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时代的特征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8 20:04:11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特征
一
先秦时期:
【政治】从夏朝时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
(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
王位世袭制和宗法制决定了
中央政权的平稳交接,而分封制则是这一时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权比较大.
【经济】
(
1
)农业: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由于青铜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农
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
(
2
)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被称为“官营手工业”
.早
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商朝时,人们已经能够烧制出原始瓷器,也有
了织机,能够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铁器出现;春秋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
(
3
)商业:商朝时商业就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贝成为了一种实物货币;西周时,在较大的城
邑都出现了市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的技术,此时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商业发展繁荣.
【文化】
(
1
)文学:春秋末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
础;战国时,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楚辞这种新的诗歌体裁;这一时期还有诸子百家的
散文值得称道.
(
2
)科学:西周时发明了“圭表测影”的天文观测方法;春秋时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此时的
名医“医和”奠定了中医病源学的基础;战国时制成了司南,
《黄帝内经》在此时问世.
(
3
)绘画:远古主要以彩陶画为主,春秋战国则以帛画为主.
(
4
)书法:商朝时,汉字已经形成了完整体系,甲骨文为其代表;商朝晚期出现了金文,到西
周时发展到顶峰;战国时期出现“大篆”
.
二
春秋战国:
经济: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
政治:诸侯国纷纷进行政治改革;诸侯国之间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奴隶主阶级走向衰亡,新
兴地主阶级不断走向壮大.
民族关系: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争,促进了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逐步融合.
思想文化:文化异常繁荣,哲学思想流派纷呈,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科学技术有了很大
发展,取得不少世界领先的成就.
主要因素: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私田”增多,封建剥
削方式的产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壮大,各诸侯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变法,废除了奴
隶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
秦:
1.
结束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使统一思想深入人心.
2.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的经济体制就全面转入“耕战”
.即重视农业生产和对外战争,以农
业生产支持对外战争,以军功授爵赐予土地.同时由国家法令具体指导农业生产.
3.
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巩固统一中央集权的制度和措施,
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所继承和改进.
如
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修筑长城等.
4.
秦朝因暴政而亡国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
促成了西汉初年兴盛局面的出现.
5.
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书同文”
,即将战国
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
相传该字体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
焚书
坑儒”是秦朝为了国家政权安定统一的所执行的政策,也是对当时中国文化的一次摧残.
6.
留下的伟大工程万里长城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
两汉:
1.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
政,是文官首长;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
2.
汉朝的土地所有制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耕地税.
3.
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到东汉时期,中原地区商道线路发达,各地货物往来更加
频繁.
4.
西汉早期
在史学方面,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二十四史中的
第一部,为以后两千年正史的编纂提供规范.
5.
冶铁业
西汉早期,
冶铁业分国营
(中央政府)
、
官营
(地方经营)
和民营三种类型商业.
总体评价:
①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文景之治、昭宣中兴、光武中兴)
;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得
到巩固和发展(两汉疆域进一步扩大,西域、西南夷、百越开始纳入
汉朝版图)
;
③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外交流的频繁)
;
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王国问题的解决,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
⑤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上取得的成就,为后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⑥儒家思想最终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⑦文化具有多样化有机结合、水平居世界前列、气势恢宏等特点.
四
三国:
一.魏的统治政策与北方经济的恢复
屯田制、士家制、租调制.水利灌溉和北方经济的恢复.九品中正制和世族门阀.
二.诸葛亮治蜀
制订
《蜀科》
和任人唯贤.
薄赋敛和劝农业.
织棉等手工业发达.
“东结东吴、
北伐曹魏”
.
三.吴国对东南地区的开发
吴的统治政策和江南大族.屯田.复客制和世袭领兵制.三吴地区经济发展.台湾与大陆
的联系.
四.三国时期的各族
北方各族.西南各族.诸葛亮的民族政策和平定南中.吴与山越.
五.三国时期的文化
该时期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
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
总体评价:
①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复杂,斗争激烈,战争频繁,国家处于分裂的时期;
②对东汉末年大混乱来说,是历史的进步,是趋向三国统一的必要步骤;
③是江南、西南进一步得到开发和北方经济逐
渐恢复的时期;
④是政治、军事、经汤、文化各方面都取得相当成就和进步的时期(人才流动的自由,文化的
多元,建安文学,张仲景、华佗、马钧等)
;
⑤较为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锻炼了一批地主阶经政治家和军事家,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曹操
和诸葛亮.
六
魏晋南北朝:
政治:此时期内,三省六部制开始逐步形成,首先掌握实权的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
下省.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称为“九品中正制”
,
“九品”指的是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
“中
正”是选举官,负责评定人才的等级.
经济:
(
1
)农业:这一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
(
2
)手工业:冶铸业方面,南北朝时期发明了灌钢法;制瓷业方面,北朝已经能够烧出
成熟的白瓷.
(
3
)商业:两晋时期,我国的经济中心开始逐渐南移,南方的一些城市逐渐成为当时最
为繁华的大都会.
文化:
(
1
)文学: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南北朝时期,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
此时期内,志怪小说十分流行,干宝的《搜神记》是其代表.
(
2
)科学:祖冲之进一步精确了圆周率的数值、制定了《大明历》
;贾思勰著成了世界农
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齐民要术》
.
(
3
)绘画:魏晋时期的士大夫画家们总结出了很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推动了绘画艺术的
发展,比如: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的绘画方法等.
(
4
)书法:魏晋时期,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发展成熟.王羲之的《兰
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自魏晋开始.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发展的“自觉阶段”
.
总体评价:
①政治上: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南北政权更替频繁;士族势力由兴盛走向衰落;
民族大融合的步
伐加快.
③经济上: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商品经济
水平较低;各民
族经济交流加强.
③文化上:
宗教在这一时期成了地主阶级思想统治的重要工具,
宗教又影响着哲学、
文学和
艺术.为佛教服
务的雕塑、绘画有着辉煌的成就.
七
隋朝:
①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实现了南北统一.
②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开启了中国中世纪的盛世局面.
③大运河的开通,对巩固国家
的统一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④创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对唐朝和后世的中国以至东亚.都有深远影响.
八
唐朝:
经济:唐继承前朝实行租镛调制,新修水利,发展生产,耕地面积扩大;在有了这样雄厚的农
业经济为基础的条件下,手工业与交通运输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其中尤以造船和制瓷业最
为显著.而茶叶产业也初具规模,饮茶已经成为大众风尚.
政治:唐朝自开国之初到玄宗中期,比较稳定,在中央实行君主与丞相共管的政治体制,虽然
也是专制政体,
但是也表现出了早期的
“协商议会制”
,
丞相有权对帝王的命令和执政理念提出
自己的意见,到了安史之乱后,也就是唐中、后期,政治较
为混乱,军阀割据,互
相征伐.最终亡于朱温.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为主的地方政权组织,再加上府、道、县等加
以细化,政权组织严密.
文化:唐的历史是一个“凸”型发展模式,所以,在它的发展上升阶段,在文化上多表现出自
信、豪迈的文学风格,服饰也较为开阔,多崇尚音律.而在中后期,伴随着政治的不稳,经济
的破坏,文化早上也表现出那种忧愤、痛苦的文学风
格!
民族与对外关系上:由于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形成了已唐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民族之
间、国家之间以和平、平等的交往方式为主,甚至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和亲制度!朝鲜、日本、
越南等国以及西亚很多国家都慕名来唐!
丰富了唐的经济文
化生活,
同时也给其他地区传
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成果和政治制度!
科技:唐朝是一个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时代,天文学、地理学、手工业技术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总体评价:
①政治稳定、
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经济繁荣,
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
②统一多民族国家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度上有很多建树(均田制、租庸调制、三省六
部制、科举制、两税法)
.
③边疆少数民族有了较大发展,
同中央政权的关系更加密切
(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
灵活处
理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
.
④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
⑤文化具有全国繁荣、兼收并蓄、世界领先、影响
深远的特点.
九
五代十国:
政治:藩镇割据局面仍在继续和发展;朝代更替频繁;统治残暴,剥削苛重.
经济: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南移.
十
宋朝
政治:从宋太祖开始,武将权力基本被剥夺殆尽,相反地,中央政府却用高官厚禄养着这样一
群人,造成了宋朝长期的“积贫积弱”面貌.地方上,它继承了唐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采用
州府制,并伴之以道等.专门用文官管理全国大小事务!
经济:主要表现在它的制瓷、造
船、纺织业等!全国经济中心南移,并在南宋时期完成.人口增加,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得到
推广!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对外贸易发达!
文化:它更是我国古代科技成果最多、影响最大的时期!其中尤以“三大发明”最为重要!由
于两宋都未能完全统一中国,所以,统治者无不有着一种“偏安一隅”的心态!
“靡靡之音”在
全国得到了广泛地传播,词兴盛起来.而这时的文人们,总以能
做一首婉约词为豪!
体育运动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广泛地推广,
甚至在统治者集团上层都喜欢骑马、
射箭、
踢蹴鞠
(足
球)等等!
民族与对外关系上
:
早在北宋建立时期,
就有了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和政权矛盾!
两宋分别与契
丹(辽)
、女真、西夏等互相争战,直到南宋的灭亡也还是在蒙古势力的打击下灭亡的!但是,
我们也不能否认,曾经也有过一定的和平时期和友好往来!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扩大了我国多
民族的国家.当然,这一时期,由于打通了海上丝绸之路,所以,在国家之间的交往上是以东
南亚国家为主!
总体评价:
①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立,国家不统一.
②经济上:北宋时,农业有较大发展,南北作物交流频繁,农产品商品化明显增强;南宋时
南方经济发展,
经济重心南移;
同时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北宋时城市商品经济活跃;
南宋海外贸易空前发展.
③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④科技文化:为战火器的研制与生产得到发展.大量文学作品反映战争与分裂的社会现实.
如北宋广泛使用火药和火药武器;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的诗词.
十一
元朝:
①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元朝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
实行行省制度,
行
使了中央对西藏、台湾、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管
辖.
②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广植棉花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漕运和海运的畅通促进了经济交流;
大都等一些较大城市商业繁荣;泉州对外贸易发
达.
③中外交流频繁.来大都的亚洲、东欧和非洲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意大利人马可·波罗
还在中国居住十几年;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泉州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④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汉族人民对开发边疆作出了贡献,
边疆各族大量迁入内地,
同汉族
杂居相处;原先进入中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同汉族融合;形成了新的少数民族
--
回族.但元
朝的民族分化政策对社会的发展起了消极作用.
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由于蒙古的势力扩展到了西亚地区,
使得欧洲与元代中国的交往更加
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
水利兴修以及棉花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因漕运、海运的畅通及纸币的流行,元朝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大规模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比
欧洲早了
400
多年(元末时因滥发纸币而造成通货膨胀)
.商业在元朝也极度繁荣起来,使其成
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元代发明了金属活字、转轮排字法和套色印刷术
.
十二
明清:
【政治】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朱棣统治时期,
“内
阁”开始出现;清朝康熙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加
强皇权.地方上,明清两代都实行行省制度.
【经济】
(
1
)农业:风力水车作为灌溉工具在此时出现.
(
2
)手工业:制瓷业方面,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等形式多样的瓷器品种;纺织业方面,明朝
时,棉纺织业发展迅速;精致细密的缎成为了清朝丝织品的代表.此时,最为重要的一点是,
在明朝中后期的纺织业领域,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
资本
主义萌芽开始兴起.
(
3
)商业:明清时期,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
的作用很大,作为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商帮”也出现了,比如:
“晋商”
、
“徽商”等.
【文化】
(
1
)文学:小说在这一时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四大名著”为代表.
(
2
)科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称为“东方药物巨典”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徐光启的
《农政全书》都成为了这一时期科学领域的成就.
(
3
)绘画:此时,以写意画为主的文人画依然占据明清时期绘画界的主流.
(
4
)书法:明朝的书法以文征明的行书为代表.
总体评价:①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明朝戚继光抗倭,巩固东南边疆.清朝平定噶尔
丹和大小
和卓叛乱;
确立由中央册封达赖和班禅的制度,
设驻藏大臣;
热情接待土尔扈特部回
归祖国;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设台湾府起到了开发台湾和加强祖国海防的作用;反击沙俄入侵
黑龙江流域,订立《尼布楚条约》
,捍卫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②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冲击并削弱封建的自然经济;大兴文字狱,
增设军机处,皇权空前加强,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预示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进步思想家抨击君
主专制,提倡学以致用,启迪人们思想,预示着新制度的出现.
③经济上:边疆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适应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农业生产结
构发生显著变化.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商业空前繁荣,但商品流通还不足以动摇封建
社会的根基.
④中外关系出现一些新特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清政
府实行闭关政策,禁止中外贸易,妨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的发展.
⑤文化承古萌新,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理学走向极端,带
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戏剧和小说
成为文学的主流;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成就突出,充分显示出中华
文明的博大气象;西方传教士东来,使中国人了解到水平已超过自己的外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