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英语怎么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22:18:49
小学的英语怎么教
小学的英语怎么教
小学的英语怎么教
小学英语到底该怎么教
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国家英语课程要求小学阶段结束时应达到的二级的基本要求,即: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小学新课改开始后,去听了一些小学英语课,产生了很多疑惑.于是带着问题到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在许多方面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还不大相符.
请看下面的教学情境:
情境一:(三年级)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模块6的单词.先跟我读……(约7、8分钟后)下面我请同学来领读.每队找两个,看哪个队读得好.(20分钟左右)好现在分组读.(10分钟)各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奖一颗星.最后检查了几个学生,作业是回家背过这些单词.
情境二:(五年级)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模块9的课文.大家先自己看,翻译一下,过一会我找同学来翻译.老师开始在黑板上写出难翻译的词和句子,学生在下面自读翻译.(约9分钟后)下面我找同学来翻译.(学生踊跃举手)教师领着学生逐段翻译.学生记汉语意思(20多分钟)好,同学们做得很好,都明白了吗?谁还有问题提出来.巡视教室,解答问题.(5、6分钟)最后我来领读一遍.领读完后正好下课.作业:回家后搞清楚课文的汉语意思,把译文写出来.
这样的小学英语教学确实需要商榷.在这里把一些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
问题一:强调意义的讲解和机械记忆,忽视实际运用,把活生生的语言(live language)教成了死的知识(dead knowledge).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教单词还是教句子、对话,都采取这样一种方法——先解释翻译意思,然后一遍遍地领读,变着法子重复,要求学生记住其意思和形式.整堂课几乎不作实际的应用练习.以这样的模式教英语,目的很明显,直奔考试去了.学习的结果是学生记住了不少单词和句子,而且还能琅琅上口,但如果要求他们应用这些语言元素去交流,去解决问题,恐怕就难了.所以许多学生甚至学了八九年英语后,还是听不懂,也不会说英语,成其为“聋哑英语”(dumb and deaf English).这也就是当前存在的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现象.
其实英语完全可以不这么教的.把抽象的语言教学设计成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类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使用英语交流和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学生们使用刚刚学到的英语进行交际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们会特别投入,学习热情非常高.这是多方位的学习,听和说的口语训练都融合其中了.而且这样教不枯燥,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老师教得绘声绘色,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而兴趣对学习效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英语教学中把单词放在句子中教,把句子放在对话、课文中教.切忌不可简单重复.除了展示正确发音和纠正个别学生的不准确发音外,不可领着学生不断重复.教单词的方法很多:老师只作口型,学生猜单词;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所看图片、实物的名称;不断更换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分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快、又多、又齐;老师或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是什么;字谜及填入所缺字母或单词的游戏…… 教句子时,把句子设计到对话中,让学生在模仿真实的情境中交流、运用.引导他们在使用这些句子进行交际和解决问题中重复并掌握它们.例如在教“What’s this?”时,出示不同的实物或图片,教师问“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答“It’s …”, 或学生分组问答.然后让学生自己找东西互相问答.学生掌握的效果肯定是不同于简单重复的.再比如教“I’m hot. Please give me a fan.”可以先让学生边作出热的样子,边说“I’m hot.”.再要他们折纸扇,然后同位间互相说“I’m hot. Please give me a fan.”.等等.所有的方法主旨只有一个——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解决所谓的聋哑英语问题.
有的教师或许会担心学生记不住.让我们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吧.心理学家把学习者分成三组,给一定数量的生词进行学习.三个组所记的生词是一样的,但所接受的任务不一样.第一组的任务是尽量地记住这些词;第二组是尽量地用各种各样的标准对这些词进行分类;第三组的任务是既尽量地记,又尽量地分类.在三个组进行了同等时间的学习后,进行了记词测验.结果很有趣,也很引人注意.第一组反而不如第二组记住的词多,第三组记住的词跟第二组相等.所以说简单的记忆学习,其效果不如复杂的思维学习,即使在记忆效果上也是这样.
问题二:手段单一;课堂结构简单,教学效益低.
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还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无意注意占优势.总体特点是不稳定,不持久,易分散.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这一规律.而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只采用同一种或两种方法,记单词学句子就是反复诵读.当学生坚持不住而走神时又不去分析内在原因,只是一味指责学生.这样造成课堂气氛差,教学生硬、死板,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这些教师课堂结构设计得非常简单.记单词就是记单词,学句子就是学句子,整堂课就是变着法子做同一内容.他们的理由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一节课学会这些就不错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其实不然.小学生的学习潜力很大,模仿能力非常强.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更好的思路和更有效的手段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集中注意一件事物的时间一般维持在十分钟左右.因此教学时要及时变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学内容.教学中要提前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法,以便及时根据学生状况加以调整.比如教“What’s your favorite…?”时,可以先用衣服(或图片)问“What’s your favorite clothes?”问答练习和学生自主练习五六分钟后,及时转变成用动物图片问“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s?”.练习后,再找学生模仿动物的样子或叫声,让大家猜“What am I favorite animal?”或“What’s his favorite animal?”.下课前留几分钟,把“What’s your favorite…?”“I like…best.”放入学生熟悉的曲目中,编成歌曲,以增强学习效果.这样教学,学生不但不会走神,还练习运用了所学内容,并学习和加深了“What’s your favorite…?”以外的许多单词和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兴趣,学习的效果应该不一样吧.
问题三:缺乏激励,语气平淡,使多数学生缺乏热情,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新奇的东西,所以他们本来的学习热情是很高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兴趣是一种必然.但是通过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访问和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低级水平,它往往是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引起的直接兴趣,随生随灭,时间短暂.乐趣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相结合,积极自觉,坚持时间长,甚至终生不变.前面说过小学生觉得英语有趣是必然的.可是如何把这种兴趣维持下来并使之发展提高到更高水平,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所在了.十几年的教学和教研中,我发现维持兴趣的最有效手段是使之有成就感.有句话说得很形象,叫“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就是说教学中要时时注意鼓励和激励学生,让他们经常感到成功的喜悦.可是很多教师教学过程中却缺乏激励手段.在他们的课堂里,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有时不作表扬,只是“OK. Sit down.”;表扬学生时语气平淡,表情生硬、呆板,“Good. Sit down.”.学生觉得似乎只是完成了任务而已,感觉不到那种成功后的欣慰与快乐.而对答不上来的学生更简单,“Sit down.”就打发了,不去及时地鼓励和激发他们.这些教师如此的漫不经心,让“教机”白白溜走,时日一久,很多学生的有趣自然就成了无趣.
如何改变呢?关键是有心,随时随刻注意表扬和激励学生.对小学生的激励手段非常多,有些很简单,一个鼓励和赞许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小五星,一个小红花,小粘贴所起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甚至胜过千言万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更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激励.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当他们认真听讲时,都是激励的良机.对学生的肯定 ,哪怕是一个小问题的成功,也要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即便是一句简单的“Very good.”教师的语气、眼神、表情也要让学生感到莫大的喜悦.每天的成功喜悦很小,但是一天天的积累起来,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而学生的成就感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追寻的最终目标之一.所有这些的起点,只不过是每天课堂上的一件件小事而已.
问题四:授课过程中不注重英语的渗透,形成英语情境,而是用汉语教英语,不利于培养“英语思维”.
听过的大多数小学英语课上,教师基本上都用汉语授课.授课过程中不注意渗透日常英语.为了告诉学生单词、句子的含义,只是一味地翻译,重复,破坏了英语课堂的情境.(甚至有的教师不肯费力去设计课堂情境.或者说有的教师不懂,不会.)
用英语思维是学英语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英语思维的培养就是应该从小学生开始.多数老师以为,小学生的英语知识太少,水平太低,接受不了这么“高深”的东西.他们不敢奢求,只好耐心地翻译,重复.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费尽口舌地解释什么是“apple”,绝不如拿着个苹果说“This is an apple.”.这时候学生大脑的反映是实物 apple,而非 “苹果”(汉语语言) apple.整个认知和思维过程未经过翻译程序,其思维就是英语的.如果这时候再渗透“What’s this in English?”“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Do you like apple?”‘Do you want an apple?”,比起翻译、重复地教学,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益当然就不一样了.这时不妨把apple给他们吃掉,学生就更感兴趣了.通过这样的渗透,学生学到地不止是apple一个语言符号,而同时把这一符号附于了实际意义.另外,这样的教和学的方式使学生对语言的记忆掌握程度也会好的多.
另一方面的渗透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比如维持课堂秩序,对走神的学生说“What are you doing?”“Don’t play again, please.”“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Will you please sit straight?”等等.还有课堂指令“Please come here.”“Would you please answer this question?”“Whose turn is it now?”“Write these down please.”… 再比如,平时碰到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呀,告别呀,问候呀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在真实地使用英语,学生接受的也是真实的英语,而不是课堂练习.这时,他们的大脑里也是用英语来理解和反应的.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英语课中将要讲到或以后讲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降低讲课时的难度,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并真正地使用它们.有一位老师的孩子在我教的班里,一天这位老师告诉我,她的孩子放学叫她走时用英语问她“Are you ready?”.……
学习英语要过很多关——语音关、开口关、拼读关、朗读关、默读关、大量听写关、背诵关、非翻译运用关…… 从小学英语小学英语到底该怎么教教学资源 2010-04-08 13:37:23 阅读18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国家英语课程要求小学阶段结束时应达到的二级的基本要求,即: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能根据所学内容表演小对话或歌谣.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小学新课改开始后,去听了一些小学英语课,产生了很多疑惑.于是带着问题到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实践和探索.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在许多方面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还不大相符.
请看下面的教学情境:
情境一:(三年级)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模块6的单词.先跟我读……(约7、8分钟后)下面我请同学来领读.每队找两个,看哪个队读得好.(20分钟左右)好现在分组读.(10分钟)各队比一比看谁读得好,奖一颗星.最后检查了几个学生,作业是回家背过这些单词.
情境二:(五年级)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讲模块9的课文.大家先自己看,翻译一下,过一会我找同学来翻译.老师开始在黑板上写出难翻译的词和句子,学生在下面自读翻译.(约9分钟后)下面我找同学来翻译.(学生踊跃举手)教师领着学生逐段翻译.学生记汉语意思(20多分钟)好,同学们做得很好,都明白了吗?谁还有问题提出来.巡视教室,解答问题.(5、6分钟)最后我来领读一遍.领读完后正好下课.作业:回家后搞清楚课文的汉语意思,把译文写出来.
这样的小学英语教学确实需要商榷.在这里把一些问题提出来,跟大家一起讨论.
问题一:强调意义的讲解和机械记忆,忽视实际运用,把活生生的语言(live language)教成了死的知识(dead knowledge).
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点:无论是教单词还是教句子、对话,都采取这样一种方法——先解释翻译意思,然后一遍遍地领读,变着法子重复,要求学生记住其意思和形式.整堂课几乎不作实际的应用练习.以这样的模式教英语,目的很明显,直奔考试去了.学习的结果是学生记住了不少单词和句子,而且还能琅琅上口,但如果要求他们应用这些语言元素去交流,去解决问题,恐怕就难了.所以许多学生甚至学了八九年英语后,还是听不懂,也不会说英语,成其为“聋哑英语”(dumb and deaf English).这也就是当前存在的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现象.
其实英语完全可以不这么教的.把抽象的语言教学设计成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类真实的情境中学习使用英语交流和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学生们使用刚刚学到的英语进行交际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他们会特别投入,学习热情非常高.这是多方位的学习,听和说的口语训练都融合其中了.而且这样教不枯燥,学生学得津津有味,老师教得绘声绘色,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而兴趣对学习效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英语教学中把单词放在句子中教,把句子放在对话、课文中教.切忌不可简单重复.除了展示正确发音和纠正个别学生的不准确发音外,不可领着学生不断重复.教单词的方法很多:老师只作口型,学生猜单词;让学生用英语说出所看图片、实物的名称;不断更换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分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说得又快、又多、又齐;老师或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猜是什么;字谜及填入所缺字母或单词的游戏…… 教句子时,把句子设计到对话中,让学生在模仿真实的情境中交流、运用.引导他们在使用这些句子进行交际和解决问题中重复并掌握它们.例如在教“What’s this?”时,出示不同的实物或图片,教师问“What’s this in English?”学生答“It’s …”, 或学生分组问答.然后让学生自己找东西互相问答.学生掌握的效果肯定是不同于简单重复的.再比如教“I’m hot. Please give me a fan.”可以先让学生边作出热的样子,边说“I’m hot.”.再要他们折纸扇,然后同位间互相说“I’m hot. Please give me a fan.”.等等.所有的方法主旨只有一个——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从而解决所谓的聋哑英语问题.
有的教师或许会担心学生记不住.让我们来看一个心理学实验吧.心理学家把学习者分成三组,给一定数量的生词进行学习.三个组所记的生词是一样的,但所接受的任务不一样.第一组的任务是尽量地记住这些词;第二组是尽量地用各种各样的标准对这些词进行分类;第三组的任务是既尽量地记,又尽量地分类.在三个组进行了同等时间的学习后,进行了记词测验.结果很有趣,也很引人注意.第一组反而不如第二组记住的词多,第三组记住的词跟第二组相等.所以说简单的记忆学习,其效果不如复杂的思维学习,即使在记忆效果上也是这样.
问题二:手段单一;课堂结构简单,教学效益低.
小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有意注意正在发展,但无意注意还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无意注意占优势.总体特点是不稳定,不持久,易分散.在教学中教师应特别注意这一规律.而很多小学英语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只采用同一种或两种方法,记单词学句子就是反复诵读.当学生坚持不住而走神时又不去分析内在原因,只是一味指责学生.这样造成课堂气氛差,教学生硬、死板,学生不感兴趣,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在于这些教师课堂结构设计得非常简单.记单词就是记单词,学句子就是学句子,整堂课就是变着法子做同一内容.他们的理由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一节课学会这些就不错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其实不然.小学生的学习潜力很大,模仿能力非常强.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更好的思路和更有效的手段教学.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集中注意一件事物的时间一般维持在十分钟左右.因此教学时要及时变化教学手段,转变教学内容.教学中要提前设计几种不同的方法,以便及时根据学生状况加以调整.比如教“What’s your favorite…?”时,可以先用衣服(或图片)问“What’s your favorite clothes?”问答练习和学生自主练习五六分钟后,及时转变成用动物图片问“What’s your favorite animals?”.练习后,再找学生模仿动物的样子或叫声,让大家猜“What am I favorite animal?”或“What’s his favorite animal?”.下课前留几分钟,把“What’s your favorite…?”“I like…best.”放入学生熟悉的曲目中,编成歌曲,以增强学习效果.这样教学,学生不但不会走神,还练习运用了所学内容,并学习和加深了“What’s your favorite…?”以外的许多单词和知识.如此一来,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兴趣,学习的效果应该不一样吧.
问题三:缺乏激励,语气平淡,使多数学生缺乏热情,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对小学生来说是很新奇的东西,所以他们本来的学习热情是很高的.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兴趣是一种必然.但是通过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进行访问和调查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有趣是低级水平,它往往是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引起的直接兴趣,随生随灭,时间短暂.乐趣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起来的,持续时间较长.志趣则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相结合,积极自觉,坚持时间长,甚至终生不变.前面说过小学生觉得英语有趣是必然的.可是如何把这种兴趣维持下来并使之发展提高到更高水平,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所在了.十几年的教学和教研中,我发现维持兴趣的最有效手段是使之有成就感.有句话说得很形象,叫“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就是说教学中要时时注意鼓励和激励学生,让他们经常感到成功的喜悦.可是很多教师教学过程中却缺乏激励手段.在他们的课堂里,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有时不作表扬,只是“OK. Sit down.”;表扬学生时语气平淡,表情生硬、呆板,“Good. Sit down.”.学生觉得似乎只是完成了任务而已,感觉不到那种成功后的欣慰与快乐.而对答不上来的学生更简单,“Sit down.”就打发了,不去及时地鼓励和激发他们.这些教师如此的漫不经心,让“教机”白白溜走,时日一久,很多学生的有趣自然就成了无趣.
如何改变呢?关键是有心,随时随刻注意表扬和激励学生.对小学生的激励手段非常多,有些很简单,一个鼓励和赞许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一个小五星,一个小红花,小粘贴所起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甚至胜过千言万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更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激励.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时,当他们认真听讲时,都是激励的良机.对学生的肯定 ,哪怕是一个小问题的成功,也要采取最有效的方式.即便是一句简单的“Very good.”教师的语气、眼神、表情也要让学生感到莫大的喜悦.每天的成功喜悦很小,但是一天天的积累起来,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而学生的成就感正是我们的教育所追寻的最终目标之一.所有这些的起点,只不过是每天课堂上的一件件小事而已.
问题四:授课过程中不注重英语的渗透,形成英语情境,而是用汉语教英语,不利于培养“英语思维”.
听过的大多数小学英语课上,教师基本上都用汉语授课.授课过程中不注意渗透日常英语.为了告诉学生单词、句子的含义,只是一味地翻译,重复,破坏了英语课堂的情境.(甚至有的教师不肯费力去设计课堂情境.或者说有的教师不懂,不会.)
用英语思维是学英语的人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英语思维的培养就是应该从小学生开始.多数老师以为,小学生的英语知识太少,水平太低,接受不了这么“高深”的东西.他们不敢奢求,只好耐心地翻译,重复.在教学过程中,与其费尽口舌地解释什么是“apple”,绝不如拿着个苹果说“This is an apple.”.这时候学生大脑的反映是实物 apple,而非 “苹果”(汉语语言) apple.整个认知和思维过程未经过翻译程序,其思维就是英语的.如果这时候再渗透“What’s this in English?”“What’s your favorite fruit?”“Do you like apple?”‘Do you want an apple?”,比起翻译、重复地教学,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益当然就不一样了.这时不妨把apple给他们吃掉,学生就更感兴趣了.通过这样的渗透,学生学到地不止是apple一个语言符号,而同时把这一符号附于了实际意义.另外,这样的教和学的方式使学生对语言的记忆掌握程度也会好的多.
另一方面的渗透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比如维持课堂秩序,对走神的学生说“What are you doing?”“Don’t play again, please.”“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Will you please sit straight?”等等.还有课堂指令“Please come here.”“Would you please answer this question?”“Whose turn is it now?”“Write these down please.”… 再比如,平时碰到学生用英语打招呼呀,告别呀,问候呀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在真实地使用英语,学生接受的也是真实的英语,而不是课堂练习.这时,他们的大脑里也是用英语来理解和反应的.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我们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英语课中将要讲到或以后讲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降低讲课时的难度,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并真正地使用它们.有一位老师的孩子在我教的班里,一天这位老师告诉我,她的孩子放学叫她走时用英语问她“Are you ready?”.……
学习英语要过很多关——语音关、开口关、拼读关、朗读关、默读关、大量听写关、背诵关、非翻译运用关…… 从小学英语教学开始就采取更好的思路,更有效的模式教学,一定会对我国的英语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最终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费时低效”问题.
学开始就采取更好的思路,更有效的模式教学,一定会对我国的英语教学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最终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费时低效”问题.
照着教参教
注重音标的正确教育。
培养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