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对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价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03:15:22
红楼梦对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价值
红楼梦对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价值
红楼梦对理解中国文化与社会的价值
红楼梦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
红楼梦前80回有70多万字,后40回也有30万字,在中国是一部规模很大的书.故事写了一个很大家族的故事,也可以说是写了一个最大的家族,主要是贾家,还涉及到王家、
史家、薛家.
写一个家族有什么意义?因为中国的传统社会特点是以家族为本位的.家族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所以中国的伦理道德有三纲五常.三纲里面有两纲都和家庭有关: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而五常又是家庭内部的拓展.三纲五常是中国伦理最高的一个表述,而《红楼梦》恰好写了一个大的家族.它的意义非比寻常.大家族在明清时期是社会的基本支柱.
《红楼梦》还写了家族内外所发生的缠绵悱恻、惊心动魄的各种各样的爱情.有些爱情很单纯、很纯粹.像贾宝玉和林黛玉这样的爱情.他们的情跟性是分开的.他也写了另
外一种爱情,以婚姻为目的的爱情,那是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里,薛宝钗是爱贾宝玉的,但是宝钗没有表露,她在等待最后的时刻,等待这个家族里最高的决策者都同意
她跟宝玉结婚.红楼梦还写了很多畸形的爱情.比如贾珍和秦可卿的爱情.儿媳妇死了,他的公公哭得如同泪人一样,这个是很失态.但是里面也有非常的真诚的感情.别人问,
秦可卿丧事怎么办,贾珍说要倾其所有.
红楼梦这部书写的是女性的悲剧.作者的同情似乎站在女性一边.如果我们用现代解释学的观点分析,作者可能采取的是女性的视角.他似乎对男性没有什么好感,尤其是
对已婚男性.对于女性的同情作者也是有分别,对待未婚的女子,作者就特别有好感.所以他说“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泥做的就很污浊,水做的就很清洁.结了婚的
人在作者的眼中就不如以前的那么清纯了.
《红楼梦》的文笔非常好,任意打开一页看,你都觉得好看.这样的书就是好书.红楼梦写得好,有时候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第29回贾母带着全家人去清虚观.张道士给宝
玉端了一盘礼物,让宝玉挑选.在挑的时候,贾母发现了盘中的一个金麒麟,顺手就把麒麟给拿来了.她说这个好像家里哪个女孩子戴过的.贾母对女孩子戴什么饰物很关心.薛
宝钗说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略小一些.薛宝钗的厉害之处在于她不仅关注史湘云有一个,而且连大小她都比较过.这时候宝玉说话了,他说史湘云就在家里住着,但是自己却
没有发现.这点很有意思,因为贾宝玉一点也不关注别人戴什么饰物,可见他也没有把饰物和爱情联系在一起.然后探春说宝姐姐有心,无论什么她都记得.后来林黛玉说,她在
别的事物上都有限,唯在戴什么饰物上倒记得清楚.你看贾母拿了一个金麒麟,一人一句话,把每个人的性格都连在一起了.而且把红楼梦的整个情节都联系在一起了,对于一部
小说的描写不得不佩服,所以我说这一个情节就是一场人物的心理战.
红楼梦的文化传统
《红楼梦》这部书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是偶然,它是特定文化背景的产物.远的说直到清朝中叶为止,四千年的文化传统都可以看做《红楼梦》的背景.里面渗透的传统文化
的因子非常丰富,就反映生活的丰富性来说,它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百科全书;就它所渗透文化的因子来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总汇.古典文学艺术和技艺的各种形式《红楼梦》里面都
有.
同样,读懂《红楼梦》也需要相当大的知识储备.所以在中国四大名著中,其他三部著作都为读者广泛接受,唯有红楼梦则需要知识层次更高一点的人来读,它是一部文化典范
.书中用很大的篇幅描写18世纪中叶那个大家庭的日常生活.其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文化生活,书里写到吟诗、作赋、行酒令、猜谜、喝茶、绘画、下棋、弹琴、说书、看戏、宴饮,
基本上都是文化活动.本来像很多都是物质享受的东西,在红楼梦里已经升华到一种艺术层面,变异成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
第38回写薛宝钗协助史湘云做东,请贾母吃螃蟹.这一活动和游园赏花、作诗结合在一起的,它的艺术价值超越了使用价值.第40回写贾母和史湘云还席,吃的东西倒是没有具
体写,而是把几个人的座位排序,碟子的花色,碟子的摆放,碟子的传递方式写得一清二楚.作者有意在写大家族里面宴饮时的文化层面.第71回贾母八旬寿宴,荣宁两府齐开宴会
.宁府请的是官客,荣府请的是常客.这个宴会也是重点凸显排场和礼仪.曹雪芹一方面把艺术生活化了,也把生活艺术化了.
文化是个大概念,不仅阅读学习书本知识是文化,言谈行为、举止、待人接物、仪表、服饰都反映一个人的文化风貌.红楼梦里面的有些人没有文化,可是很懂得礼仪,原因就
是他们很懂得“敬”.在贾宝玉身上体现出来的这一文化因子,文化性格也是有的.几个人一起作诗,贾宝玉总是谦虚地说自己做得不好,这不是虚伪是谦虚,谦虚在众人面前永远
是一种美德.
曹雪芹在写人物的时候,常常采取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手法,把具象抽象化、形体灵动化,相貌神韵化、环境意象化,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就像中国画一样,不能画得
太满,还要留下地方来题诗、题款、印章,甚至空白也让你觉得不是空白.《红楼梦》在写人物上也是这样,所以人物写得真是妙诀!有时候他没有写这个人物长什么样,没有写眼
睛的大小,留的发饰,身材高低,可是你就是感觉林黛玉很美!我们仔细看,她大体是苗条的,所以“行动处似若柳扶风”;写她的眼睛没有写双单眼皮,没有写大小,只是说她“
似喜非喜含情目”;写她的眉毛像一抹轻烟.写史湘云也没有写她的样貌,面孔、眉毛、眼睛、嘴巴都没有做正面说明.第62回写史湘云醉卧芍药阴,也是从别人的眼中展现出她的
美.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嚷嚷地围着她,又用鲛帕包了
一包芍药花瓣枕着.非常美的画面,面孔怎么样没有写,我们觉得湘云非常好看.作者在写人物的手法上就像画写意画一样.
总的来说,红楼梦这本书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是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
关于百年红学的记忆
红楼梦是乾隆时期写的.开始是手抄本,到1791年,乾隆59年的时候才有了刻本.书最早只有80回,80回也没有完全写完的,有些缺结尾,有些缺开头.到1791年的时候,有两个人一个叫程伟元,一个叫高鹗.他们到处搜罗,找到了后面40回的一些情节和内容,把它们组织在一起,就成为120回的红楼梦.刻本的红楼梦出来以后影响就大了,研究的人就多了.真正的《红楼梦》研究是从蔡元培、王国维、胡适之这三位大家开始的.
我认为100多年的红学研究的特点是,中国的近现代学者,一流的思想者,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了红学研究的大潮中.1904年王国维发表红楼梦评论,这是中国学者第一次用西方的文学美学思想来重新诠释中国的古典文化,他提出红楼梦是悲剧的悲剧.蔡元培写了一本书叫《红楼梦索引》.胡适之1921年发表了《红楼梦考证》,批评蔡元培.胡适之说:“我爱我的老师,但是我更爱真理,老师的索引是猜谜.”因为胡适之发现了新的版本,他认为红楼梦写的是曹家的家世史,而蔡元培的索引写的是明清社会的历史.
还有许多学者,你们一定想不到陈独秀也在很早的时候写过红楼梦的评论——《红楼梦新评》.诗学研究专家俞平伯,清华国学院的主任、诗歌浪漫的诗人吴宓,后来成为新儒家代表的牟宗三,还有一些很有名的文学史家和史学家像郭沫若,王力,郭绍虞……他们都写过红楼梦的文章.杭州大学的蒋亮夫先生,他是敦煌学家,他也研究过红楼梦.
除此之外有很多作家也卷入红学,给红学增添了亮点,像鲁迅、巴金、沈雁冰、冰心、周立波、徐迟、林语堂等,有的有专门的著作,有的有专门的文章.诗人何其芳,上世纪50年代后成了中国文学所的所长,他有一本书叫《梦红楼梦》,在那个时候已经代表了很高的水平.张爱玲写过《红楼梦魇》,还有戏剧家、翻译家杨绛在1963年纪念曹雪芹100周年的时候有一篇文章《艺术是克服困难的》.近十年来,也有几个作家开始研究红楼梦:一个是王蒙,出版了《红楼启示录》.还有刘心武.作家加入红学的领域使得红学名声加大,而且增加了新的色彩.作家的眼光和学者的眼光是有区别的,百年红楼梦研究的历史,是学术研究吵架吵得最多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