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游导演到底想表达个什么意思?耐着性子看了2个半小时,结果还是纠结无比,那个结尾也很诧异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14:05:44
2001太空漫游导演到底想表达个什么意思?耐着性子看了2个半小时,结果还是纠结无比,那个结尾也很诧异的~2001太空漫游导演到底想表达个什么意思?耐着性子看了2个半小时,结果还是纠结无比,那个结尾也很

2001太空漫游导演到底想表达个什么意思?耐着性子看了2个半小时,结果还是纠结无比,那个结尾也很诧异的~
2001太空漫游导演到底想表达个什么意思?
耐着性子看了2个半小时,结果还是纠结无比,那个结尾也很诧异的~

2001太空漫游导演到底想表达个什么意思?耐着性子看了2个半小时,结果还是纠结无比,那个结尾也很诧异的~
人类发明了各种科学,制造了先进的、拥有思维能力的机器人,总有一天会自食其果.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以悲天悯人的思考方式拍摄了该片,人类的出路和未来有可能的毁灭之源,全在其中.
  真正的经典~~~要慢慢品
  影片简介
  在2001年人类已经可以进行太空旅行.弗洛依德博士是美国在月球克莱维斯研究基地的负责人之一,这次他秘密返回基地调查一起神秘的事件.原来,基地研究员在月球某地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强磁性柱子,这个柱子显然是在四百万年前被人故意埋在那里的.正当弗洛依德博士率领6位科学家对其进行考察研究的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16个月后,美国又派遣了5位科学家搭乘巨型飞船前往木星进行考察,此行目的对外宣称是对16个月前发生在月球上的“克莱维斯事件”进行研究.飞船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从来不犯错误,且具有人类逻辑思维方式的超级电脑HAL9000担任.在飞船上除开担任机师的两位宇航员一直处于清醒状态以进行日常监控和维护以外,另外三名测量学方面的专家都是一直处于冬眠状态.但无论是人类宇航员还是超级电脑,他们都不知道在这次看似平淡的旅途上其实隐藏着致命的危险和不可告人的目的.
  简评
  本片曾获得5项奥斯卡提名,其中包括最佳导演提名.但导演斯坦利·库伯力克的命运似乎总是如此,获得无数提名但永远也拿不到一个奥斯卡的大奖.该片在科幻片领域的重要性是其它任何一部影片都无法代替的,你看过该片后就明白为什么后来的科幻片里的飞船会是那样,为什么外星的表面总是砂石遍地.该片绝对不是一部纯粹意义的科幻片,它带给我们的是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深层次思考,告诉我们的是人类永恒的绝望,正因为有这样深邃的思想意义,也使得这部科幻片不像日后的《星球大战》那样广受欢迎.但是,它绝对是一个里程碑.
  库布里克出生于纽约,13岁时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件礼物,是一台照相机,从此培养了对摄影的浓烈兴趣.他是地道的美国人,但其艺术灵性更偏于欧洲,后半辈子一直住在伦敦,并因害怕乘坐飞机,很少出门旅行.从1957年的《光荣之路》开始,他便开始为好莱坞拍片,并以进度慢、胶片损耗高着称,他拍摄的胶片中不到百分之一能最终用上,比行规高出十至二十倍,但其作品几乎每部都堪称杰作.他留下的详细资料促成了《人工智能》,由斯皮尔伯格最后完成.库布里克属于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人,尝试了完全不同的类型和风格.但他的作品有一些共性,如节奏较慢,构图讲究,每个细节都精雕细琢.库布里克作品的一个共同主题是人的非人化.他自己喜欢过隐居的生活.
  库布里克以慢工出细活着称.他成名后所拍片子不多,但每部都称得上杰作.他一共拍了两部科幻片,但这两部均高居多数人的科幻十大排行榜.《2001太空遨游》耗时4年,华纳公司的主管忍无可忍,打电报问库布里克“这‘2001’到底是片名还是这部影片的发行日期?”影片于1968年4月上映,招来一片非议.影评界的“慈禧太后”宝琳·凯尔称它为“里程碑式的缺乏想象力的影片”;阿西莫夫愤然抗议该片违背了他的第一定律,即机器人不会对人带来伤害;当红小生洛克·哈德逊从首映礼上愤然退场:“谁能告诉我这片子究竟讲什么玩意?”面对电影内行的不解和不屑,一位17岁的中学生脱口而出:“这是让你体验的,不是让你理解的.”库布里克终于在最不“懂事”的人群中找到了知音.
  《2001太空遨游》像是一座金字塔,宏伟、神秘,甚至乏味、不知所云,它违反了几乎所有电影学院奉为神圣的原理,传统的剧情、人物、台词等要素在这里变得无足轻重,而特效、画面和音乐占了主导地位.著名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同名小说作者)说得好:“你若看一遍就明白了整部影片,那只能证明我们失败了.”
  2001年已经过去,那么,影片中描写的现象究竟发生了没有?星际间的旅游、太空中的旅店、嫉妒而杀人的电脑……这些都没有变成现实,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影片的价值.我们现在观赏该片,一定会注意到哪些设想超前了,哪些落后了,但我们更会为它的不朽而感到震撼.这部当年被巴黎《快报》称为“开创未来电影新纪元”的作品,不是科技发展的“天气预报”,而是一个寓言,一种有关人的进化、人性及宇宙的沉思和遐想.
  影片以三四百万年前非洲荒原上一群猩猩开场,配画面的音乐是理查·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首取材自哲学家尼采的交响诗.最具象的电影艺术跟最抽象的音乐及哲学如此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撼动着感官和心智.该片的情节围绕着一块神秘的黑石,它出现在远古的非洲,教会人类怎样拿骨头当工具;出现在2000年的月球,引导人类前往木星探险;最终,它也出现在木星周围.库布里克用大量视觉和听觉形象,暗示着人类的演变,如第一乐章(跟古典交响乐一样,全片共分四个乐章)转到第二乐章,大猩猩将当作工具和武器的骨头抛向天空,骨头在天空翻转,慢镜头迭化成行驶中的宇航船.这个影史上最令人瞠目结舌、时间跨度最大的衔接极具象征意义,因为后来机器人哈尔就把宇航船当作杀人工具.
  影片中还有大量交配和生殖的暗喻,从开始时宇航船的停泊,到最终太空婴儿的诞生……影片的人物不多,且缺乏鲜明特征,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库布里克设置了一个没有形体、只有固定拍摄“眼”的机器人哈尔,这个完全用声音来塑造的角色不仅是本片中最“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许多专家更认为它是所有库布里克作品人物中最出彩的.哈尔代表着人类创造机器后可能造成的恶果,即机器成为人的竞争对手.这一主题在斯匹尔伯格的《人工智能》中有更深入的探讨,但本片中这种敌对更有原始冲击力.影片从宗教角度也自成体系,由人类的起源、堕落和赎罪等部分组成,而外星人(通过黑石)扮演着上帝的角色.
  库布里克戏称道,米高梅公司稀里糊涂投资了一部宗教片;而影片放映过程中出过一件奇特的事:一个年轻人不由自主冲向银幕,一头撞到银幕上的黑石画面,嘴里大喊着:“这就是上帝!”有人认为,影片表现了一种人类无法超越自己的悲观论调,人类必须依靠更高级的天外之物,才能取得进步和进化.克拉克则反驳道:很多人不喜欢这部作品,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可憎的一面,但那些都基于现实.1971年上映的《发条橘子》,其科幻成分比《2001太空遨游》要淡得多,它的故事发生在大约10年后,而且没有牵涉到外星人、机器人等题材元素,因此,它的科幻色彩从表面上只体现在未来派虚无主义的布景.但《发条橘子》的故事仍有一定的科幻性,比如通过手术“改造”或“纠正”人的某种心理倾向,如同医治身体疾病,这在很多社会属于既被期盼、又遭痛斥的科技尝试,如前些年我国用这种方式“治疗”同性恋,引起广泛关注.《发条橘子》是一部极度渲染不道德行为的道德剧.主角是一个英国的年轻人亚力克斯,他有两项嗜好,施暴(包括强奸)和听贝多芬.片名中的“发条”是指“机械”、“人为”,而“橘子”(orange)脱胎自“黑猩猩”(orang-utan)一词,当然影片中也通过橙色的背景,加以呼应.影片从一家充斥受虐形象的牛奶吧启幕,接着,亚力克斯跟他的狐朋狗友痛打无家可归的叫花子、强奸民女、破门而入、乾尽坏事.他们的行为是极端非理性的,但表现的暴力却并非写实,而有一种夸张的、舞蹈般的美,让观众既感到恶心,又目不转睛.更绝妙的是,库布里克为他们丧尽天良的暴力配上了最优美的古典音乐和传统歌曲(如《雨中曲》),而且协调到宛如芭蕾舞配乐.亚力克斯入狱两年后,接受冲击治疗,对他原先的两大嗜好产生条件反射的厌恶.这种“治疗”究竟能否把一个坏人变成好人?库布里克透过一个片中角色的话,表达了他的观点:“善良来自内心,是人的自由选择.当一个人不能自由选择时,他不再是一个人.”于是亚力克斯重新踏上社会时,已经是一个被剥夺了自由意志的“发条橘子”,既消除了恶习,也泯灭了个性和人性.有趣的是,影片中的未来政府是一个介于专制和民主的怪胎,它一方面主张治愈刑事犯,把监狱腾出来关政治犯,另一方面它害怕竞选中失利,而且媒体也仍保持着独立性.这可能是编导从激进派的角度对保守党当政的畏惧.《发条橘子》宛如片中的音乐,以完美的艺术形式烘托起暴力和罪恶这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现象.它提出了许多难以回答的问题:文明社会究竟能不能消除暴力?如果政府能够剥夺一个人的自由意志,但这种行为治疗法的确能够为公众带来好处,这到底是得不偿失还是值得采纳?如果我们失去了选择善与恶的权利,我们将改善整个社会抑或使之恶化?
  比较这两部科幻片,《2001太空遨游》的科学成分较浓,《发条橘子》更像政治幻想片(如《1984》),但两部作品真正的价值均在于其哲理命题,在于库布里克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以及他那无与伦比的艺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