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缺乏状况如何解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3:56:50
自然资源缺乏状况如何解决自然资源缺乏状况如何解决自然资源缺乏状况如何解决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将有大的发展,国际贸易顺差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资源国际贸易逆差也将随之加大.目前我国需要资源的出

自然资源缺乏状况如何解决
自然资源缺乏状况如何解决

自然资源缺乏状况如何解决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贸易将有大的发展,国际贸易顺差将有可能进一步加大,资源国际贸易逆差也将随之加大.目前我国需要资源的出口来加大经济发展的力度,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但这将使资源供需缺口加大和资源利用过度,从而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速度的瓶颈,甚至危及我国可持续发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此种现象难有大的改观.经济发展速度、资源国际贸易、资源短缺将形成一个怪圈,既可以循环制约,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循环促进.双向式自然资源发展战略的核心思想是:调控资源国际贸易逆差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重点是资源利用方向由单变双,国内国外两种资源都要利用.扭转以往粗放式开发利用资源、单纯消耗资源和追求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为集约化经营方式,重点是用好国内资源.在考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国优势资源的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资源价位偏低的有利条件,逐步减少我国资源国际贸易的逆差,弥补我国资源的劣势和不足,重点是用好两种资源.为此,要继续加强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型国民经济体系的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后备资源,建立特种资源应急储备体系,积极有效利用世界资源,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双向式自然资源发展战略的目标是: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市场,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高于世界经济发展平均速度的水平,并保持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策之一,认请我国资源供需体系面临的困难与机遇,制定双向式资源发展战略.在认真分析我国资源供需形势的基础上,认识我国资源供需体系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在充分掌握国际国内资源和资源市场的情况下,根据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相互关系,制定我国长期资源开发利用战略.通过反复论证确立长期扶持资源性产业的自立与发挥我国优势资源的产业政策,并鼓励资源性产业提高效益,逐步使资源性产业由重数量转向数量与效益并重的轨道.建议由专门机构组织跨部门跨地区研究并制定国家双向式自然资源发展战略,并由跨部门的机构监督实施.
  对策之二,逐步建立现代化的资源监控管理体系和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现有的资源管理体制条块分割,结构极不合理.管理者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生产,脱离市场需求,效益低下,资源破坏浪费严重.由于资源性产业长期亏损,投入少,产出低,甚至对资源掠夺式经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管理体系,面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应以宏观调控为首要目标.必须用先进技术手段及时掌握跨部门跨地区综合资源供需宏观动态变化,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最新动态,及时调控进程,以确保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
  对策之三,建立资源应急储备体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限价和定量等措施来调剂对资源的供求,以缓解资源供需波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供需面临国际国内资源供求波动的影响,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应通过应急储备体系来实现.资源储备包括对国计民生有关的大宗资源产品和重要的战略资源产品,资源储备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库存,而是对国际国内资源供需动态全面掌握基础上的,快速、应急储备,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的重要职能.
  对策之四,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调整我国的进出口结构,逐步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和我国优势资源产品的出口,逐步增加国内对某些紧缺大宗资源性产品的进口,并注意保护我国自己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出口国和进口国要实现多元化,以保证我国资源国际贸易的安全.根据区位及资源赋存状况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调整区域资源进出口格局,在东部地区可以充分发挥其经济和人才优势,进口部分资源性产品,促进东部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换,弥补其资源紧缺的现状.如进口部分饲料粮,发展畜禽养殖业及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供就近出口.中西部地区则可凭借其资源优势,发展以资源为依托的产业,鼓励以不同形式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在科教的引导下,逐步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降低资源含量,以减少资源国际贸易逆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资源产业,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比较优势.
  关于粮食进口,重要的是正视我国农村尚有约 1.6 亿剩余劳动力,正视我国农业生产规模狭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下;保证粮食总体平衡,适当保护农民利益是总的原则;以进口粮食换取部分耕地种植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以出口换取进口粮食所需的外汇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对策之五,适当、适时、适量地开发中西部后备资源.相对于东部而言,中西部地区开发条件差,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因而中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投资强度大,投资周期长,有必要逐步吸收和引进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开展适当规模的后备资源开发.在引入国外资金和技术方面要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对策之六,在工业经济改革的同时,决不能放松农业.农业经济结构和农业资源结构的调整是工业经济改革的坚强后盾.没有农业经济和资源结构调整的配合,工业经济改革很难获得成功.农业一方面为工业提供基础原材料;另一方面农村是工业品的重要市场.在工业经济体系改革的同时,抓紧农业经济和资源结构的调整,积极培植和满足农村多元化的消费品市场,引导农民消费倾向.为工业经济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策之七,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逐步取消“应试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素质.要研究 21 世纪需要何种人才,要研究教育的目的、目标和方式.并同时进行用人观念的配套改革,要扭转当前只重文凭忽视能力的现象,为教育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抓紧全民教育,逐步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只有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才有可能逐步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我国资源国际贸易逆差.
  对策之八,在国家和政府直接参预和宏观调控下,筹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对我国是一个全新的经营模式,跨国公司是利用世界资源的一种较好的形式,也是缓解资源国际贸易逆差的一条重要途径.首先要认真研究我国建立跨国公司的可能性、可能途径和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要注重企业家的培养,为国家造就一大批懂经济、善管理的经营型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