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该怎样防御怎样才能防止地震的蔓延,有没有办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17:00:49
地震该怎样防御怎样才能防止地震的蔓延,有没有办法?
地震该怎样防御
怎样才能防止地震的蔓延,有没有办法?
地震该怎样防御怎样才能防止地震的蔓延,有没有办法?
一旦地震后,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生,但至于怎么科学逃生自救,还得听专家的.地震局官员介绍说,万一地震,身处不同场所就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夺门而逃是最不明智的选择,除非你住在平房里,在短短几秒钟内能跑到安全地带.否则,最好就地避震,等首震过后,再迅速撤离.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地震发生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 "救人第一"崇高美德.
如果你在家里,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滞留在床上或站在房间中央,更不能躲在窗户边,不要靠近不结实的墙体,不要破窗而逃.应该飞速跑到承重墙墙角、卫生间等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或躲在低矮牢固的家具处.住在平房可躲在炕沿下,但要避开大梁.住楼房者,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能到阳台、楼梯、或去乘电梯,更不能跳楼.因为阳台、楼梯是楼房建筑中拉力最弱的部位,而电梯在地震时则会卡死、变形,跳楼无论怎样,最后的结局都会一样恐怖.
如果在学校或公共场所,一旦发生地震,首先要做到听从老师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千万不能慌乱、拥挤.应就地蹲在桌子或其他支撑物下面,用手或其他东西保护头部,尽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待地震过后,听从指挥,有组织地迅速撤离.
如果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发生地震时,还应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玻璃柜台以及高大、摆放不稳定的重物或易碎的货架.
再次,如果在户外发生地震时,应迅速离开各种高大危险物,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避开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可以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如果在野外,就要飞速避开水边,如河边、湖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还应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如山脚下,陡崖边,以防山崩.不要在陡峭的山坡,山崖上,以防地裂滑坡.如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向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要保护好自己的头部.在野外还应注意避开变压器、高压线,以防触电.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室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地震的防御
1、防御破坏性地震也要“两手抓”
从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和国家经济实力出发,我国对破坏性地震从两方面进行防御。一个是“硬件”方面的措施,叫做工程性防御,就是想方设法把各种建筑物和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城市设施尽可能地盖结实,使它们遇震不倒,修复可用;对已经建成的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提高它们的抗震能力。另一个是“软件”方面的办法,叫做非工程性防御,就是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
全部展开
地震的防御
1、防御破坏性地震也要“两手抓”
从当前科学技术水平和国家经济实力出发,我国对破坏性地震从两方面进行防御。一个是“硬件”方面的措施,叫做工程性防御,就是想方设法把各种建筑物和容易发生次生灾害的城市设施尽可能地盖结实,使它们遇震不倒,修复可用;对已经建成的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提高它们的抗震能力。另一个是“软件”方面的办法,叫做非工程性防御,就是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地震防御工作做好宣传、组织和管理,协调全社会做好各方面的防震减灾准备。
中小学的少年儿童应多了解一些必要的知识,协助家庭和社会做好防御破坏性地震的准备。
2、建筑物要盖结实
据统计,世界上130次曾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巨大地震灾害中,95%以上的伤亡是因建筑物倒塌造成的。因此,针对当地可能出现的地震灾害,把建筑物尽量盖结实非常重要。
这里所说的建筑物,不仅是住宅、校舍、商店、影剧院等生活设施,还包括那些特别重要、特殊的工程,如大型工厂、矿山、计算机网络工程、超大型桥梁等,也包括那些容易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设施,如大型水库、核电站、危险品仓库等等。
下面通过一些实例来看看建筑物怎样才能更结实。
第一个例子:新疆乌恰县县城曾经建在古河床上,由于地层松软,这个县城多次遭受地震破坏,直到1985年被一次7.4级地震夷为平地。吸取历史教训后,新疆乌恰县城迁移到了地基比较稳定的地带。新县城在1990年月6.4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安然无恙。这个事例说明新建筑选址和地基对建筑物抗震至关重要。
第二个例子:唐山大地震中,96%的建筑物彻底摧毁,但仍有4%的建筑物如唐山钢铁厂、建筑陶瓷厂等,因在设计施工中认真采取了抗震措施,经过大地震而安然屹立。事实说明,采取科学的抗震设计和精心施工是保证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
第三个例子:1979 年江苏常熟一带发生一次5.1级地震,这次地震并不算很大,却使得许多民房开裂,难以修复使用。调查发现,当地群众因缺少防震意识,建房时多采用立砖砌墙、大跨度开间、瓷砖装饰外墙等方法,以追求外观华丽和高大宽敞,使得房屋的抗震能力很差,结果地震不大,受灾不小。这个例子说明乡镇、农村的民房建设要注意抗震。
第四个例子:唐山地震时,唐山发电设备厂由于事先用40吨钢材加固了全厂64座主要建筑,地震时没有一个车间倒塌,设备完好无损,仅用3天就全面恢复生产。与它毗邻的某重型机械厂,因没有进行抗震加固,地震时破坏严重,停产了半年,修复时用了700吨钢材。这个事例说明,已建成但抗震性能不强的建筑应该认真进行抗震加固。
3、学习地震科学知识
按照国家法律的规定,每一位公民都有义务接受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防震意识,提高抵御地震的能力。学习地震知识,既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也是精神文明建设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学知识的年龄,更要努力多学点这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该把这些知识向家里人和周围的群众宣传,说不定这些知识在关键时刻真的能派上用场!
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1)地震科学本身的知识,如地震的成因、地震的分布、地震的破坏、地震的前兆和预报等等。
(2)防御地震的知识,如建筑物抗震、防御地震应做的准备等等。
(3)发生破坏性地震后紧急避险的知识。
实践证明,掌握一些地震知识是很有用的。1994 年台湾海峡发生了7.3级地震,当时福建、广东沿海出现了两种情况。福建、广东漳州的一些学校由于平时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教给学生一些防震知识,因此能做到临震不乱。学生在老师指挥下,先就近躲避,再有秩序撤离,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其他一些平时宣传教育少的地方,地震时因慌乱拥挤,造成700多人受伤,主要是一些中小学生。
4、家庭要有所准备
经常发生破坏地震的地区,特别是人民政府正式发布了地震预报的地区,每个家庭都应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做好家庭防御准备。
(1)清除室内隐患。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往往会因居室内大型家具倾倒,重物从高处下落而造成伤亡。唐山大地震中,就有儿童被大衣柜挤压而死的事例。
为消除居室内的隐患,应做到:
①把墙壁上、屋顶上的装饰、悬挂的重物取下,或设法固定。
②高大沉重的衣柜、书橱应设法固定在墙壁或地上,增加稳定性,减小滑动;或将里面的重物放在最底层,降低重心。
③床的位置应尽量避开外墙、房梁;床的正上方不要悬挂吊灯等重物;必要时可在床上加设抗震架。
④要妥善外理煤气罐、酒精、汽油等易然、易爆和有毒物品。
家庭内可能的隐患很多,应该根据各自的情况,认真全面在进行检查,尽量考虑得周到一些。
(2)储备必要的备震物品。一旦破坏性地震袭来,震区各个家庭有可能面临几天暂时“与世隔绝”的特殊生活。为此,准备一些备震物品很有必要。每个家庭可以根据季节、环境、生活习惯等情况,设置一个“应急物品储备箱”,并把它放在妥当、固定的地方,以便一有情况随时携带。
备震应急物品宜精不宜多。根据国内外的经验,主要应包括:
①可够全家二三天饮用和食用的水与食品,最好是未曾启封、未过期的瓶装水、方便食品。
②常用药物。
③简单的时令衣服、被褥或毛毯。
④手电筒等照明用具和简单工具。
⑤装好电池的半导体收音机(供随时听取地震信息)。
⑥部分现金。
(3)制定“家庭地震应急计划”。为防止家庭成员在地震发生时行动慌乱,可以事先拟定一个“家庭地震应急计划”。计划应明确规定每一名家庭成员在地震时应该做的事项。由于地震发生于瞬间,规定的内容不宜过多。计划内容应包括:
①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的通道。
②紧急情况下可供躲避的小开间、坚实家具及每个人躲避的位置。
③每个家庭成员在紧急躲避时应带的物品;儿童应确定专人负责。
④明确紧急关闭电器、煤气的责任人。
以上内容可根据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增减。
为使“家庭地震应急计划”记得牢、做得到,不妨搞一二次家庭避震演习,全家一起演练一下,既增加了家庭团结抗震的决心,也可以及时发现和弥补计划中的漏洞。
其他:
防御地震——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震减灾、防患未然
在各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员中,地震灾害所占的比例最高,约占51%,远远高于气象、地质、海洋、林业等其它灾害,所以地震灾害被列为群灾之首。
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仅1900年以来,我国就发生了6级以上地震600多次,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地震灾害触目惊心。
为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并于1998年3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
依法减灾
1、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概括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四个环节。
2、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3、防震减灾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计划。
4、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不断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
5、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落实各项政策,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6、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和民兵要执行国家赋予的防震减灾任务。
7、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逐步提高监测预报水平。
8、任何单位和个人都要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确保地震监测工作。
9、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避免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造成危害。
10、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省、市级人民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擅自发布地震预报的权利。
11、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12、已建成的重要建筑物,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的,应按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采取必要的抗震家固措施。
13、对受地震破坏可能引起火灾、水灾、爆炸、泄毒等次生灾害源,政府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4、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15、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需要与可能,安排适当的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
16、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地震灾害 保险。
17、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地区的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并组织落实。
18、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地震灾区的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灾,并动员社会力量,对地震灾区提供救助。
19、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调查、评估;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20、严重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政府可以采取交通管制、生活必须品统一发放等紧急应急措施。
21、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灾区政府要组织各方面力量抢救人员,并组织开展群众性自救和互救。
22、破坏性地震发生后,灾区政府要做好伤员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
23、迅速设置避难场所,做好灾民的转移和安置工作。
24、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交通、邮电、通信、供水、供电等工程。
25、在震后救灾中,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纪守法,自觉维护社会秩序。
26、任何单位不准截留、挪用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
27、国家依法保护地震遗址遗迹。
28、对违反防震减灾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情节轻重可分别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收起
一旦地震后,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生,但至于怎么科学逃生自救,还得听专家的。地震局官员介绍说,万一地震,身处不同场所就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夺门而逃是最不明智的选择,除非你住在平房里,在短短几秒钟内能跑到安全地带。否则,最好就地避震,等首震过后,再迅速撤离。...
全部展开
一旦地震后,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生,但至于怎么科学逃生自救,还得听专家的。地震局官员介绍说,万一地震,身处不同场所就得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夺门而逃是最不明智的选择,除非你住在平房里,在短短几秒钟内能跑到安全地带。否则,最好就地避震,等首震过后,再迅速撤离。
收起
地震是不能防御的,只有逃亡。
1、 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
全部展开
1、 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逃生原则。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在1556年陕西华县8 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是说,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原则。
为什么地震瞬间不宜夺路而逃呢?
这是因为:
—现在城市居民多住高层楼房,根本来不及跑到楼外,反倒会因楼道中的拥挤践踏造成伤亡。
—地震时人们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可能性最大。
—地震时房屋剧烈摇晃,造成门窗变形,很可能打不开门窗而失去求生的时间。
—大地震时,人们在房中被摇晃甚至抛甩,站立和跑动都十分困难。
除了“伏而待定”这一原则外,地震时还应注意不要顾此失彼。短暂的时间内首先要设法保全自己;只有自己能脱险,才可能去抢救亲人或别的心爱的东西。
(3)因地制宜,就近避震。“伏而待定”,“伏”在哪里更安全呢?经验表明:
a. 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b. 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c. 如果你在影剧院、体育场或饭店,要迅速抱头卧在座位下面;也可在舞台或乐池下躲避;门口的观众可迅速跑出门外或体育场场内。
d. 如果你在室外,要尽量远离狭窄街道、高大建筑、高烟囱、变压器、玻璃幕墙建筑、高架桥和存有危险品、易燃品的场院所。地震停下后,为防止余震伤人,不要轻易跑回未倒塌的建筑物内。
e. 如果你在百货商场,应就近躲藏在柱子或大型商品旁,但要尽量避开玻璃柜。在楼上时,要看准机会逐步向底层转移。
f. 如果你在工厂的车间里,应就近蹲在大型机床和设备旁边,但要注意离开电源、气源、火源等危险地点。
g. 如果你在行驶的汽车、电车或火车内,应抓牢扶手,以免摔伤、碰伤,同时要注意行李掉下来伤人。座位上面朝行李方向的人,可用胳膊靠在前排椅子上护住头面部;背向行李方向的人可用双手护住后脑,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地震后,迅速下车向开阔地转移。
h. 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i. 如果正在使用明火,应迅速把明火灭掉。
(4)正确应付地震时的特殊危险。当遇到燃气泄漏时,可用湿毛巾或湿衣服捂住口、鼻、不可使用明火,不要开关电器,注意防止金属物体之间的撞击。
当遇到火灾时,要趴在地下,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匍匐转移到安全地带。
当遇到有毒气体泄漏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按逆风方向跑到上风地带。
2、大震后自救与互救
(1)自救互救意义重大。自救和互救是大地震发生后最先开始的基本救助形式。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
据统计,唐山大地震后的抢险救灾中,抢救时间与救活率的关系为:
半小时内 救活率95%
第一天 救活率81%
第二天 救活率53%
第三天 救活率36.7%
第四天 救活率19%
第五天 救活率7.4%
以上数字说明,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耽误的时间越短,人们生存的希望就越大。因此应当不等不靠,尽早尽快地开展自救互救。
(2)自救原则。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a.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b. 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c. 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d. 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
e. 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
f. 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
g. 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3)互救原则。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险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也就是“先多后少”。
b. 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也就是“先近后远”。
c. 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也就是“先易后难”。
d. 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也就是“先轻后重”。
e. 如果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4)找寻被压埋的人。利用救助犬和测定微量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对遇险者定位。但为了抢救时间,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找寻被压埋的生存者。
一是问,向了解情况的生存者询问,了解什么人住在哪些建筑内,震时是否外出,有什么生活习惯等,从中寻找可靠的线索。
二是看,观察废墟叠压的情况,特别是住有人的部位是否有生存空间;也要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
三是听,倾听存活人员的动静。听的方法是:要卧地贴耳细听;利用夜间安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有时你敲他也敲,内外就联系上了。
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筑原来的结构、用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判断被压埋人员的生存情况。
(5)科学挖掘。挖掘时要注意保护好支撑物,清除压埋阻挡物,保证压埋者生存空间。在使用挖掘机械时要十分谨慎,越是接近压埋者,越应多采用手工操作。
a. 没有起吊工具无法救出时,可以送流汁食物维持生命,并做好记号,等待援助,切不可蛮干。
b. 救人时,应先确定压埋者头部的位置,用最快速度使头部充分暴露,并清除口、鼻腔内的灰土,保持呼吸通畅。然后再暴露胸腹腔,如有窒息,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c. 要妥善加强压埋者上方的支撑,防止营救过程中上方重物新的塌落。
d. 压埋者不能自行出来时,要仔细询问和观察,确定伤情;不要生拉硬扯,以防造成新的损伤。
e. 对于脊椎损伤者,挖掘时要避免加重损伤。在转送搬运时,不能扶着走,不能用软担架,更不能用一人抱胸、一人抬腿的方式。最好是三四个人扶托伤员的头、背、臀、腿、,平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用布带固定后搬运。
f. 遇到四肢骨折、关节损伤的压埋者,应就地取材,用木棍、树枝、硬纸板等实施夹板固定。固定时应显露伤肢末端以便观察血液循环情况。
g. 搬运呼吸困难的伤员时,应采用俯卧位,并将头部转向一侧,以免引起窒息。
3、卫生防疫工作
(1)搞好卫生防疫的重要性。在地震发生后,由于大量房屋倒塌,下水道堵塞,造成垃圾遍地,污水流溢;再加上畜禽尸体腐烂变臭,极易引发一些传染病并迅速蔓延。历史上就有“大灾后必有大疫”的说法。因此,在震后救灾工作中,认真搞好卫生防疫非常重要。
(2)把好“病从口入”关。夏秋季节,痢疾、肠炎、肝炎、伤寒等传染病很容易发生和流行。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最主要措施,就是搞好水源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好垃圾、粪便。
a. 饮用水源要设专人保护,水井要清掏和消毒。饮水时,最好先进行净化、消毒;要创造条件喝开水。
b. 搞好食品卫生很重要。要派专人对救灾食品的储存、运输和分发进行监督;救灾食品、挖掘出的食品应检验合格后再食用。对机关食堂、营业性饮食店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督促做好防蝇、餐具消毒等工作。
c. 管好厕所和垃圾。震后因厕所倒塌,人们大小便无固定地点;垃圾与废墟分不清,蚊蝇孳生严重。所以震后应有计划地修建简易防蝇厕所,固定地点堆放垃圾,并组织清洁队按时清掏,运到指定地点统一处理。
(3)消灭蚊蝇。蚊蝇是乙型脑炎、痢疾等传染病的传播者。消灭蚊蝇,不仅要大范围喷洒药物,还要利用汽车在街道喷药,用喷雾器在室内喷药,不给蚊蝇留下孳生的场所。
在有疟疾发生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防蚊。晚上睡觉要防止蚊子叮咬。如果发现病人突然发高热、头痛、呕吐、脖子发硬等,就要想到可能得了脑炎,赶快找医生诊治。
(4)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地震灾区的每一位公民,在抗震救灾期间,都应力求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注意身体健康,加强身体锻炼。应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气管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老人和儿童要特别注意防止肺炎。冬季应注意头部和手、脚的保暖,防止冻疮;夏季要准备些凉开水,吃一些咸菜,补充体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盐分和水分,预防中暑。
收起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
全部展开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防护的较好方法。所谓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对策。
学校避震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阳台上去!
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是:
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公共场所避震
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
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地铁等处:
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 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 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 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户外避震
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下。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车间工人避震
车间工人可以躲在车、机床及较高大设备下,不可惊慌乱跑,特殊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关闭易燃易爆、有毒气体阀门,及时降低高温、高压管道的温度和压力,关闭运转设备。大部分人员可撤离工作现场,在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员留在现场随时监视险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急避震
(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应急避震
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在商店遇震应急避震
在百货公司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高楼避震三大策略
专家建议,在北京这样以楼房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应该有意识地掌握一些科学适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北京地区居民楼房应具有抵御烈度为8度的地震破坏的能力。专家建议,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关重要。住楼房避震,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更重要的一点是,被困人员可采用击打暖气管道的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暖气靠外墙的位置有利于最快获得救助。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开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此外,不要钻进柜子或箱子里,因为人一旦钻进去后便立刻丧失机动性,视野受阻,四肢被缚,不仅会错过逃生机会还不利于被救;躺卧的姿势也不好,人体的平面面积加大,被击中的概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难机动变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紧时间紧急避险。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底下就可以。大地震从开始到振动过程结束,时间不过十几秒到几十秒,因此抓紧时间进行避震最为关键,不要耽误时间。
2.选择合适避震空间。室内较安全的避震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有水管和暖气管道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镜子)和大窗户旁。
3.做好自我保护。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朝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震后自救
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震后互救
震后,外界救灾队伍不可能立即赶到救灾现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使更多被埋压在废墟下的人员,获得宝贵的生命,灾区群众积极投入互救,是减轻人员伤亡最及时、最有效的办法,也体现了"救人于危难之中",的崇高美德。
抢救时间及时,获救的希望就越大。据有关资料显示,震后20分钟获救的救活率达98%以上,震后一小时获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后2小时还无法获救的人员中,窒息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58%。他们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筑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时救助,是完全可以获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几十万人被埋压在废墟中,灾区群众通过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压人员重新获得生命。由灾区群众参与的互救行动,在整个抗震救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救人的方法
应根据震后环境和条件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将被埋压人员,安全地从废墟中救出来。
通过了解、搜寻,确定废墟中有人员埋压后,判断其埋压位置,向废墟中喊话或敲击等方法传递营救信号。
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埋压人员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铁棒、锄头、棍棒等)不要伤及埋压人员;二是不要破坏了埋压人员所处空间周围的支撑条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压人员再次遇险;三是应尽快与埋压人员的封闭空间沟通,使新鲜空气流人,挖扒中如尘土太大应喷水降尘,以免埋压者窒息;四是埋压时间较长,一时又难以救出,可设法向埋压者输送饮用水、食品和药品,以维持其生命。
在进行营救行动之前,要有计划、有步骤,哪里该挖,哪里不该挖,哪里该用锄头,哪里该用棍棒,都要有所考虑。
过去曾发生过救援人员盲目行动,踩塌被埋压者头上的房盖,砸死被埋人员,因此在营救过程中要有科学的分析和行动,才能收到好的营救效果,盲目行动,往往会给营救对象造成新的伤害。
施救和护理
先将被埋压人员的头部,从废墟中暴露出来,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以保证其呼吸畅通,对于伤害严重,不能自行离开埋压处的人员,应该设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围的埋压物,再将被埋压人员抬出废虚,切忌强拉硬拖。
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强震过后如何自救
1、地震发生后,应积极参与救助工作,可将耳朵靠墙,听听是否有幸存者声音。
2、使伤者先暴露头部,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压,要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并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加固环境。
4、地震是一瞬间发生的,任何人应先保存自己,再展开救助。先救易,后救难;先救近,后救远。
地震谣言如何甄别
1、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2、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3、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
4、不要轻信谣言,盲目抢购。
大震来临时,家庭成员该如何避震,专家建议掌握三条原则:
原则一:因地制宜,正确抉择。震时每个人所处的环境、状况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也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些情况包括:是住平房还是住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你所处的位置离房门远近,室外是否开阔、安全。
原则二:行动果断、切忌犹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决不能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时,更要行动果断,或就近躲避,或紧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则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录》里曾记载:"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说,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应抓紧求生时间寻找合适的避震场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静待地震过去,这样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无恙。
地震时的10条须知
1. 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 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 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 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 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 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 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 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 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 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 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平时的准备工作
1. 自己家的安全对策是否万无一失?
平时的准备工作,是将受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基本。
对大衣柜、餐具柜厨、电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倾倒的措施。
在餐具柜厨、窗户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胶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时四处飞溅。
为防止因地震的晃动造成柜厨门敞开,里面的物品掉出来,在柜厨、壁橱的门上安装合叶加以固定。
不要将电视机、花瓶等放置在较高的地方。
为防止散乱在地面上玻璃碎片伤人,平时准备好较厚实的拖鞋。
注意家具的摆放,确保安全的空间。
充分注意煤油取暖炉等用火器具及危险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预制板墙,使其坚固不易倒塌。
2. 紧急备用品准备好了吗?
(1)饮用水 (2)食品、婴儿奶粉 (3)急救医药品 (4)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 (5)现金、贵重品 (6)内衣裤、毛巾、手纸等
3. 从平时起,建立邻里互助的协作体制
发生大地震时,可以预计在广大区域造成巨大灾害。在这种情况下,消防车、救护车不可能随叫随到。所以,,有必要从平时起通过街道等组织,与当地居民进行交流,建立起应付发生火灾、伤员时的互助协作体制。
从平时起,邻里之间应就一旦有事时互助协作体制进行商谈。
积极参加市民防灾组织。
积极参加防灾训练。
收起
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成...
全部展开
紧急避险
(1)紧急避险的重要性。经验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从人们发现地光、地声,感觉有震动,到房屋破坏、倒塌,形成灾害,有十几秒,最多三十几秒的时间。这段极短的时间叫预警时间。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又能临震保持头脑清醒,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
有人调查过唐山地震幸存者中的974人,发现其中258人采取了避险措施。这258人中有188人成功脱险,占72.9%。说明只要避险方法正确,脱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2)逃生原则。破坏性地震突然发生时,采取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的方法是应急避险的好办法。当然,如果身处平房或楼房一层,能直接跑到室外安全地点也是可行的。在1556年陕西华县8 级大地震的记载中也总结到:“卒然闻变,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纵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是说,突然发生地震时,不要急着向外逃,而要躲避一时等待地震过去,还是有希望存活的。这“伏而待定”,高度概括了紧急避震的一条重要原则。
收起
到地势很平的地方,没有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