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近现代名人对张謇的评论的语句最好有关他的教育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07:56:07
求,近现代名人对张謇的评论的语句最好有关他的教育的
求,近现代名人对张謇的评论的语句
最好有关他的教育的
求,近现代名人对张謇的评论的语句最好有关他的教育的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世代耕读传家.兄弟五人,排行第四.幼年聪慧好学,3岁启蒙,4岁入塾,5岁时“命背诵千文,竟无伪.自1874年起,他先后投身于孙云锦(时任通州知府)、吴长庆(淮军将领)幕下.作为吴的主要幕僚,他参与庆军机要、重要决策和军事行动,深为吴氏赏识.1885年,他赴京参加顺天乡试,高中第二名.1894年,又考中状元.中日甲午战争成为他人生道路的分水岭,深重的民族危机最终促使他毅然放弃传统的仕宦之途.鉴于国弱民贫的现实,张謇提出“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口号,并冲破阻力在家乡大搞教育与实业.从1895年起,他在南通先后创办了大生纺织公司、垦牧公司、通州师范学院、南通博物苑等工业、教育、文化、科普事业.他利用海滨盐荒、兴办盐垦公司,推广植棉,是全国的首创.南通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等,开全国风气之先.他把南通各专门学校的学习水平提高,扩建校舍,添增教学设备,合并为南通大学.他欣然接受西方文明,重用外国人才,但反对将国外的教育方法简单“嫁接”过来,而是主张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实行严格教育.他认为:“师道贵严,中外同轨.非是则无所为教,无所为学.……凡教之道,以严为轨.凡学之道,以静为轨,有害群者去之,无姑息焉.”为转变社会风俗和繁荣地方戏剧,1919年他邀请了著名的导演兼剧作家欧阳予倩,在南通办起一所培养戏剧人才的学校——伶工学社,并且建造了一座更俗剧场.剧场实行一些文明的规定,如观众按号入座、不许随地乱扔果皮、不许乱喊乱叫等,确实起到了移风易俗的积极效果.此外,他在军山设立气象台,“一方面为农事的测候预防,一方面为农学生实习气候的地方”.一战期间,张謇的大生企业系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到1923年,它的资本总额达到了3448余万元,为当年申新、茂新、福新企业系统资本总额的3.5倍以上.此后,受内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南通实业走向衰落.但张謇直接开启并促进了南通地区的近代化,为全国树立了楷模.
胡适这样评价张謇:“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丁文江在张謇追悼会上演说时曾指出:数年前余在美时,美前总统罗斯福死后,凡反对之者,无不交口称誉.今张先生死,平日不赞成他的人,亦无不同声交誉”张謇在民国时期有着较高的声誉,这与他在中国实业、教育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是分不开的.直至50年代,毛主席在与人大副委员长黄炎培、陈叔通等人谈及民族工业发展时说,“……(中国)最早有民族轻工业,不要忘记南通的张謇”.当代学者章开沅先生也指出:“在中国近代史上,我们很难发现另外一个人在另外一个县办成这么多事业,产生这么深远的影响.”由于张謇在南通的特殊地位,他的名字与南通已紧紧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