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淝水之战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15:21:21
关于淝水之战的故事
关于淝水之战的故事
关于淝水之战的故事
战役典故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即把风声鸟叫 淝水之战的经过
声也当成了敌人追赶的异常声响,一草一木也看成了敌人的军队,足见战败逃亡时惊吓恐惧到了什么程度! 此语出自《晋书·苻坚载记》.东晋时,强秦一直想吞并晋王朝,秦王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攻打晋国.晋国派大将谢石、谢玄领八万兵马迎战.苻坚当然很傲慢,根本没把力量悬殊的晋军看在眼里. 可是,谁料到先头部队的前锋同晋军首战便被打败,苻坚慌了手脚.他和弟弟苻融趁夜去前线视察,他看到晋军阵容严整,士气高昂,连晋军驻扎的八公山上的草木,也影影绰绰像是满山遍野的士兵呢!接着,在淝水决战,秦军被彻底击溃,损失惨重,秦王苻坚自己受伤,弟弟苻融也阵亡了.苻坚仓皇而逃,他听到风声鸟声也以为是敌人追兵又到了.后人根据这段史实,造出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成语.
投鞭断流
东晋时,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与南方东晋王朝南北对峙,分庭抗礼.苻坚欲率百万步骑兵南下,一举灭除东晋.苻坚集群臣商议,众大臣多不苟同.太子左卫偕大臣石越曰:“依星象之见,今年不宜南下.况东晋有长江天险为阻,其君又深获民望.故不可轻举妄动,盲目轻进.不如固守国力,修整军备,俟其内变,乘机攻伐.”苻坚不以为然,反大言不惭曰:“星象之事,未可尽信.至于长江,春秋时吴王夫差与三国时吴主孙皓,皆拥长江之险,终不免于亡.朕今有近百万大军,兵多将广,人多势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岂惧天险?”遂罔顾谏言,立意伐晋,亲率大军,兵临淝水,自西而东,列队甚长.东晋遣大将谢玄、谢石领八万精兵抗敌.苻坚轻之,恃兵多急攻,然遭晋军顽抗,淝水一战,竟为东晋所败,自此一蹶不振. 原指将所有马鞭投入江中,便可截断水流.后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常用词语.
东山再起
公元383年八月,苻坚亲自带领八十七万大军从长安出发.向南 谢安(320~385)
的大路上,烟尘滚滚,步兵、骑兵,再加上车辆、马匹、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长.过了一个月,苻坚主力到达项城(在今河南沈丘南),益州的水军也沿江顺流东下,黄河北边来的人马也到了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从东到西一万多里长的战线上,前秦水陆两路进军,向江南逼近.这个消息传到建康,晋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员都着了慌.晋朝军民都不愿让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大家都盼望宰相谢安拿主意.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轻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有人推举他做官,他上任一个多月,就不想干了.当时在士大夫中间流传着一句话:“谢安不出来做官,叫百姓怎么办?”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折屐齿”
晋军收复寿阳,谢石和谢玄派飞马往建康报捷.当时谢安正跟客人在家下棋.他看完了谢石送来的捷报,不露声色,随手把捷报放在旁边,照样下棋.客人知道是前方送来的战报,忍不住问谢安:“战况怎样?”谢安慢吞吞地说:“孩子们到底把秦人打败了.”(“小儿辈已破贼!”)客人听了,高兴得不想再下棋,想赶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别人,就告别走了.谢安送走客人,回到内宅去,他的兴奋心情再也按捺不住,跨过门槛的时候,踉踉跄跄的,把脚上的木屐的齿也碰断了.这是著名的典故“折屐齿”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