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皇帝世系年号及朝代简述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12:18:15
明代皇帝世系年号及朝代简述
明代皇帝世系
年号及朝代简述
明代皇帝世系年号及朝代简述
洪武皇帝
明太祖洪武皇帝名朱元璋,元天历元年(戊辰,1328年)九月十八日出生于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东乡,父朱世珍,母陈氏.幼名重八,后正式起名元璋,字国瑞.
朱元璋幼时家境贫困,投于皇觉寺为僧.其时正值元末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之时.至正十二年(1352年)投奔郭子兴.不久,返回故里招兵买马,自成一军.至正十五年(1355年)韩林儿亳州称帝,朱元璋被委为左副元帅.第二年三月,率军攻克集庆(今江苏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废除元朝苛政,安定民心.又采纳儒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建议,发展生产,增强实力.龙凤八年(1363年),击败劲敌陈友谅.第二年正月自立为吴王.龙凤十一年(1366年)在声讨张士诚檄文中,咒骂红巾军“妖言既行,凶谋遂逞”.同年十二月,预谋杀害了韩林儿,次年改年号为吴元年.在次第消灭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后,实行南征.相继征服福建、广东、广西.吴元年(1367年)命将北伐中原.在讨元檄文中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年底,北伐军占据山东.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同年八月,明军攻克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其后逐步统一全国.洪武十一年(1378年)确定以应天为京师,实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实行分封制,将儿孙派驻各战略要地为王,以“外卫边陲,内资夹辅”;创建卫所制度,由中央牢牢控制军事指挥权;废中书省及丞相,自统六部,以加强皇权;普查户口,建立黄册制度,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控制全国人力财赋;劝农桑,兴修水利,减轻租赋,与民休息;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设锦衣卫,“更置都察院”,颁布制定大明律,兴党狱,诛杀勋贵功臣,强化专制统治.朱元璋经十余年戎马征战,建立起统一的明王朝后,推行一系列缓和矛盾,强化集权统治的政策,从而为明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日,朱元璋死于南京西宫,年71岁.卒谥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庙号太祖.嘉靖间改谥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孝陵.
建文皇帝名朱允炆,洪武十年(丁巳,1377年)十一月初五日生,明太祖孙,太子朱标第二子,母妃吕氏.洪武二十九年(1392年),夏四月懿文太子薨,九月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朱允炆即位后,崇尚儒家仁政之说,一改朱元璋严政苛刑,“专欲以仁政化民”.改定律例,力纠洪武年间冤案、错案,使其统治期间的囚犯较之洪武年间减少 2/3.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与平民.建文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建文帝继位时,明开国初期朱元璋分封各地的亲王势力逐渐扩大,一个个凯觎皇权,威胁中央朝廷的统治.一贯仁柔的建文帝迫于无奈,采纳黄子澄、齐泰的建议,仿效西汉初年削藩之策,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削夺了5个亲王.诸王不甘心就范,特别是早有践位野心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在作了充分准备后,以诛黄、齐“靖难” 为名,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起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部署兵力,奋力平叛,历时4年.最终由于有太监作内应,把守京城(南京)金川门的统帅李景隆和谷王朱橞等开门迎敌,燕王兵得入京师.其时,宫中大火冲天,燕王清宫3日,未觅得建文帝尸骨.朱棣一朝,不断地追寻建文帝下落,始终未得踪影,终成历史一谜.一说建文帝被宫中大火烧死;一说建文帝率臣下9人,从宫中地道逃遁后,削发易服为僧,皈依佛门,云游天下,不知所终.
其于明代初无谥号,南明弘光年间追崇为惠宗让皇帝,清乾隆追谥“恭闵惠皇帝”.
明成祖永乐皇帝名朱棣,元至正二十年(庚子,1360年)四月十七日生,明太祖第四子,母为孝慈高皇后马氏,一说为碽妃生.明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封为燕王.受教育于宫廷.洪武十三年(1380年)三月赴封国北平,时年21岁.史载,朱棣智勇有大略,屡次率诸将出征,皆建战绩,颇有威名.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太祖病故,因太子朱标先死,由22岁的皇太孙继位,年号建文.皇太孙朱允炆生长于宫中,喜读书而统治经验不足,在齐泰、黄子澄等同谋下,登位不久,即对拥有兵力、对帝位有威胁的诸叔王采取了“削藩”的政策.自即位后三个月开始,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竟以各种理由削除了周、湘、齐、代、岷5位藩王.接着又杀燕王护卫头目2人,并切责燕王,逮燕王府官僚.燕王早有戒备,见大难将临,乃起兵“靖难”.叔侄间经过3年的征战,至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军进入帝都南京.史载:“此时宫中起火,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死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又载:“或云由地道出亡.”此至今仍为疑案.
当月十七日朱棣在南京即皇帝位,杀朱允炆亲近大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儒及其族属等,同时牵连被杀者甚众.谕令改建文四年为洪武三十五年,次年改元为永乐元年;建文中所改的殿名、门名皆恢复原称;所更改的成法一律复洪武旧制;所废罪之官一律平反复职;所削废诸王概复旧封;立燕王妃徐氏为皇后;改北平为北京;次年立燕王世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朱棣即位后,颇注意与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礼遇来访的外国国王和来使,发展贸易,互通有无.并命中官郑和六次率舟师出使各国,若加宣德年间的一次,共历三十余国,对开拓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贸易往来作出很大贡献,明时亦称颂为盛事.
在文化方面,朱棣也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最突出的功绩是永乐元年开始,陆续组织了三千多文人编纂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似现在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型类书--《永乐大典》.
永乐年间另一伟大建设是肇建北京宫殿.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为了巩固北部边疆,决定营建北京宫殿,第二年即派员筹办物料.永乐十五年(1417年)始大规模兴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底建成.次年正式把京师从南京迁到北京.
朱棣营建北京宫殿、迁都,不只是为了显示个人威严和享乐,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稳定北部边疆.元灭后,元顺帝及其后裔一直不甘心失败,不断侵犯北部边民.迁都后的当年,朱棣即开始作亲征的准备,次年三月出征.自迁都至朱棣死前的55个月的时间里,朱棣3次亲征于大漠南北,有24个月都是在军旅中度过的.虽然他已65岁,且久病风痹,但仍坚持亲征于人烟稀少的荒漠中,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死于征途之榆木川.于此亦可见朱棣修建北京宫殿和迁都的初衷.
明仁宗洪熙皇帝名朱高炽,洪武十一年(戊午,1378年)七月廿三日生于凤阳,明成祖永乐皇帝长子,母仁孝文皇后徐氏为开国元勋徐达之女.朱高炽幼年即读儒家经书,沉静好文,在祖父朱元璋时期就粗知儒家治国之道,深受朱元璋的宠爱.洪武二十八年 (1395年)被册封为燕世子.永乐二年(1404年)被立为皇太子.永乐七年(1409年)以后,成祖朱棣因北征和筹划迁都,常留北京,命太子朱高炽监国,处理国家日常政务.直至永乐十九年(1421年),随成祖到北京.监国时期的朱高炽,是在父皇多疑,汉王朱高熙、赵王朱高燧二王的陷害中度日的.高炽性格文静,体弱多病,性格与永乐相左,日而汉王朱高煦因“靖难”有功得到永乐帝的宠爱,永乐帝有易立太子之心,以致父子矛盾日益尖锐.由于有杨士奇等大臣的大力协助,在保卫北平、处理日常政务、处理臣属关系及皇家父子、兄弟关系诸方面都适宜无错,加之汉、赵二王夺嫡野心暴露,被永乐贬斥,太子妃张氏和皇孙朱瞻基受到永乐帝的宠信,使朱高炽度过了监国时期的危难.十余年的监国经历,使朱高炽认识到社会存在的问题,提高了他的治国能力,为其登极后稳定统治秩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永乐帝死于北征归途.皇太子朱高炽在大学士杨士奇、杨荣和尚书蹇义、夏原吉等支持下即位,次年改年号为洪熙.洪熙帝登极后,顺应时代潮流,针对朝政的弊病,采取了减轻民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等一系列措施.首先平反冤狱,释放夏原吉等因谏阻北征而入狱的旧臣,释放东宫旧臣并复官,而且宽赦建文时代诸臣家属,有利于维系人心和稳定统治秩序.停罢下西洋宝船及在各地采办金银等物,以减轻人民负担.调整统治机构,提高阁权,使内阁成为协助皇帝决策的重要机构.洪熙还一改永乐时的暴政,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此举虽然仍有相当的局限性,但与永乐时期相比,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体弱多病的洪熙皇帝,登极后从政仅8个月,就一病不起,于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十二日,死于钦安殿,年48岁.卒谥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庙号仁宗.葬北京昌平献陵.
明宣宗宣德皇帝名朱瞻基,洪武三十一年(戊寅,1398年)二月初九日生于燕王府邸.明仁宗洪熙皇帝长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幼年深得祖父永乐皇帝的宠爱,永乐九年(1411年),永乐皇帝立朱瞻基为皇长孙,巡幸北征皆令其相从,还选用翰林诸臣为其讲经史、习政务、增广见识.不受永乐皇帝信赖的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子,也因朱瞻基受永乐帝宠爱之故.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忽然病危,一夕而死于钦安殿.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
宣德帝当政10年,在洪熙帝奠定的基础上,倚靠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及尚书蹇义、夏原吉,组成了志在守成的稳健的统治核心.在解决了前朝遗留的问题后,重点转向治理内政方面.首先平定了汉王高煦之叛.早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深得永乐帝宠信的汉王朱高煦夺嫡失败后,受到永乐帝惩罚,徙封安乐州(今山东惠民).但他不甘失败,宣宗少主初立,汉王妄图重袭“靖难”故事,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举兵反叛,宣宗在“三杨”等人支持下亲征安乐州,平息了反叛,将汉王父子废为庶人,禁锢京师,巩固了中央政权.
为休兵养民,宣德帝一改永乐时的讨伐政策,主动从交阯撤兵,减轻了人民负担,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也利于交阯与中国各族人民的交往.
宣德帝清革前弊,整顿统治机构,对那些“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和“老疾”者,予以罢免,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派遣廷臣出任地方知府,而这些通过荐举和赐敕委派的知府,多为当时最干练的官员.另外,宣德帝在一些重要省份设置巡抚,主要目的是整理赋税.
在用人方面,宣德帝限制入仕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目的在于任官得人和责成治效.宣德帝还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蠲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在稳定明朝统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斗促织和戏游无度的皇帝.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宣德皇帝的亲笔绘画和反映他射猎、戏游活动的绘画,如《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射猎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射猎图》)、《行乐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行乐图》)等.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日,朱瞻基死于乾清宫,年38岁.谥号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北京昌平景陵.
明英宗正统皇帝名朱祁镇,宣德二年(丁未,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明宣宗宣德皇帝长子,母贵妃孙氏.
朱祁镇即位时,还是个9岁的孩子,朝政实际上是由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三人主理.“三杨”是永乐、洪熙、宣德三朝老臣,经验丰富,多谋能断.他们的辅政,使正统初年基本上继承了仁、宣时期的各项政策,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但是,随着“三杨”的谢世和离任,朝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部分大权落到了太监王振手里.不过几年,终于酿成了皇帝被俘的震惊朝野的大祸.
太监王振原在太子宫当差,他极善察言观色,迎奉拍马,把太子哄得难离他半步.朱祁镇即帝位后,便把他提拔为宫中地位最高的司礼监太监,替皇帝管理和批阅所有奏章.王振成了正统皇帝最为信赖之人.
明朝在洪武年间,本来定有严格的管束太监的制度,“三杨”主政时,王振还不敢过于嚣张,“三杨”去任后,王振下令摘去太祖所立严禁太监干政的铁牌,开始明目张胆地干预朝政.满朝文武尊呼王振“翁父”.
明朝灭元后,蒙古族各部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逐渐强大起来.其中与明廷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一支称作瓦剌的蒙古部落,已成为明廷最大的边患.面对日益强大的瓦剌,朝臣多次上疏要求增加军备,整顿兵制,但都被王振驳回.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的主政人太师也先,寻衅发兵,分四路向内地进攻.明廷由于多年军备废弛,军队不堪一击,瓦剌军很快就越过边塞,引起明廷一片混乱.王振为邀功讨宠,不顾军力疲惫,粮草不足,竟怂恿皇帝率军亲征.结果号称50多万的明军,出征仅一个月,便在北京西北土木堡地方全军覆没.王振为部下所杀,御驾亲征的正统皇帝,被瓦剌军生擒,史称 “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后,其弟朱祁钰继位,改元景泰,英宗被尊为太上皇.次年被释归京,居南宫.景泰八年(1456年)朱祁钰生病,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及王振余党太监曹吉祥等乘机发动“夺门之变”,英宗再复帝位,改年号天顺.后杀害抗击瓦剌保卫北京有功的大臣于谦等多人,而重用宦官曹吉祥等.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崩,遗诏罢宫妃殉葬.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北京昌平裕陵.
明代宗景泰皇帝名朱祁钰,宣德三年(戊申,1428年)八月十三日生.明宣宗宣德皇帝次子,母贤妃吴氏.朱祁钰是明朝第七代皇帝.“代宗”的庙号,表明他不过仅是代替他人当皇帝,因被废为郕王,死后也不能进明帝陵,只葬在京西金山.
正统十四年(1449年),当皇帝亲征被瓦剌生俘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朝内外一片惊恐.为安定人心,皇太后下诏,立朱祁镇二岁的儿子见深为皇太子,又命郕王朱祁钰为监国,总理国政.朱祁钰上任后,果断地惩处了土木之变罪魁王振的党羽,起用了兵部左侍郎于谦,确立了在朝臣中的威望.京中的局面虽有了些起色,但塞北的瓦剌却并末受到震摄,反以人质为要挟,不断侵扰边境,企图迫使明廷割地赔款.
面对此情,大臣们纷纷上疏,提出眼下皇帝返国无望,皇太子又太小,只有另立一帝,才可使国家度过这危难之秋.皇太后虽不情愿,但也再无良策,只好下旨由郕王即帝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景泰,遥尊被也先扣押的正统皇帝为太上皇.
朱祁钰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登极,为中衰的明朝带来一线希望.当时朝中有人提出南迁议和的投降方案,遭到以于谦为首的主战大臣的坚决反对.于谦则提出,为防瓦剌长驱深入,应采取积极措施,赶造兵器,赶运粮草,招募兵丁,集合民夫,列营操练,出城守护.对此,朱祁钰全部采纳.就在明朝军民刚刚做好准备,严阵以待时,也先挟持着朱祁镇,亲率数十万大军,直逼北京城而来.景泰帝命于谦为统帅,军民同仇敌忾,初战告捷,大败瓦剌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土木之变后,也先万没料到俘获一个正统皇帝,结果又冒出一个景泰皇帝,议和遭到拒绝;此时数十万大军已兵临北京城下,却又被打得大败而归.议和不成,进攻又失败,只好在将英宗扣压了一年之后,送还京城.已即位称帝的朱祁钰当然不愿再让出帝位.当朱祁镇返回北京,朱祁钰与他在东安门执手相泣后,便将他送进南宫软禁起来.
朱祁钰在位期间,本来为抗击瓦剌入侵还做了些好事,但出于确保自己皇位传承的私心,又做了件大蠢事,即废祁镇之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名位,立自己儿子见济为皇太子,结果招致满朝大臣甚至自己皇后的反对.景泰八年(1456年)“夺门之变”,英宗复辟,代宗下台.
二天之后,即二月十九日,朱祁钰在西宫病亡,年30岁.原在北京昌平陵区所营寿陵被废,以亲王身份葬京西黑山扈之景泰陵.
明英宗天顺皇帝名朱祁镇,宣德二年(丁未,1427年)十一月十一日生.明宣宗宣德皇帝长子,母贵妃孙氏.他9岁即位,改元正统,做了14年的皇帝,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的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去.其弟朱祁钰即位,改元景泰,明英宗朱祁镇被尊为太上皇.
景泰元年(1450年)八月,也先送太上皇朱祁镇归京,居南宫.景泰七年(1456年),景泰皇帝病重,十二月十七日凌晨,朱祁镇在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都督张軏和太监曹吉祥等人密谋支持下,发动“夺门之变”,再复帝位,改元天顺.
英宗复辟后,在徐有贞和石亨等人挑唆下,杀害抗击瓦剌、保卫北京的功臣于谦等人.他重用宦官曹吉祥等,在天顺朝的8年时间里于朝政无大建树.
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十七日朱祁镇崩于乾清宫,年38岁,他前后在位共22年,死前遗诏罢宫妃殉葬.谥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庙号英宗.葬北京昌平裕陵.
明宪宗成化皇帝名朱见深,正统十二年(丁卯,1447年)十一月初二日生.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贵妃周氏.
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是位糊涂皇帝,他的命运曾几度起伏.他是明英宗朱祁镇的长子,最初名朱见浚.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英宗被俘,皇太后命立他为皇太子,并立英宗弟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泰三年(1452年),代宗废朱见浚皇太子,改封沂王.天顺元年(1457 年)正月,代宗病重,武清侯石亨等发动夺门政变,拥英宗复位,朱见浚重新立为皇太子,并改名见深.代宗废为郕王,迁居西内,不久去世.8年后英宗去世,太子朱见深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成化.
成化初年,宪宗经历了两场政治风波,一是河南人刘通、石龙聚众在房县(今湖北)造反,短时之内相从者达数万之众,宪宗派官军镇压,很快平息,刘通被斩首,石龙逃窜四川;二是大藤峡之乱,宪宗派官军镇压.
宪宗即位之初,恢复了郕王朱祁钰的帝号,上谥号为景帝,平反了于谦冤案,让大量被贬逐的正直大臣复职,朝政颇有振兴的气象.但是,好景不长,宪宗渐渐沉迷于神仙、佛道和长寿秘术,纵情声色之娱和货利之乐,政务陷入一片迷茫之中.西僧札巴坚参以阴道秘术得宠,封为弘妙大悟法王.广建斋醮,随意内批授官,中官传旨动辄百余人,称为传奉官.宠信术士和宦官,因而宦官汪直受宠,负责秘密侦伺的内廷机构西厂,搞得天下鸡犬不宁.宠幸长自已17岁的侍女万贵妃,大批贤能之士或贬逐或罢官或去世,到成化十年(1474年),朝中难有直臣容身.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正月,吏科给事中李俊上书宪宗,直陈时政六弊,措辞十分激烈.宪宗被迫免术士李孜省之职,但对进谏大臣耿耿于怀,密书60余人姓名于墙壁,寻找时机贬逐.
政治昏暗,奸臣当道,西厂横行不法,王室奢侈而官吏贪污盘剥,加上连年的水、旱灾,人民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宪宗在乾清宫去世,时年41岁.他在位24年,谥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庙号宪宗.葬北京昌平茂陵.
明孝宗弘治皇帝名朱佑樘,成化六年(庚寅,1470年)七月三日生于西宫.明宪宗成化皇帝第三子,母淑妃纪氏.因万贵妃所生第一子及贤妃柏氏所生悼恭太子夭折,成化十一年(1475年)朱佑樘被立为皇太子.
明孝宗朱佑樘是明代中期的一位仁君.他的童年生活却非常不幸.他的母亲纪氏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少女纪氏被带到皇宫.纪氏端庄、聪慧,被选送内书堂学习,然后被派充内廷书室看护藏书.宪宗朱见深常到书室看书,对纪氏很满意,一次临幸,纪氏怀孕.当时宫中最受宠的是年长宪宗17岁的万贵妃,她恃宠而骄,为所欲为.将所有妃嫔视为眼中钉.幸而有好心的宫女照应,纪氏在冷宫中生下皇子朱佑樘,一直偷偷地养到5岁.人到中年的宪宗一次为子嗣忧心时,才第一次见到自已那胎发尚未剪、拖至地面的瘦弱的儿子.宪宗不禁泪流满面.第二年,朱佑樘被册立为太子,接着纪氏暴亡.
朱佑樘18岁时即皇帝位,年号弘治.在位期间,推行了一套明智的政治措施.整顿吏治:凡是宪宗亲信的佞幸之臣一律斥逐.于是吏部尚书万安、礼部侍郎李孜省、僧人继晓等,或杀、或贬,逐出京师;获罪较轻的或贬官放逐、或流放边地、或孝陵司香.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同时,更定律制,复议盐法,革废一应弊政,政治清明,朝野称颂,人称弘治中兴.
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再度成为鱼米之乡.
孝宗在位18年间,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但孝宗疏于武备,在军事上无所建树,对于北部边患没有采取什么强有力的措施.
明孝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罕见的对女色一生淡泊的皇帝,后宫中只有一位皇后张氏,恩爱和谐如民间夫妇,别无其他嫔妃.
由于先天体弱,孝宗于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日卒于乾清宫,年36岁.尊谥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庙号孝宗,葬北京昌平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