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以及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11:19:29
求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以及答案求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以及答案求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以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子口税: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1分)洋

求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以及答案
求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以及答案

求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以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子口税: 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1分)洋货只需在海关交纳2.5%的子口税,就可以在中国内地通行无阻,不必像中国商品那样“逢关抽税,过卡抽厘”.(2分)外国廉价商品依仗特权和低税,在中国市场上大量倾销,排挤了中国工业品和手工业产品,而子口税便成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对华经济掠夺的一种手段.(2分)
2.天京事变: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思想在蜕化,一些人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终于在1856年9月发生了天京事变.(2分)在天京事变中,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出走败亡.(1分)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2分)
3.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1分):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3分)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的确立.(1分)
4.“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这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开端.(1分)1937年7月7日夜,在卢沟桥以北举行军事演习的日军一个中队,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拒绝后便炮轰宛平城,挑起事变.(2分)事变爆发,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日军的进攻,自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2分)
二、辨析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洋务运动并未实现中国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因此对其评价不宜过高.
洋务运动的主流,并不是要使中国朝着独立的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是因为:首先,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其次,洋务运动对西方列强具有依赖性.再次,洋务运动具有腐朽性.(2分)
但是,洋务运动利用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也发展若干民用工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3分)
尽管洋务运动不可能将中国引向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但仍然应肯定其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贡献和地位.(2分)
2.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2分)
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这个政权中占有领导和主体的地位.(1分)
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2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2分)
3.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并不显著.
中国抗日战争作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要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
中国军队抗击和牵制了大部分日军,粉碎日军“北进”苏联计划,使苏联避免了东西两线作战.(2分)
中国军队抗击和牵制了大部分日军,延缓了日军“南进”时间,减轻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对英、美军队的压力.(2分)
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对于远东盟军对日作战起了直接配合的作用.(1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简述近代中国领土沦丧的概况.
英国:1842年通过《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九龙司.(2分)
葡萄牙:1849年武力强占澳门半岛;1887年通过《中葡会议草约》“永驻管理澳门”.(1分)
沙俄:通过1858年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1860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去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1864年通过《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3分)
日本:1895年通过《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1分)
2.简述晚清“新政”中的制度变革.
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此后陆续推行了一些方面的改革.(2分)
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1分)裁撤绿营,建立新军;(1分)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1分)颁布新的学制,下令从1906年起正式废除科举考试.(2分)
3.简述土地革命战争前期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
1928年12月制定《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这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2分)
1929年4月制定《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2分)
1931年2月中央2号通告,明确规定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自由买卖,别人不得侵犯.这就确立了废除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私有制的目标和任务.(3分)
四、材料分析题(共18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6分)
中国物产丰富,不需要进行对外贸易,中国进行对外贸易是对外国的恩赐.(3分)
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拉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3分)
2.材料二中的主张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提出的?这种主张是否应当肯定,为什么?(6分)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分)
这种观点应当辨证地看待:按照革命叙事框架,这是典型的出卖国家主权的表现,应当彻底否定.(2分)但按照现代化叙事框架再结合晚清新政的实践,这又不失为挽救危局的有效途径之一.(2分)
3. 材料三:临时政府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南京临时政府:《宣告友邦书》
对外国列强的妥协与退让.(3分)
幻想以此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3分)
五、论述题(共20分)
从革命与现代化两条主线出发,概况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并试总结革命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
革命线索: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大革命高潮”——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四场战争——国民革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7分)
现代化线索: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对现代化的尝试之门;戊戌变法及晚清新政——两次政治上的现代化尝试;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体制,从形式上完成了政治现代化的模式转变;国民党在城市的仿效德国保守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共产党领导下部分苏区的仿效苏俄的以社会主义为目标的新民主主义现代化.(7分)
革命实行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现代化开辟了道路.从现代世界的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以工业化为中心,以中华民族复兴为目标的中国现代化,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最高要求,也是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致力于改革与革命的目的所在.探求解决中国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两大时代主题,应当包括革命和现代化两种基本手段.(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