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并简要说明他们的历史地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2/07 08:18:05
中共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并简要说明他们的历史地位
中共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并简要说明他们的历史地位
中共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并简要说明他们的历史地位
1.中共八七会议
社会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决定新的路线和政策,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
历史功绩:第一,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指出它一味妥协退让,没有想着武装工农的必要,没有想着造成真正革命的工农军队,不能提出革命的行动纲领来解决土地问题.
第二,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
历史地位;八七会议为党指明了革命斗争新的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2.遵义会议
社会背景: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其主要任务和内容是集中力量解决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历史功绩:遵义会议批判了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从而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历史地位: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功绩;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审查和解决了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重新评价了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全会还增选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成员;决定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历史地位: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