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多少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7:16:45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多少米?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多少米?
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多少米?
人民英雄纪念碑: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1951年国庆,在征集的200多幅设计方案中,决定以梁思成的设计方案为主,再综合其他3个方案,建筑纪念碑.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3年重达百吨的碑芯巨石石坯自青岛运来,碑芯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碑身由413块花岗岩组成;碑基由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组成,面积3000多平方米.碑座四面嵌着8幅巨大的浮雕,内容分别为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与天安门遥遥相对,上有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是毛泽东起草、周恩来书写的碑文.
扩展资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简介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心.
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碑身高37.94米.碑座分为两层,四周环有汉白玉栏杆,四面有台阶与天安门广场地面相通.底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为50.44米,南北长61.5米;上层座为方形.承托碑身的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腰部收束,四面嵌有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和两块装饰性浮雕,主题分别是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和百万大军胜利渡长江.浮雕高2米,宽2—6.4米,总长40.68米,共雕刻有170多个人物,形象、概括地表现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百余年间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上层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中国人民所喜爱的菊花、百合花、荷花、牡丹等组成的八个花环.碑心是一块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约110吨的巨石,其正面(北面)刻有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心背面(南面)是周恩来题写的碑文.碑身两侧用由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花环浮雕装饰.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偏南部,北面正对天安门,显得十分雄伟壮观.
纪念碑奠基
1949年9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前夕,举国上下都为即将诞生的共和国而欢欣鼓舞.这一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当天下午6时,毛泽东率领全体政协委员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奠基仪式,并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随后,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到1951年,共收到140多件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截止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海外华侨也积极献计献策,侨领陈嘉庚组织华侨绘制了图纸,并制做了水泥柱头模型,花费15万多元(旧币)运费寄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工程处.
在纪念碑建造过程中,毛泽东主席于1955年6月9日为碑心石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周恩来总理书写了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的碑文.
在北京档案馆的档案中还藏有另一份毛泽东亲笔修改的纪念碑奠基石碑文草稿.原碑文是彭真同志拟写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毛泽东将原词中删去“纪念碑奠基典礼”几个字,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改后的碑文深邃精辟,气势磅礴,情感深沉,表达出对先烈的敬仰.
(北京档案馆)
纪念碑石料采运资料
纪念碑用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碑身为紫灰色的花岗石,浮雕和栏杆为汉白玉,两层月台面铺着青色花岗石,周围的甬路为橙黄蓊花岗石.石料来自北京房山和山东泰安,其中碑心石出自青岛浮山.
采自青岛浮山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中国建筑史上少有的完整花岗石.石坯长14.4米,宽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浮雕石料则采自北京房山的汉白玉矿.纪念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筒体,将碑座和碑身各部分石块牢固地拉结浇筑在一起.碑心石正、背面的题字都用阴文镌刻在石面上,然后采用中国传统的镏金方法,做成钢胎金字镶嵌进去.碑题、碑文共用黄金130余两.
整个纪念碑用1.7万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雄伟壮观、庄严肃穆.
(北京档案馆)
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花絮
整块吊装百吨碑身
1953年春天,在青岛浮山开凿碑心大石料,加工后的净重有103吨,由鞍钢调用起重技术和工具,运往火车站.东北电业管理a局调用了90吨的平台,石景山钢铁厂帮助检修了两台起重吊杆,每台可以安全起重50吨、起高40米.整块百吨大石的吊装方法,一度成为纪念碑兴建委员会反复研究的项目之一.
毛泽东题字
碑的造型确定以后,毛泽东于1955年6月9日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文.
市政府领导将毛泽东手书真迹交兴建委员会并转交给设计组时,大家欣喜万分,争先恐后一睹领袖真迹.没想到毛泽东共写了两幅,大家被毛泽东流畅的书法艺术所折服.毛泽东的真迹是写在中式宣纸信笺上的,竖行自右向左排列,每个字大小约8至9厘米左右.
要使书写的字迹能符合施工要求,这就需要做选字、放大等一系列细致入微的工作.当时决定由解长贺负责此项工作.接受任务后,首先就是确定选用哪一幅的问题.经与有关同志研究,除原作两幅外,还选用两幅中比较完美的字拼成一幅,这样就有了3个方案.随着施工的进展,必须早日选定方案.经领导与有关同志反复研究,并请来书法家魏长青先生参加讨论.魏先生提出,书法是一门艺术,一个字、一个条幅的字体是具有其气韵、笔势和连贯性的,因此不能拆开拼用.最后确定其中的一幅即现在已安装的那一幅.
碑文方案确定后,如何按照碑身尺寸放大成实样就提上了日程.以“永”字为例,碑身上是2.2米高,原作为9.5厘米,即需放大23倍才能符合设计要求.为此,解长贺他们到幻灯社,又到当时北京摄影技术水平较高的大北照相馆与技师共同探讨碑文的放大问题.最终发现,按当时的技术条件要想保证准确无误地放大,他们都不能完成此项任务.一时间字体放大成了难题.
铸字耗金132两
此后碑文实样解决后,以何种笔法镌刻的问题又摆到了面前.按照中国传统,有阳文、阴文和其他多种形式.解长贺他们查阅了多种文史资料,并到北海、颐和园等地做了实地考察,最后总结出还是用阴文为佳.其优点是:容易雕刻,阴文阴影自然形成立体感,同时金字也便于安装.经领导同意,决定采取阴文,并决定笔道呈“V”型.8个大字都做了足尺模型,为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金字是纪念碑的主题,要求在施工时必须高标准,要做到万无一失.施工的技术人员、有经验的石工师傅们在北京市第一刻字生产合作社、北京市第一五金生产合作社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了雕刻字槽、制作字胎、镏金、安装和压光等多道工序.全部金字共用黄金132两.
碑顶由后辈完成
据当年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的高级建筑工程师解长贺老先生讲,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施工过程中,碑顶的设计工作曾一度成了难题,焦点主要集中在碑顶的形式上.按当时提出的构想,有人主张在碑顶上设置中国古式宝顶,有人主张设置雕像,也有人主张设置红宝石五角星……意见不统一.
1951年国庆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纪念碑奠基地点上陈列了几个宝顶模型,公开征求群众意见.
为了早日确定碑顶的形式,北京市委领导邀请了德高望重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和其他有关专家,进行了座谈.座谈之后,周总理作出决定,既然碑顶的形式不好统一,就不要宝顶了.孙中山先生不是说过“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吗,那就让后辈子孙去完成碑顶的造型吧!这样,纪念碑的碑顶就留下了一个约两米见方的平台.可以说纪念碑的造型是个未完成的杰作.
碑向转了180度
关于纪念碑正向朝向的确定,按照中国的传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正向即毛泽东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原设计在南面.
在建设过程中有人提出,人们从东西长安街进入广场应面对纪念碑正面,建议正面应朝北.根据群众意见报请周恩来总理.周恩来经过认真的思索后确定,北面为纪念碑正面.这样,纪念碑就旋转了180度,施工过程中“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也就镶嵌在了纪念碑的北面.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小记
在党中央及北京市委领导下成立了以彭真同志为主任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根据政协第一次会议决议精神,组织了解放后第一次国内大型美术创作活动——人民英雄纪念碑十面浮雕创作.经过雕刻家、画家、史学家、建筑家及广大石刻艺人的共同努力,历经六年时间完成了当时国内最大的第一座纪念性的建筑工程.三十年后此项工程在全国第一次城市雕塑评奖活动中获得最佳作品奖.
1952年下半年,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部分教师、学生开始为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做准备工作.一方面从北京、曲阳等地请来了具有相当技术水平的石刻艺人,在美术学院为他们开办了学习班,提高艺术修养,并学习使用点线机及刻划写实性的石雕作品方法:一方面从各地调集人员,组织一些史学家、画家、雕刻家开始探讨、研究.根据政协通过的碑文内容,拟定十面浮雕的题材和内容.经过学习、访问、社会调查等一系列工作,初步提出了十几个主题设计方案,向各界领导及群众广泛征求意见.在刘开渠等同志的具体领导下,经过反复研讨,重新调整了题材、构图,确定了正面为“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的主题,由刘开渠先生主稿;西侧为“抗日游击战”,由张松鹤先生主稿;“八一南昌起义”由萧传玖先生主稿;背后“五卅运动”由王临乙先生主稿;“五四运动”由滑田友先生主稿;“武昌起义”由傅天仇先生主稿;东侧“金田起义”由王丙召先生主稿;“焚烧鸦片”由曾竹韶先生主稿.题材确定后即着手塑造1/4小稿工作,走访各界,搜集形象素材,同时开始对石料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工作.为了争取更多的创作时间,采取了先进行碑座施工,后安装石雕浮雕的方案.在创作过程中,不仅将小稿送市委讨论并报中央批准,还将小稿陈列在北海公园,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在这个基础上又进行了1/2稿的塑造工作.并组织老专家们在国内各大石窟进行参观考察,拍摄了大量照片资料,翻制大量实物.经过对古今中外许多浮雕进行的分析研究,确定了现今作品的风格,即浮雕人物比例适当,场面宏伟、生动、活泼,表现的内容深刻;与广场其它建筑不仅在色彩上,而且在比例上、体量上均比较协调,成为歌颂英雄、教育人民的很好的形象教材.
在当时的创作过程中,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几个需要统一的问题,即关于画面是否出现具体人物形象问题,是否出现反面人物问题,是否通过暴露敌人的残酷来歌颂英雄的问题,等等.经过上上下下交换意见,最后确立了不出现具体英雄人物,在有限的画面更多的概括表现人民英雄英勇奋战,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为主题的形象,不去过多地暴露敌人残酷的一面.至于构图,当时不仅有可供参考的希腊巴底农式表现方式,也有中国礼佛图式的构图方法,更有在当时新出现的苏联大透视的“宣誓”的构图.经过研究讨论,确定了现在的构图方法,它不拘泥于平行构图,每幅构图从内容出发,尽量使其表现充分,注意互相呼应,保持了与建筑的和谐.
先后参加这一创作活动的有数十位同志,根据本人回忆,记述如下,欢迎当年的共事者补充、修正.
领导及主要过程设计负责人有薛子正、贾国聊、梁思成、郑振铎、刘开渠、阮志大、梁思思敬、凌徽因、华克专.
参加筹备和最后完成的雕塑家及青年助手有刘开渠、张松鹤、萧传玖、王临乙、滑田友、傅天仇、王丙召、曾竹韶、刘士铭、邹佩珠、王卓予、王殿臣、谢加声、沈海驹、陈天夏、肖敏、王鹏、陈淑光、吴汝剑、李祯祥、祖文轩、王万景;先学石刻,后作助手的有李唐寿、胡博闻、关玉璋、秦宗一、韦植叶等.
画家有吴作人、古元、艾中信、彦涵、冯法、董希文、李宗津、王琦、王式廓及青年张文新.
当时参加碑身花纹设计的有工艺美术家邱陵、罗天勉,参加花纹雕塑的有张开先、黄少军、周西珍等人.
人民英雄纪念碑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更主要的是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生动的浮雕画面,使人民了解了近百年来人民英雄创造的血与火的历史.浮雕客观地评价了历史,歌颂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这一永恒的主题.
纪念碑浮雕创作集体,不计报酬,不图名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同时还培养了大批人材,并对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世界五大洲的朋友到中国访问,都要到这座纪念碑前肃立瞻仰,敬献花圈.这个集体先后接待了保加利亚著名雕塑家,苏联著名雕塑大师马尼泽尔,日本画家山口逢春等国际友人的来访,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附:部分石雕艺人名单
冉景文、刘润芳、王二生、高生元、刘志丰、刘艺民、刘兰星、王胜洁、刘秉杰、曹学静、刘进声、杨志卿、杨志金、刘典术、刘志惠、刘志杰、高玉彦、曹邦玉、刘银奇、刘印登、刘纪银等. (文·李祯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