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种水稻用什么秘方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08:19:34
盐碱地种水稻用什么秘方吗
盐碱地种水稻用什么秘方吗
盐碱地种水稻用什么秘方吗
你以为中医看病,还秘方呢?主要就是水的问题.
水稻在生育期,由于田面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淋盐能持续进行,土壤脱盐层逐渐加深.随着种稻年限的延长,脱盐程度也加大,但脱盐效果与土壤盐分组成、渗透性能及排水条件有关.
1、洗盐技术
(1)洗盐标准
包括两种指标,脱盐土层厚度和洗盐后的土壤含盐量.冲洗土层厚度,考虑到水稻生育期间的灌水继续在发生淋洗作用,故根据移栽秧苗根深的需要,泡田期间土壤的脱盐深度一般规定为≥20cm.冲洗后土壤含盐量要低于秧苗耐盐临界值0.15~0.2%以下.
(2)洗盐时期
洗盐时期关系到灌区生产劳力的使用,水源的利用与调配,土壤的脱盐效果,应统筹安排.对于轻、中度盐碱土,一般泡田洗盐时间可在插秧前7~10天进行.采取集中泡田洗盐,集中整地,集中插秧,缩短泡田期,泡、耕、平、插连续作业,以节省用水.但是,对于重盐碱土和盐土,就需要有较长的泡田洗盐时间,例如在插秧前15~20天进行,浸泡较长时间,以利于盐分的淋溶.
(3)洗盐的方法
在条田上搭横梗,实行小格泡田,做到高洼地分开,高地高灌,低地低灌,以保证水层均匀.泡田水应在2~3天内灌入,第一天缓水进地,慢慢浸润田埂,第二天灌水建立水层,在这期间,防止跑水.
洗盐的方法有三种:
①渗透洗盐,借助灌溉水层的静水压力,把土壤盐分压入深层或通过排水设施排出到土体以外.这种方法省水保肥.
②明排与渗透相结合,即灌水建立水层,保持1~2昼夜后,使土壤表层盐分充分淋溶,即排出田面水,再灌水,反复1~2次,保持水层即可插秧.此方法适用于重盐碱土和表层积盐较重、渗透性差的中度盐碱土.对于盐斑地必须先泡田,然后田面耙碎,拉平,在灌浅水,扬入有机肥,并把有机肥混合于表层土中.
③明排洗盐,天津地区群众称为“拉荒洗碱”.明排洗盐一般要洗3~4遍,第一遍可排除土壤养分的2/3.但土壤脱盐率并非与洗盐次数成正相关,一般洗盐三次以后,土壤脱盐效果就不明显了,而且排水洗盐次数太多,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泡田洗盐灌水的原则,各地经验是“先低后高,先远后近”.因为先灌高地,已造成低地积盐,并使地下水普遍抬高,减弱渗水速度,影响土壤脱盐.且灌水时从水渠上游向下游依次灌水,可避免向下游输水时,造成上游土壤被浸润而返盐.若先灌下游,则下游地段地下水位抬高,造成上游排水困难.
(4)增强洗盐效果的措施
①及时堵截排毛,即在泡田前就堵塞排毛口,泡田后,坝埝经过切土培修,沉实牢固后,在扒开排毛口排水排盐,这样可节省水量30~50%.
②水田旱耙,即采用旋耕机耕翻后,进行1~2遍旱耙,使垡快细碎,可以节省泡田水量,以提高泡田质量.
2、灌溉技术措施
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溉技术措施,可以大力提高盐碱地水稻生产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盐碱地种稻,在栽培管理各阶段应采取相应的灌溉技术措施.
(1)育秧期要求通过灌溉,调节土壤温度,满足秧苗需水;调节温度,提高积温,并防止早春低温冷害;降低盐碱度,防止秧苗受盐害.尽量选择盐碱轻的地块做苗床,要求土壤含盐量小于0.2%.每个单元内苗床数不超过10个,苗床长10-25m、宽1.4-1.6m,床间沟宽0.4m、深0.3-0.4m,床头排水色深0.5m.结合做苗床灌溉洗盐,灌水浸泡6h后将水排净.然后设置隔离层,铺放腐殖土,上水整平后播种,覆盖经过筛的营养土0.5cm厚.出芽前保持土壤湿润,通透性好,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80%-90%,一般壤土应控制在20%左右.1叶期秧苗耐盐碱能力相对较高,可以适当控制灌水量,保持较好的土壤通透性,促进秧根生长.2叶期至3叶期,秧苗由异养阶段向自养阶段过渡,对外界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弱,耐盐碱能力较低,此时要加强管理,并及时补施肥料.3叶期,秧苗耐盐碱能力最低,抵抗不良环境的能力弱,但耐缺氧能力增强,可以适当增加灌水量,保持床面湿润.若揭膜通风,要防止床面返盐和秧苗蒸发失水,要求床面有1厘米水层.4-5叶期,秧苗耐盐碱能力增强,生长速度加快,管理上要求揭膜炼苗.但如果外界气候干燥,风力较大,盐分会上升,要特别注意防止盐害发生.
(2)泡田期盐碱稻田泡田期灌溉,既要满足水稻正常插秧,又要淋洗土壤盐分.泡田前先整地,新开盐碱稻田要将重碱斑深挖50cm,挑土筑堤,然后将轻盐碱土回填坑内.集中泡田,机械耙地,做到寸水不露泥,以免低处淹苗、高处落干死苗.泡田整平后及时补水.
在轻度盐碱稻田,一次泡田用水控制在每亩100-150m3,通过渗漏进行排盐.在新开的盐碱较重的地块(土壤含盐量大于0.3%),结合泡田排一次盐碱.插秧期每亩补水30-40 m3.泡田期5厘米土壤含盐量一般控制在0.1%以下,pH值小于9.2;田面水pH值小于9.0.在氯化物盐碱地上,可以将土壤含盐量控制在0.2%以下,pH值控制在8.0以下,田面水矿化度小于2g/L.
(3)秧田期秧苗移入秧田后,由于根系和茎叶受伤,容易引起生理性失水,加上土壤盐碱含量高,容易发生盐害死苗.此时灌溉上既要保证秧苗的水分平衡,又要防止发生盐害.返青期水层深度以2-4cm为宜.这样既能维持水分平衡,又可以起到压盐洗碱的作用.在新开稻田,切忌插秧后水落干,否则只要3-4小时,地面返盐就可以使水苗枯死.
水稻分蘖期,高度饱和的湿润土壤和1-3cm的浅水层,有利于促进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在分蘖盛期,由于植株群体密度大,土壤返盐率降低,加上灌溉的淋溶作用,稻田地下水相对形成一个淡水层,此时盐碱已不是影响水稻生育的主要矛盾.即使在新开发的盐碱地稻田也可以在水稻分蘖末期适当落干.
另外,种稻过程中地下水的变化,直接影响盐碱地改良的成效.排水种稻,地下水回落速度快,土壤改良和作物增产效果都好.无排水种稻,地下水回落速度慢,并往往导致邻近地区土壤发生盐碱化,高矿化地下水地区,种稻过程中土壤脱盐的稳定性取决于地下水位.及其淡化情况,土壤含盐量高,质地粘重,排水不良,淡水层难以建立,种稻多年也不能改旱,但在良好的排水条件下,稻田淹水所形成的地下高水头,可将高矿化地下水挤压到排水沟中排出,使淡水层厚度逐渐增加,种稻年限愈长,淡水的补给量愈大,所形成的淡水层厚度亦愈大,土壤脱盐愈稳定.要使水稻获得高产,必须建立灌排系统,做好田间配套工程,在此基础上,搞好泡田洗盐,掌握灌水技术,加强农业技术措施.此外,要合理规划稻田,防止周边土壤盐碱化.如多年连续种稻,一则耗水量大,二则土壤肥力下降,所以必须进行水旱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