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第一段开头: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其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第二段开头: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04 02:33:56
英语翻译第一段开头: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其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第二段开头: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英语翻译第一段开头:读

英语翻译第一段开头: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其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第二段开头: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
英语翻译
第一段开头: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其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第二段开头: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 拜托一段一段翻译第二段开头: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及到做时,乃为人欲引去,事已却悔,如何?”曰:“此便是无克己工夫…… 第三段开头:延秀问:“今当读何书?”曰:“圣贤教人,都提切己说话,不是教人向外,只就纸上读了变了.……”

英语翻译第一段开头: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见其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看,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第二段开头:问:“寻常遇事时,也知此为天理,彼为人欲.
《朱子语类》三则
读书应读到不忍释手的时候,才能领略到书中的真意.如果只是粗读几遍,大概了解了书中的大义就感到满足,然后就去找其他书来看,那么,就是连看过的这一卷书,其实也没有真正明白其中的含义.人心是天理之所在,勤于用心才会更加明白事理.只是让头脑清醒,整日用心的话,那会看多少书,理解多少义理!如果懒惰,那么精神就会混乱不清,只是这样昏昏沉沉,不通道理,太可惜了!
(门人)问:“一般遇到事情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天理,那是人欲.等到去做事情的时候,却又被人欲所引诱,事完后又后悔不迭,这该怎么办呢?”朱子回答说:“这便是缺乏‘克己’的工夫.对待这种情况,极需要给他把问题梳理清楚,才可以.就好像前面有一条大路,又有一条小路.心里明知应该走大路,但是却被小路上前边的东西所吸引着,自己便不知不觉地顺着小路走去;等到面前遇到荆棘杂草,心里就后悔了.这里便是天理与人欲斗争的关键所在.必须在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就要做‘克己’工夫,不可以姑且放过.这就要首先在道理上明白是非,然后勇敢地去做.假如是圣人那样的资质,他就无需费神用力,自然会按照天理去做,而不会流于人欲.假如是资质仅次于圣人的贤人,他们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固然不会做错,只是他们需要首先分辨天理与人欲,然后才去行动.假如是普通人的资质,那就需要仔细用心,每时每刻都要克制自己的私欲,那么做事的时候才不至于被人欲所误导.曾子曾说:‘以实践仁德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这不是很沉重吗?为了实现这个使命要到死方休,这不是很遥远吗?’他又说:‘正如《诗经》所说的那样,小心谨慎,好像面临着深渊一样,又好像在薄薄的冰层上行走一样.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学生们,应该要这样下大工夫才行.”
廷秀问:“现在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朱子回答说:“古代的圣贤教育人,都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教,不是让人只求表面,只满足于读了书而已.今天自己暂且分辨个义利之别.试着察看一下自己个儿,是要为了在人前出名,还是完全为了自己呢?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又说:‘古代学者学习的目的是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现在学者的目的却是给别人看.’孟子说:‘只讲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讲利呢?’孟子的这句话虽然是对当时的君王梁惠王而说的,但对学者来说也是切身大事.一般来说,学习、做学问,就要分清内外,这是最紧要的问题.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存在一个为义还是为利的问题.从这边就是为义,从那边就是为利;向内便是走向圣贤之路,向外便走向愚昧不才的道路了.在这个(分辨内外、义利、为人还是为己)问题上,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去做,不容商量.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已经认识清楚了,深入下去还须下大工夫,但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