 中国有重大发现 与此同时,我国学者也有了许多重大发现.如发现距今6(300多万年的最古老灵长类——娇齿兽化石;距今4 500万年的中华曙猿化石,还有距今3 000多万年的猿类化石.它们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苏皖地区.如云南分别找到了森林古猿、腊玛古猿、西瓦古猿、粗壮地猿化石等.其中腊玛古猿是世界上化石保存最完整的,包括完整的头骨;在苏皖发现了双沟醉猿、江淮宽齿猿的化石等. 除此以外,我国还发现了大量猿人和智人化石.如距今180多万年的四川巫山县猿人、170多万年的云南元谋人、90多万年的陕西蓝田猿人、80多万年的湖北陨县猿人、60万~40多万年的南京猿人、30万~20多万年的安徽和县、山东沂源等地的猿人,还有各地各个时期的石器. 另外,早期智人(距今25万~4万年间)的化石地点分布多达12个以上,许多智人的头骨很完整;晚期智人(距今5万至1l万年间)的地点更多,至少有50多个,除了甘肃、新疆、江西、湖北尚未发现外,各地均有,包括台湾地区. 总之,我国从古猿至现代人的化石很多,系列非常完整,这在世界上是没有先例的.所以我国学者及部分西方学者认为,人类的发源地可能不止一个,除了非洲外,还应该有中国.除此,南北美洲、非洲、南极洲及欧洲大部分及俄罗斯,均未找到较古老的人类化石. 目光集中在苏皖 鉴于人类起源的重要性,1998年国家“九五”攀登项目“早期人类起源及其环境研究”正式启动了.经分析,学者们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还应从化石入手,并很快地把目光投向苏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安徽潜山县距今6 000多万年的地层中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灵长类——娇齿兽化石,它的大小、外形颇像鼠类.但由于它双眼在面前,不像兽类在两侧,而且头和脑较大,故它应归于最原始、树栖吃虫的灵长类动物. 其次,在江苏溧阳县距今有4 500万年的裂隙洞土中发现了中华曙猿化石,其大小仅十几厘米,有人认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猿类,比过去认为最早的埃及古猿早了1 000多万年.但也有学者认为它是猴类(见图1).值得注意的是,在山西垣曲县也发现这一化石,足见它分布较广. 第三,在苏皖交界的泗洪县发现了距今1 000年的双沟醉猿化石(见图2).这种猿类很可能是南方古猿的祖先.并且,最近在安徽淮南县发现了距今300多万年的猿类化石,它们颇像南方古猿.由于目前发掘刚刚开始,深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淮南猿类化石填补了我国这一时期猿类的空白. 除此以外,安徽繁昌裂隙洞黄土中发现了距今240万一200万年的石器和大量哺乳动物的化石,说明我国有能人存在,现正在发掘中(见图3、4);在南京汤山洞穴黄土中发现了分别为距今60万和40万年2个时期的猿人头骨化石;在安徽和县裂隙洞土中发现距今20多万年的猿人头盖骨和3颗牙齿;在安徽巢县洞中黄土发现距今约20万至16万年的早期智人枕骨和上颌骨残片;在江苏泗洪县和丹徒县分别发现了距今仅几万年的晚期智人化石;在溧水发现距今1.1万年的现代人化石,几乎各个时期的都有代表,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所以把这一地区称为人类的发源地是完全正确的,目前的研究工作还在继续进行中. 要给百姓普及知识 值得提及的是,苏皖地区目前采石时发现的裂隙洞、溶洞很多,而且这些洞中黄土里几乎都有哺乳动物化石存在,有的还非常丰富,显然在这些洞中发现人类及各种灵长类化石的机会较多.过去这些地区发现的许多重要线索,包括以上所述的重要发现,几乎都是当地人提供的.因此,对当地百姓普及这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当务之急.作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许汉奎原载《科学大众》2003年第4期
这样可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