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宋元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 3.隋唐五代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 最好是资资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1 07:40:38
1.宋元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 3.隋唐五代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 最好是资资料
1.宋元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 3.隋唐五代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 最好是资
资料
1.宋元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 3.隋唐五代时期的人口迁移情况 最好是资资料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年开始,中国进入了长期分裂和战乱时期.黄河流域屡经兵燹,关中地区经董卓之乱,“长安城中尽空,并皆四散,二三年间关中无复行人”.“洛阳附近,无辜而死者不可胜计”.从洛阳至彭城(今徐州)的黄淮平原上,经曹操和陶谦之间战争,“墟邑无复行人”.除了战争中死亡外,大批中原人民向相对安定的地区迁徙.三辅、南阳人民多迁往益州.徐州一带人民多避乱江东.江淮之间十余万户皆渡江而东,“江西遂虚,合肥以南惟有皖城”.还有不少士大夫甚至渡海远徙交州.在蜀汉、东吴政权内任职的不少是黄河流域迁来的士大夫.此外,还有不少中原人士逃往幽州、辽东,甚至去鲜卑境内.如东汉末刘虞为幽州牧,“青徐士庶,避黄巾之难归虞者,百余万口”(《后汉书·刘虞传》).
三国鼎立局面稳定后,迁往辽东的往往复归故土,而迁往南方的大多定居下来.以后魏蜀吴三家为了充实各自统治区内的实力,利用政治手段强迫人民迁居其统治中心的周围.如建安末曹操讨张鲁,进入巴东、巴西郡(今川东),劝诱当地人民8万余口迁至邺、洛阳;继而曹既平张鲁,迁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三辅.曹丕建都洛阳,徒冀州5万户士家以实河南.魏灭蜀后将蜀人3万家迁往洛阳和关中.东吴孙权在建安年间连续西征盘居在长江中游的江夏太守黄祖,虏掠男女数万口迁至江东.刘备入蜀带去了大批荆州人士,以后几次北伐南征,也迁民于成都平原.此外,东汉末年,北方乌桓、鲜卑逐渐入居中原,散布于沿边诸郡.匈奴入居汾水流域的就有3万余落.东吴征服山越后,也将越人从山区迁至平原,总数约有10余万人.
经三国时期屡年战争,人口死亡、逃亡、隐匿的数字是相当高的.所以据西晋太康初年(3世纪80年代)的户籍,全国仅246万户,1616万口.黄河流域仍占56.72%,长江流域占34%.黄河流域集中在可、冀2州,约占全国人口的32.12%.全国郡级人口分布第一位是河南郡,即曹魏政权首都洛阳的所在地,有11万户,以下依次为与河南郡接界的河内郡、东吴旧都建业所在地的丹阳郡、今冀南与鲁接界的阳平郡、蜀汉旧都成都所在地的蜀郡,户数都在5万以上.可见是由三国时代人口迁移的结果.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中原人民在阶级和民族的双重压迫下,纷纷越淮渡江,相率南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此后中原每一次较大的政治变动,如祖逖北伐、淝水之战、刘裕北伐、北魏南侵等等,都有一次较大规模的人口南徙.据研究,截至刘宋为止,南渡人口约共有90万,占当时刘宋全境人口共五百几十万的1/6.西晋时北方诸州,包括淮河以北地区共有140万户,约700余万口.南渡的90万口占其1/8强.换言之,即北方3个人中有1人南徙,而南方6个人中有1人为北来侨民.北来的侨民集中在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江汉流域的襄阳、江陵、武昌以及长江下游的今江苏省境内,而以淮阴、扬州、南京、镇江、常州一线为最多,并在此设了大批侨州郡县.侨置在今镇江的南徐州,侨民多于当地土著人口.
2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全境有户1600余万,崇宁元年(1 102)有户2000万.每户以5口计, 11~12世纪初北宋境内约有1亿人口.现以后来宋金界线(基本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北方有户580余万,南方有户1100余万.这反映了从唐代后期至北宋中后期,由于北方人口南迁和南方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人口滋长,使南方人口的绝对数字开始超过了北方,这是中国人口南北分布的转折时期.
南方人口主要集中在两浙、江南东、西和福建四路,相当今苏南、皖南和闽、浙、赣三省.元丰时有户520万,崇宁时有户570万.其中两浙路(即今苏南太湖流域和浙江省)人口最多,元丰时178万,崇宁时198万.其余依次是江南西路(除江、信、饶3州外的今江西省)、江南东路(今皖南、大茅山以西苏南和江西省东北部)、福建路(今福建省).两浙路自唐以来即为南方最富庶地区,江南西路在北宋时湖滨平原和吉泰盆地得到了充分开发,山区又有发达的工矿业,故人口大增,其户数虽低于两浙路,而口数却超过两浙路而居全国首位.
北宋末年,女真南侵,黄河流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人口南迁.南渡人口最集中的是两浙路,因为是南宋政治中心所在.“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常时”(《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58》).现以北宋崇宁元年和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的户数比较,两浙路增加26万户,福建路增加32万户,成都府路增加21万户,潼川府路增加24万户.总之,南宋时代南方人口普遍增加,按复旦大学吴松弟教授的估计,建炎到绍兴年间北方南下人口有500多万(《中国移民史》第四卷).
金末元初,北方人口损失惨重,估计在金朝灭亡初期,北方人口约300万户(参考王育民《中国人口史》),1800万口.蒙古灭南宋,南宋人口也有一定损失,1280年约有户1180万(胡祗遹的《紫山大全集》),6370多万口,考虑到北方人口的增长,此时北方约有户400万,2400万口.1280年全国统一时北方人口占全国人口约27%.
3安史乱后,黄河中下游经过长期战乱,大批人口南迁.“天下衣冠世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李太白全集26》).人口普遍下降.加之藩镇割据,中央法令不行,户口隐匿不报.所以唐代后期人口资料残缺不全,难作全面估计.现以元和年间(806~820)南方几个州与天宝年间户数相比,襄州(治今襄樊市,领县7)增加120%,鄂州(治今武昌,领县5)100%,苏州(治今吴县,领县7)30%,洪州(治今南昌,领县7)65%,泉州(治今泉州,领县4)50%,广州(治今广州,领县13)75%.足以说明唐代后期南方人口普遍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