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什么转战陕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3:27:10
毛泽东为什么转战陕北?毛泽东为什么转战陕北?毛泽东为什么转战陕北?毛泽东转战陕北取胜的原因及意义  1947年,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在战略上进行了调整,向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

毛泽东为什么转战陕北?
毛泽东为什么转战陕北?

毛泽东为什么转战陕北?
毛泽东转战陕北取胜的原因及意义
  1947年,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在战略上进行了调整,向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举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英明决策,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延安、榆林两地,历时一年零五天,以最小的司令部指挥了全国最大的战场,使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戏剧般地取得了一个个伟大胜利.
  一、国民党军发动全面进攻,内部矛盾重重,失信于民,注定了彻底失败的命运.
  1、抗战结束后,国民党蒋介石自恃实力雄厚,企图一党专政,挑起全国内战,实行全面进攻.1946年6月,全面内战已经开始.10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召开会议,宣布5个月内打垮中共军队.陈诚紧随其后,在北京召开军事会议,宣称3至5月可以完成军事部署解决问题.内战开始时,国民党军拥有总兵力约430万,其中正规军200万,并且有百分之八十的正规军直接向解放区进攻.同时,国民党政府统治着全国四分之三以上的国土面积和3亿多人口的广大地区,控制着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部近代工业和雄厚的人力、物力资源.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则约127万,其中野战军仅有61万.解放区占全国土地面积不到四分之一,人口约1.3亿,所占面积基本上处在经济十分落后、偏远的农村地区,力量对比悬殊很大,难怪蒋介石不顾各党派和人民群众的反对,发动全面内战,企图一举胜利,实行一党专政.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谁违背规律、违背民意,谁便会受到惩罚,便会失败.国民党军开始气势汹汹,以占领城市为胜利资本,解放军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经过一年多战争较量,给国民党以沉重打击,使双方战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国民党军虽然抢占了一些城市,背上了包袱,因此真正用于第一线的兵力明显减少,而解放军则增加了人员,丢掉了包袱,愈战愈强.国民党军出现顾此失彼现象,全面进攻已无法维持,遂转入重点进攻.
  2、国民党军亲疏有别,对非嫡系部队不信任,造成矛盾重重,离心离德,使一些部队脱离国民党军,弃暗投明.1945年10月,蒋介石、胡宗南到处挑衅,准备向共产党实行全面进攻,认为驻榆林的邓宝珊二十二军反共不积极,尤其驻防三边的新十一旅不可靠,便以调防为由瓦解邓宝珊部,明令新编十一旅调往包头.在非常危险的情况下,新十一旅于10月25日起义,27日召开誓师大会.中共中央为了加强十一旅的工作,把起义部队编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任命曹又参为旅长、郭秉坤为政委.不久,曹又参到延安得到毛泽东的接见,并说:“你们是火车头”.
  内战爆发前,毛泽东就预感到全面内战是不可避免的,便指示中共中央西北局,要加强以榆横地区为主的边区北线工作,为自卫战取得回旋余地.1946年7月1日,西北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组织横山起义.10月12日,国民党驻军先后在横山的石湾、波罗堡、高镇等地相继起义.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发出贺电祝贺横山起义成功,并任命胡景铎为西北民主联军骑兵第六师师长.横山起义,使国民党损失了近7000人,解放了榆、横12万人口近5000平方公里土地.这次起义对于共产党是非常重要的.毛泽东评价说:“骑六师起义给西北旧军队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
  国民党蒋介石全面进攻,加之内部矛盾重重,导致陕北国民党军安边起义,佳县王家砭梅廷栋连起义,特别是横山起义,拔除了插入陕甘宁边区北部的楔子,使国民党军兵力短缺,减弱了对边区北线的严重威胁和压力,为中共中央、毛泽东转战陕北提供了很大的周旋余地.
  二、毛泽东英明决策,打破“重点进攻”,使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1、中共中央、毛泽东英明决策,洞察时局,时时掌握主动权.1947年3月转战前夕,为了教育部队干部,说服群众,毛泽东指出:我们要打仗,不在一城一地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要告诉同志少则一年,多则二年,我们就要回来,“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毛泽东高瞻远瞩,时时围绕在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上下功夫,做文章.3月29日,中共中央到达清涧枣林则沟,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围绕国民党军重点进攻,我们如何应对,经过激烈争论,最后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中央前敌委员会,率中央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继续留在陕北,鼓舞了军心,稳定了民心,采取“蘑菇战术”,拖垮国民党军,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在形势发生巨大变化时,中共中央不失时机地提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蒋介石进犯军”,7月下旬中共中央在靖边县小河村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总结了1946年7月至1947年7月取得的工作成绩,部署了全国的战略进攻问题.会后,人民解放军捕捉战机开始战略反攻,向国民党薄弱和要害部位进行突破,开辟新的战场,把战争引向外线敌占区.9月根据形势的发展公开提出:“进行大反攻,打倒蒋介石.”10月1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里进一步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12月革命已进入新的高潮,中共中央于12月25日至28日在米脂杨家沟召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明确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这个事变一经发生,它就将必然地走向全国的胜利”.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英明决策,原预计5年的解放战争,实则3年多走向了全国的胜利.
  2、诱敌深入,实行蘑菇战术,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1947年3月18日黄昏,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动撤离延安.19日午后,胡宗南部队进入延安,发现是座空城,认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不堪一击而提前逃跑.骄横的胡宗南部派飞机、步兵紧追不放.骄兵必败,自古以来,兵家大忌.而胡宗南部则忘乎所以,横冲直撞,命三十一旅孤军直入,在青化砭实行警戒.3月25日,三十一旅恰恰钻进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布置下的“口袋”里,经过一小时多的激战,全歼三十一旅3000多人,少将旅长李纪云等3名将军当了俘虏,达到了诱敌深入,转战以来首战胜利的目的.胡宗南部在青化砭失败后,急令10个旅七、八万人掉头向延川、清涧方向运动.4月14日午后,一三五旅进入西北野战军在羊马河的伏击圈,此战歼敌4700多人,少将代旅长麦宗禹等3名将军被俘.董钊、刘戡整编第一军、二十九军被西北野战军牵着鼻子,在陕北的群山里转游,伺机作战,延安蟠龙镇的补给站这时便成孤立点.5月2日西北野战军抓住良机,向守护蟠龙的一六七旅发起总攻,经两三天激战,歼敌6700人,少将旅长李昆岗等4名将军被俘,并缴获大量粮食和军用物资,国民党军损失惨重.新华社记者在评论这次战斗时,附打油诗一首:“胡蛮胡蛮不中用,延榆公路打不通;丢了蟠龙去绥德,一趟游行两头空;发兵六千当俘虏,九个半旅象狗熊;害得榆林邓宝珊,不上不下半空中.”三战三捷的胜利,共歼国民党军有生力量1.4万人,稳定了西北战局,为粉碎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边区进攻打下了基础,充分证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蘑菇战术的成功和国民党军的愚蠢.同时,西北野战军调动国民党军大游行,声东击西,穷追猛打,于5月30日后在陇东战役中,消灭马鸿逵部4400多人,解放了合水,环县等纵横三四百里的广大地区,接着又在三边和盐池等地取得胜利.
  时局的发展对我越来越有利,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小河召开会议提出实行“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部署.遵照中央指示,刘邓、陈粟、陈谢三军于1947年年底占领南线广大地区,使鄂豫皖、豫皖苏、豫鄂陕三个解放区连成一片,中原战场进入新的阶段.同时华东野战军、晋察冀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均取得了战略反攻的胜利.
  西北野战军为配合陈谢兵团强渡黄河,于8月20日在米脂沙家店战役中,歼灭北上增援的国民党整编第三十六师主力6000多人,生俘一二三旅旅长李子奇等.10月上旬,收复延川、清涧、绥德等城,歼灭国民党第七十六师1.1万多人,俘获师长廖昂.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再次攻打榆林,歼敌6800多人,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毛泽东转战陕北时,多次与国民党军相距很近,但都有惊无险.除国民党军脱离群众,进入苏区成为瞎子外,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国民党下级官兵厌战情绪严重,不愿与解放军正面交战,能溜便溜,因此,重点进攻同样遭到失败,无法挽回败局.
  3、实行新式整军,提高军队素质.从国民党全面进攻以来,人民解放军实行扩军,大量吸收翻身农民参军,同时,也收编了被俘的国民党士兵.随着部队的迅速发展,不时地出现官僚主义,军阀习气,以及其他不良倾向.在此,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清除不健康的思想,提高战斗力,西北野战军于1947年12月,分三个阶段,普遍开展了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整训工作.首先,召开诉苦会,让苦大仇深的将士普遍进行诉苦,提高阶级觉悟.其次,组织学习土地改革和整党的政策,开展“三查”活动,使士兵掌握土改和党的政策,在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化,不出差错.第三,在诉苦和“三查”的基础上,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这种运动被毛泽东命名为“新式整军运动”,认为这是西北野战军的一个创造.周恩来称赞诉苦三查运动,是壮大解放军的法宝.通过新式整军运动,达到了“政治上高度团结,生活上获得改善,军事上提高技术和战术的三大目的”要求,克服了各种不良习气,提高了战斗力.
  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转战陕北取胜的保证.
  中共中央在枣林则沟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定里提出:“此处地形险要,群众条件好,回旋余地大,安全方面完全有保障”.这是中共中央对陕北人民的高度信任,也说明陕北除了地形险要,回旋余地大外,最关键的是群众条件好.早在大革命初期陕北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建立党的组织,开展群众运动,人民群众对共产党有很深的感情.再加之国民党胡宗南部重点进攻陕北时,实施灭绝人性的政策,制造“无人区”,群众称此为“胡祸”.有民谣说:“国民党,坏中央,胡匪来了民遭殃,吃了你的米和面,砸烂你的酸菜缸,又夺牛驴又牵羊,强奸妇女烧民房”.因此,国民党军的暴行,激起人民群众的愤怒,更加坚定紧跟共产党干革命的信念.在“胡祸天灾”的严重破坏下,人民群众对国民党军恨之入骨,对解放军则大力支援,宁肯自己吞糠咽菜,忍饥挨饿,也要把省下来的粮食送给解放军.1947年6月开始,绥德分区三次向各县借粮5.98万斤,当年应征公粮5.31万斤,超征公粮6700斤,应征公草1100万斤,超征200万斤.尽管这样,粮食仍不能满足军队需用,群众忍痛割爱,将地里尚未成熟的玉米、黑豆、高粱、糜谷穗子剪下,在炕上、锅里烘干,做好送给解放军.
  在转战期间,人民群众是一支不可忽视的运输部队,他们经常运送粮草、军火、伤病员、机器物资等.除此之外,人民群众还为解放军带路送信,探听军情、传递情报、赶制军鞋.为此,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说:“边区的劳动人民,是我们看到的政治上最有觉悟最有认识的人民”.这说明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推翻国民党这艘大而烂的破船,撑起共产党这艘小而崭新的快船,不可缺少的力量.
  毛泽东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大兵压境的恶劣环境下,能审时度势,坚决留在陕北,具有一定的重大意义.它安定了民心,使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鼓舞增强了陕甘宁边区和全国各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提高了人们必胜的信念.吸引国民党大量兵力于西北,采取巧妙的周旋、“蘑菇战术”,在运动中既歼灭了敌人,又减轻了全国其他战场的压力,使之争取到时间,寻找战机,继续大量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同时实行新式整军,给各解放区提供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各解放区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为全国提前解放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