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世界各个地区的影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01:47:59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世界各个地区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世界各个地区的影响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对世界各个地区的影响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n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气象和海洋学家用来专门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海水表层温度低出气候平均值0.5℃以上,且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1988年-1989年,1998年-2001年都发生了强烈的拉尼娜现象,令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的海水温度比正常低了1至2℃,1995年-1996年发生的拉尼娜现象则较弱.有的科学家认为,由於全球变暖的趋势,拉尼娜现象有减弱的趋势.最近一次拉尼娜现象出现在1998年,持续到2000年春季趋于结束.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通常交替出现,对气候的影响大致相反,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而影响气候的变化.从近50年的监测资料看,厄尔尼诺出现频率多于拉尼娜,强度也大于拉尼娜.拉尼娜常发生于厄尔尼诺之后,但也不是每次都这样.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相互转变需要大约四年的时间.中国海洋学家认为,中国在1998年遭受的特大洪涝灾害,是由“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和长江流域生态恶化两大成因共同引起的.中国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注意到,去年在热带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海洋变暖)已在一个月内转变为一次拉尼娜现象(海水变冷).这种从未有过的情况是长江流域降雨暴增的原因之一.这次厄尔尼诺使中国的气候也十分异常,1998年6月至7月,江南、华南降雨频繁,长江流域、两湖盆地均出现严重洪涝,一些江河的水位长时间超过警戒水位,两广及云南部分地区雨量也偏多五成以上,华北和东北局部地区也出现涝情.拉尼娜也会造成气候异常.中科院院士、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巢纪平说,现在的形势是:厄尔尼诺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而拉尼娜的影响又开始了,这使中国的气候状态变得异常复杂.一般来说,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大范围暖湿空气移动到北半球较高纬度后,遭遇北方冷空气,冷暖交换,形成降雨量增多.但到六月后,夏季到来,雨带北移,长江流域汛期应该结束.但这时拉尼娜出现了,南方空气变冷下沉,已经北移的暖湿流就退回填补真空.事实上,副热带高压在7月10日已到北纬30度,又突然南退到北纬18度,这种现象历史上从未见过.“拉尼娜”它是一种厄尔尼诺年之后的矫正过渡现象.这种水文特征将使太平洋东部水温下降,出现干旱,与此相反的是西部水温上升,降水量比正常年份明显偏多.科学家认为:“拉尼娜”这种水文现象对世界气候不会产生重大影响,但将会给广东、福建、浙江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带来较多并持续一定时期的降雨.厄尔尼诺、拉尼娜远离热带 日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在过去的3年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引起天气异常.它们将不再影响热带地区,但其它地区还将受其影响.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地区的气温和水位已经恢复到正常水平.太平洋中部的海水水位比正常值高14~32厘米,而白令海和阿拉斯加湾的水位却低于正常值5~13厘米.该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海洋学家威廉·帕策尔特说,目前这种平静状况始于3个月前的拉尼娜的消逝.他认为全球气候系统已恢复到3年前的状态.“拉尼娜”正在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