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各生育时期的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8 19:48:25
水稻各生育时期的特点?
水稻各生育时期的特点?
水稻各生育时期的特点?
1水稻品种生育期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1.1、营养生长阶段 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1.2、生殖生长阶段 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50天之间.
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1、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 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25天,中稻>150天,连作晚恼>140天,一季晚稻>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 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3、水稻品种的“三性” 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 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6小时之间.
3.2、水稻品种的感温性 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3.3、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的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没有感光性弱和中等的,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条件下才能体现.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肿,不适于温带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4、水稻“三性”在生产上的应用
4.1、引种方面的应用 不同纬度间引种,北种南引,一般不宜引用早熟品种,因其对高温反应敏感,发育快而易出现早穗、穗小、粒少而减产;南种北引,引用感光性弱的早稻早熟类型的品种较易获得成功,而引用感光性强的晚稻品种则难于成功,不宜引用;不同海拔高度引种,在同纬度,由高海拔向低海拔引种,生育期缩短,成熟提早,引迟熟品种较为适宜.相反,由低海拔向高海拔引种,应引用早、中熟品钟.
4.2、在栽培方面的应用 为了满足各种耕作制度,对水稻品种搭配、播栽期安排等的要求,以保证稳产高产,需要考虑品种的光温特性.品种搭配 南方双季稻三熟制稻田,早稻应选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迟熟早稻品种;而早熟品种,感温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较短,秧岭稍大易早穗,产量难以提高,晚稻品种因对短日条件要求严格,早播也不能在早季抽穗、成熟,只能作晚稻栽培.
播种期的安排 感温性较强的品种宜适当早播,培育适岭壮秧,以充分利用温度较低的早季前期进行营养生长,这种品种迟播,即使秧岭很短,往往会引起早穗;感光性较强的晚稻品种,秧岭弹性大,连作晚稻栽培时可适当迟播,但应控制在当地安全齐穗期齐穗.
5、水稻品种的分类 品种是在一定地区和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人工和自然选择而形成的栽培稻的基本单位,它具有一定的遗传特性,在同一品种中的个体具有较一致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5.1、品种的分类 可分为早稻(早、中、迟熟)、中稻(早、中、晚熟)、晚稻(早、中、晚熟),熟制是因地、因时相对而言.我国水稻品种全国熟性期的划分,是以各品种在南京的抽穗期作为标准;地区熟性期的划分,则按地区品种在当地的生育期长短而定,不同熟期类型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生育期日数、不同生育型,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生长,因此必须按熟期特点进行搭配和釆取相应的栽培措施.
5.2、按穗粒性状分类 分为大穗型和多穗型,大穗,杆粗、叶大、分蘖少、单株穗数少而穗大粒多;多穗型,杆细、叶小、分蘖多、单株穗数多而穗小粒少.在栽培上大穗型采取低群体、壮个体,重视中期施肥,后期养根保叶的措施;多穗品种适于密植,中期调控氮素,后期防倒伏.
5.3、 按株高分类 分高、中、矮杆品种,梗稻偏矮、籼稻偏高,其标准:株高低于100厘米为矮杆,高于120厘米为高杆,其间为中杆.
5.4、按杂交稻和常规稻分类 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易取得大面积高产,但制种不孕率高,成本也高;常规稻不制种,利于良种的加速繁殖,成本也较低.我国现在的水稻生产是杂交稻和常规稻并存,以常规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