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旱灾求中国从1949年以后得旱灾的年份还有受灾地方.先放50分!以后再加50我要的是关于旱灾的,因为我需要写论文。有用!希望大家不要发错!比如说,2009年大旱,受灾地区河北、山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10:18:22
中国旱灾求中国从1949年以后得旱灾的年份还有受灾地方.先放50分!以后再加50我要的是关于旱灾的,因为我需要写论文。有用!希望大家不要发错!比如说,2009年大旱,受灾地区河北、山东
中国旱灾
求中国从1949年以后得旱灾的年份还有受灾地方.先放50分!以后再加50
我要的是关于旱灾的,因为我需要写论文。有用!希望大家不要发错!
比如说,2009年大旱,受灾地区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安徽、湖北、陕西
中国旱灾求中国从1949年以后得旱灾的年份还有受灾地方.先放50分!以后再加50我要的是关于旱灾的,因为我需要写论文。有用!希望大家不要发错!比如说,2009年大旱,受灾地区河北、山东
1951年,全国受旱率0.031,成灾率0.009,粮食减产率0.025,受灾人口率0.029.全国受旱范围较广,但旱情较轻.华北地区京、津、冀、鲁、豫北和东北地区西南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春旱省雨,冀中和冀北、内蒙古乌盟及赤峰、鲁东南和辽西夏秋旱,作秋物受旱成灾.陇东、宁夏、陕北出现春旱和伏旱.南方鄂东南、湘、赣发生初夏旱和伏旱;川南、黔西和滇中、滇东北1~4月冬春少雨干旱.
1959年,全国受旱率 0.237,成灾率0.078,粮食减产率0.060,受灾人口0.091.在1949~1990年的42年中,出现等于大、大于该年受旱、成灾面积的概率分别为9.3%和25.5%,全国为重旱年.旱区分布在我国北方和南方.西北的甘肃北部、宁夏、陕西,华北的冀北、京、津、内蒙古大部和东北的黑、吉两省部分地区3(4)~5(6)月降水偏少,出现不同程度春旱;陕、晋、冀3省的南部和豫、鲁大部6(7)月下旬~(8)月上旬未下透雨,夏旱比较严重.华东地区的鄂、湘、皖、苏南和赣北部分地区7~8月上旬夏旱,部分地区延至9月,出现伏旱和秋旱,以皖、鄂受旱最为严重.西南的川、黔旱我以四川最为严重,川东北先发生春夏旱,而后在7月初~8月下旬在川东发生严重伏旱,而后在7月初~8月下旬在川东发生严重伏旱.干旱持续60天,70个县受旱,全省粮食产量由1958年的225亿千克锐减为158亿千克.
1960年,全国受旱率 0.253,成灾率0.107,粮食减产率0.073,受灾人口率0.116.在1949~1990年的42年中,出现等于、大于该年受旱、成灾面积的概率分别为4.6%~6.9%.全国为极重旱年.旱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北方以青、宁、晋、豫4省(市)、南方以湖南省受旱为严重.内蒙古春季普遍少雨,入夏西旱东涝.青海东部农业区,甘肃中南部、宁夏南部、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河南北部、河南北部和东部及山东北部1月~5(6) 月降水比常年偏少3成~6成,在四五月小麦关键需水期,降水偏少5成,有的地方偏少7~9成,塘库干涸,麦作旱情十分严重.西南地区的滇、黔大部、川南,以及华南的闽、粤、桂、琼大部,在前一年冬旱后又持续出现比较严重的春旱,广东沿海、广西南部和海南持续到4月,云南和川南一直持续到5月.湘、赣大部和鄂、黔、川部分地区7~8月降水经常年偏少3~5成,夏旱比较严重,对中稻生长影响较大.
1971年,全国受旱率0.17,成灾率0.036,粮食减产率0.23,受灾人口率0.046.全国大部分地区少雨,出现旱情的范围较广,灾情相对较轻.宁夏、陕西大部、甘肃东部和南部春夏连旱,青海发生春旱,旱情较重.内蒙古中部和东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春旱少雨,比常年同期偏少3~5成,春播作物和小夏生长受到影响.湖北东南部、湖南中部和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和福建大部春夏持续少雨,大小水库蓄水量少,春旱、伏旱比较严重.四川东部和贵州西北部伏旱亦比较严重.
1972年,全国受旱率0.208,成灾率0.092,粮食减产率0.054,受灾人口率0.106.在1949~1990的的42年中出现等于、大于该年受旱、成灾面积的概率为16.3%,该年是全国干旱灾害比较严重的一年.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全部、山东大部和豫北及豫南,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中部和东部、青海中部和陕西大部,东北地区的吉林西南部、辽宁大部,以及内蒙古大部等地区春季干旱省雨,入夏后持续干旱少雨,春夏连旱,年降水量较常年偏少2~4成.河北省1972年降水量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65.6%,春季3~5月为常年同期降水量的43%,夏季为常年同期降水量的42%,山西、河北等省不少大型水库在死水位以下运行.黄河在济南以下断流20天.南方诸省,1972年降水虽按近正常年降水,但降水年内分配严重不均,福建、两广大部和湖南南部、江西南部、四川盆地1月3日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3~6成,出现春旱,入夏后又持续少雨,比常年同期偏少2~5成,出现伏旱,稻田出现大面积脱水、龟裂现象,有的水稻及旱作物被旱死.
1978年,全国受旱率0.268,成灾率0.120,粮食减立率0.062,受灾人口率0.097.在1949~1990年的42天中,出现等于大于该年受旱、成灾面积的概率2.3%,出现等于、大于该年粮食减产量的概率为11.6%,是1949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年之一.该年重旱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河流域,北方的东北、西北、华北和新疆,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长江中下游地区,3月出现旱怀,4月各地降水比常年偏小3~8成,5月接近正常,6~10 月降水持续偏少,作物关键生长期7~8月降水偏少4~6成;淮河流域3月份降水比同期偏少2~4成,4月偏省7~9成,6月偏少3~6成,7~9月偏少 5~6成,春夏秋三季连旱.干旱少雨和高蒸发量使得河川径流量大幅度减少,该年淮洪泽湖入湖水量30.4亿立方米,约为正常年的1/10.干旱地区中小型水库和塘坝由于来水减少,灌溉放水增加,蓄水耗尽,库干塘涸,梅山、佛子等多座大型水库水位均放至死水位以下.该年北方陕、甘、宁、晋、冀、鲁、豫、京、津和吉、辽部分地区,出现较严重春旱,河西走廊和冀东部分地区还发生夏旱.新疆全年干旱小雨,牧草生长受到较大影响.1978年受旱率大于20%的苏皖、湘、鄂、川及陕、晋、鲁、豫、蒙、黑等省(区),其中苏、皖、川、鄂4省受旱率超30%.
1985年,全国受旱率 0.160,成灾率0.070,粮食减产率0.079,受灾人口率0.085.全国为一般干旱年.干旱区在南方的湖南和贵州及北方的陕西和河南等省.长江流域大范围伏旱,湖南省春夏连旱,湘西南地区春夏来三季连旱,早稻减产,全省受旱面积152.5万公顷,成灾面积79.9万公顷,是该省近40年来受灾最严重的一年.贵州大范围伏旱,持续时间长,影响大秋收作物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安徽、江西、湖北、四川等省伏旱也给农业生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危害.黄河中部各省(区)队山西以春旱为主外,普遍春夏少雨,春、夏旱影响作物夏秋收成,以陕西和河南旱情比较严重.新疆春旱,全疆23个县受旱,旱情较重.
1986年,全国受旱率0.215,成灾率0.102,粮食减产率0.061,受灾人口率0.138.在1949~1990年的42年中,出现等于、大于该年受旱、成灾面积的概率为14%,是全国干旱灾害比较严重的一年.该年旱区分布范围广,重旱区在华北、西北和内蒙古.旱区内春、夏、秋旱连季出现,干旱严重,其中以冀、豫、晋、陕、蒙等省等(区)旱情最重.南方鄂、湘两省发生较重的春夏旱,浙、赣、闽出现夏秋旱,江西7~10月降水不到常年的一半,湘南、桂东北和粤北秋旱比较严重.该年发生受旱率大于、等于20%的有16个省(市、区),其中北方9个,南方7个.在北方9省(市区)中,蒙、陕、冀、豫受旱率大于、等于40%.新疆发生春、秋旱情,全疆受旱县市共34个,其中成灾31个,色收21个,灾情严重.
1987年,全国受旱率0.172,成灾率0.09,粮食减产率0.049,受灾人口率0.114.全国为较重干旱年.干旱范围较大,重旱区主要内蒙古、西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内蒙古春夏连旱,伏旱严重.甘、宁、陕旱情较重,甘肃7~8月雨水显著偏小,宁夏偏小3~8成,秋粮大幅度减产,73县受灾.晋、冀、豫旱情亦较重,山西夏秋冬连旱,全省出现近百年一遇的枯年径流,7月中~8月中几乎未降雨,秋作受旱严重.西南地区川、黔、滇及华南的桂、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春旱和秋旱.
1988年,全国受旱率为0.227,成灾率为0.106,粮食减产率0.073,受灾人口率0.153.全国为重旱年.该年我国东、中部主要农业区旱情重.春季受旱范围较大,但持续时间不长;夏伏旱来势猛,范围广,以黄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旱情最重;秋冬连旱时间长、面积也大,对秋冬种植作物不利.鲁、豫鄂、湘、苏、皖6个重旱省,各季都有不同的干旱发生了涝灾,雨后又遇严重的秋冬连旱.川东地区春、夏、伏旱相连.在夏伏旱严重的6~8月中旬,我国不少主要江河水量比常年偏少.淮河偏少7~8成;长江中下游水位比常偏低,7月25日宜昌以下长江水位比大旱的1978年同期还低;6月28日~7月 8日,黄河下游利津水文站断流10天;辽河水量偏少4成;珠江支流西江水量偏少5成.旱情造成当地居民饮水困难,据苏、皖、鄂、湘、桂、川、黔、琼、鲁、晋、陕等省(区)统一,因旱饮水困难人数达3463万人.
1989年,全国受旱率0.200,成灾率为0.104,粮食减产率0.064,受灾人口率0.135.全国为较重干旱年.该年北方地区干旱范围较大,南方较小.东北、华北西部、新疆、山东等地在上年秋冬旱的基础上,持续少雨干旱,严重影响春播.5月下旬以后,因雨旱情有所缓和.入伏后,气候异常,东北、华北、山东、陕西严重少雨,8月份不少地区出现1949年以来同期降雨的最小值,山东7月7月下旬~8月中旬仅降雨49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 74%,伏旱给秋作物生长造成严重威胁.内蒙古全区性春夏连旱,呼盟、乌盟、哲盟等地4~5月降水比同期平均偏少6成,入夏后持续少雨,比同期偏少3~6 成,严重干旱使粮食大幅度减产.河北省北部春旱连伏旱,中部严重伏旱.北方的黄淮海地区10月以后,麦区又出现秋旱少雨,豫、鲁、苏北和皖北秋播受到影响.该年新疆也发生了多年少见的大旱,北疆旱情重于南疆.
1990年,全国受旱率为0.122.成灾率为0.053,粮食减产率0.028,受灾人口率0.063.全国为一般干旱年.该年半年我国干旱范围小,程度轻,下半年南方伏旱范围较广,部分地区伏秋连旱,旱情严重.东北三省、山东和华北北部等地,由于上年干旱重,地面蓄水少,土壤底墒不足,前春干旱明显.5~6月,西部陕、甘、宁、青大部分地区降雨偏少,旱情较重.10月份秋播期间,鲁西、鲁南、豫北、豫东、冀南、晋南、苏北、皖北冬麦生产区月雨量不足10毫米,影响小麦播种.新疆前冬气温高,积雪较同期减少3成~9成,冬麦越冬困难,北部和东部春季降水减少3~9成,春旱严重,全疆受旱县 (市)48个,受旱、成灾面积43.0万公顷和27.8万公顷,为1949年以来之首位.南方地区出梅早,7月初出现大范围持续少雨高温天气,8月初因降水部分地区旱情有所缓和,而后又出现持续少雨高温天气,皖、赣、鄂、湘、粤、桂、川、滇、黔等省发生大面积干旱,以湘、鄂、桂和川东地区伏秋连旱最为严重.湖南7~9月是名平均降雨183.6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少41.7%;湖北伏秋连旱60余天,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所同期省5~7成;川东等地受旱较重,人畜饮水也发生困难;广西8~10月上旬伏秋连旱,江河流量、水位低于或接近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值,给抗旱灌溉用水增加了困难.
1999年——2000年,世纪末大旱
1998年夏天长江洪灾;1999年夏天,接着就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罕见的大旱:武汉36万人饮水告急,安徽境内淮河干流几乎断流,整个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情.到2000年,全国因旱损失粮食594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506亿元,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和因旱造成粮食损失均为建国51年来最大值,旱灾波及全国20余个省区、直辖市.
2003年7月中旬以来,中国江南中南部及东南沿海地区持续高温少雨,福建大部和江西、湖南、浙江三省南部地区基本没有出现有效降水过程,气温明显偏高,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最高值,导致耕地失墒严重,旱情迅速蔓延.广东、广西、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旱情露头.目前全国作物受旱面积4980万亩,570万农村人口、250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其中江西、湖南、福建、浙江4省合计受旱面积2790万亩,比7月上旬增加2200多万亩,受灾面积迅速扩大.
2009年,2009年大旱,受灾地区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安徽、湖北、陕西
三年自然灾害是新中国的苦痛记忆
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直接因素。正如周恩来1960年所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莫过于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那一代人都有抹不去的饥饿记忆。[...
全部展开
三年自然灾害是新中国的苦痛记忆
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直接因素。正如周恩来1960年所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莫过于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那一代人都有抹不去的饥饿记忆。[详细]
1999年——2000年,世纪末大旱
1998年夏天长江洪灾;1999年夏天,接着就是中国长江以北地区罕见的大旱:武汉36万人饮水告急,安徽境内淮河干流几乎断流,整个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情。到2000年,全国因旱损失粮食594亿公斤,经济作物损失506亿元,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和因旱造成粮食损失均为建国51年来最大值,旱灾波及全国20余个省区、直辖市2009年初春,一场罕见旱灾铺天盖地而来,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历史少见。土地龟裂,河道断流,麦苗枯死,饮水无源……灾难仿佛猝不及防。但翻开历史可知,旱灾在中国上几乎如影随形。对于这个头号气象“杀手”,它的威胁从未消失,只是我们容易遗忘,常常忽略。十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百年一遇……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警示录
收起
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直接因素。正如周恩来1960年所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莫过于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那一代人都有抹不去的饥饿记忆。
这是一次特别大的灾害。
...
全部展开
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是建国五十年来范围最大、程度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最大自然灾害,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直接因素。正如周恩来1960年所说:“这样大的灾荒那是我们开国十一年所未有的,拿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说,二十世纪记事起,也没有听说过。”“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最大损失,莫过于粮食大幅度减产,造成农村严重缺粮。那一代人都有抹不去的饥饿记忆。
这是一次特别大的灾害。
其实年年都会有局部地区的旱灾,只怪中国这么大。
特别是这几年,一到6.7月,梅雨还没到长江流域的时候,长江水位就下降。
收起
这个网上是不会有的,去图书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