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科学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7 12:27:37
组织行为科学化
组织行为科学化
组织行为科学化
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合理的标准与尺度.所谓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合理有效的配置及运行机制功能的有效发挥.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决定着组织的指挥系统与意见沟通系统的有效性,并对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及组织成员的心理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主要有下列四个方面:(一)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 组织目标的设置应符合以下特征:1、一致性,即目标与组织的地位、作用、分工及组织发展相一致; 2、协调性,即与个人目标、群体目标和部门目标有机结合; 3、适应性,与社会和经济发展善及组织所处的特定环境相适应; 4、可行性,目标的设置应通过各种可行性分析,以确定其可行程度; 5、可操作性,即目标的设置应具有可实现的科学步骤、方案和程序; 6、认知度,通过大众参与目标的过程,提高组织成员对目标的认可和理解程度; 7、实现度,即一事实上时期内目标完成的程度,包括实现的质量、效率和数量.(二)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 其合理化的标志主要有:1、权威的有效性; 2、监控的有效性; 3、沟通的灵敏度; 4、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平衡程度.(三)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 1、组织内权力结构的层次性和有序性.2、组织授权行为的合理性; 3、责、权、利的一致性; 4、组织成员对授权和组织权威的认可度,及承担责任的相对程度; 5、权责体系对实现组织目标及组织发展的贡献.(四)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1、正确认定组织目标的能力; 2、有效达成组织目标的能力; 3、合理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 二、组织运行有效化 组织运行有效化是从强化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入手的.组织运行要素包括领导、决策、激励和控制行为等.(一)领导素质的有效性; 1、领导行为有效性理论,领导行为是组织行为的主要构成要素,其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反映了整个组织活动的运行状况.(1)领导特性有效论; (2)领导作风有效论; (3)领导行为有效论; (4)领导权变有效论.2、CPM评价法 (1)领导行为的评价,C因素,即领导者的个人品德;P因素,即领导者的工作绩效;M因素,即领导者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2)工作情景评价:包括工作激励、绩效规范、信息沟通、集体工作精神、心理保健、会议成效、工作满意度7个因素.(二)组织决策的合理性 决策是组织目标与结果的中间环节,它决定着组织发展的方向.组织运行的成效取决于是否有正确合理的决策.决策的合理性就是组织决策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其衡量的标准有:1、组织决策体制的科学性; 有4项——完备的组织决策体系,独立的参谋咨询机构,专门的信息系统,人—机系统.2、组织决策者的素质; 有5项——决策能力和水平、现代科学知识、果断灵活的品格、开拓精神、民主作风 3、组织决策民主化; 两2途径——一是组织成员有参与组织活动及决议的权力,二是组织成员通过某些有效的形式和途径充分表达对未定和已定决策的意见和权力.4、决策手段科学化.(三)激励措施的有效性 1、有效激励行为内容 (1)保健激励; (2)成功激励; (3)责任激励.2、衡量激励程度的标准 采用各种方法间接评价激励程度:7个是否 是否有意义、有成效、有主动性、有发展信心、有自主性、有参与意识、有效果 (四)控制行为的有效性 有效的控制行为包括:1、监测活动的有效性; 2、协调活动的有效性; 3、督导行为的有效性.三、组织心理和谐化 (一)组织成员的认同感:组织成员的认同感使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二)组织成员的协同性:组织各群体功能的有效发挥、目标的真正实现都有赖于在总目标指导下的互相配合; (三)组织成员的参与意识.参与意识的强弱与组织目标及组织成员自我实现的效果有很大的关系; (四)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所谓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指组织成员之间彼此认识协、情感和谐、行为合作等基本特征的人际相容性.这是组织心理和理性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