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校本教学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19:24:54
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校本教学
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校本教学
如何开展高中数学校本教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新课程改革需要对高中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国家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适当地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本校的课程.”说明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和延伸,使课程更接近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新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新课程高中教学,赋予了地方和学校以适当的课程开发的自主权,学校应该“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和本地方和学校安排的课程”,也需要对高中数学进行校本开发与研究.
2.教材处理的灵活性需要对高中数学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由于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描述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对教学内容的规定较为泛化,教材把这些抽象和泛化的东西加以具体化,成为教师、学生和课程标准之间互动的媒介.新的课程改革,打破了延续半个多世纪的全国共用一套统编教材的格局,自2001年第一批新教材面世至今,全国有68家出版社参与了教材编写和出版工作,共出版了175套各学科的新课程实验教科书在全国发行使用,由于教材的多样性,不同的教材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同,导致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知识的呈现方式及编排顺序上大不相同.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处理教材?应该拓展哪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例题难度如何把握?成为一线教师新的困惑.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要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顺序上有机整合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开发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
3.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脱节需要通过校本教材去弥补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教大的改动,而大多数的高中教师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不很了解.课改后初中教材的内容深度大大降低,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立方差公式,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关系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材的多样性,使得原先存在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脱节现象更加严重,我校高一新生普遍感觉高中数学比想象中难学.相当部分学生进入数学学习的“困难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现象,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了解学生在初中学了哪些知识,在初中没学而高中要用的知识应在教学中补充,有的知识在初中只是了解水平但在高中却要求掌握与灵活运用,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初高中数学衔接研究:找出造成本地区初、高中数学教学严重脱节的原因,研究解决初、高中数学教学脱节问题的策略;
2.使国家教材校本化:为提高学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满足学生的个人发展,我校学生在使用的现行教材之外,还需补充哪些内容?什么样的高中数学校本教材内容适合于高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去认识、理解、掌握?如何有机整合各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
3.校本开发可操作化:研究我校数学科组校本教材开发的操作策略;研究我校数学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操作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过程
1.研究的基本思路
在学习国内外课程改革及校本教材开发的有关理论基础上,广泛征求学生和同行的意见,与数学科组教师精诚合作,认真总结学校在过去开发校本教材的经验和教训,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本着培养个性鲜明、人格健全、特色突出的学生和挖掘学校教育资源的目的,开发极富时代性、实用性、创造性的增城中学特点的校本教材.
2.研究方法
文献法:研究初期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包括:有关教材的编排体系、内容、采用的实施途径和方法,广泛吸收和借鉴他校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指导实验研究,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分析和研究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且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获得有关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教材.
经验总结研究:在实施教学和编写教材过程中,定期交流这一段时间教学实践与编写过程的体会、反思及经验总结.
行动研究法:校本教材研究开发者和课程实践者相互合作,诊断学校外部和内部各方面需求,提出初步设想,据此拟定总体计划和制订学校数学校本教材开发方案,在总体计划和开发方案的指导下,编制并实验校本教材,以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
3.研究步骤
本课题自2006年7月开始,到2009年7月结束,为期3年,分3个阶段进行.
准备阶段(2006年7月---2006年10月),自我被聘为广州市第十四届中学数学特约教研员以后,我在数学科组进行了宣传与发动,成立课题小组,明确课题组成员及分工,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通过查找电脑、查阅外国教材、国内教材,收集相关资料,并形成资料库.通过对资料的分析起草“课题实施方案”及实施执行计划,对方案进行论证.
研究阶段(2006年11月---2008年3月),2006年11月确定编写形式及主要内容,课题组根据《校本教材纲要》编制出了一个单元的样稿.2006年12月课题组按要求对样稿进行了修改完善,形成正式了样稿;2007年1月按定稿样式编制其他部分内容,形成校本教材《数学拓展》初稿;2007年2月—3月校本教材初稿交与学校总课题组审查,按总课题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了校本教材《数学拓展》第二稿;再交学校总课题组审查,按总课题组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数学拓展》第三稿.2007年4月-2007年7月,在实验学校进行教材的试用,并把使用过程中的有关情况及时记录、整理,为进一步对教材实施修订积累资料.2007年8月-2008年3月重复以上过程,形成校本教材《备考导学·广东高考总复习》文(理)科数学、《备考导学·广东省高考专题复习用书》文(理)科数学、校本教材《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教程》、《初高中数学衔接课本》的第三稿.
总结推广阶段(2008年4月----2009年7月),课题组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物化成果,完成有关论文的撰写;完成课题研究总结报告,申报结题;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为开展本课题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教师的发展.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应用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也越来越深刻体会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含义,教师的课程观已经不再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新课程理念也得到加深.课程的开发已经成为师生共同建构学习的平台,校本课程的实践是师生之间的一种良性的互动形态.
2.学生学习行为由“被动”转化为“主动”.高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找出了学生学习脱节的根本原因,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度过数学学习的“困难期”,能够极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与体验、创造与展示的空间,使学生学会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形成校本开发体系,积累了数学校本开发与应用的经验,并初步得出一定的理论认识.
4.成果丰富.在课题研究中,科组教师共同研究,撰写了调查报告“增城市初、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调查”,论文“增城市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策略”,研究报告“数学校本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操作策略”,校本教材《初高中数学衔接课本》、《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教程》、《数学拓展》等,并在不断研讨中积累了丰富的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设计,如二次函数、平面的垂直关系、椭圆及其标准方程、锥体的体积等30篇.
五、课题的推广
1.通过校本教材《初高中数学衔接课本》解决初高数学教学的脱节问题
在调查我校高一学生数学学习状况时,了解到约29.92%的学生能很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约52.12%的学生经过了半个学期左右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还有约17.4%的学生认为高一快要结束了仍然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即有70%学生进入了数学学习的“困难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高一新生入校后,我校安排两周的时间学习《初高中数学衔接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学法、学习心理以及知识的辅导.通过对高一学生的薄弱知识进行补充、巩固,使学生顺利通过数学学习的“困难期”.修完《初高中数学衔接校本教材》的学生给一个学分.
2..通过校本教材做到对教材的灵活处理
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处理教材?应该拓展哪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例题难度如何把握?成为一线教师新的困惑.通过校本教材《数学拓展》的使用,部分地帮助教师解决了一些问题.
3.通过校本教材培养学科尖子生
培养数学学科尖子生是一项艰巨而有意的工作,我校通过使用校本教材《高中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教程》,加强竞赛辅导和尖子生培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名同学获得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二、三等奖和省一、二、三等奖.
六、对课题的思考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也是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辛苦付出的结果.在实践中,我们也感受到了校本开发与研究的价值,它满足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而且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对学校教学特色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一切活动都按计划有序进行,但存在要下问题:
1.理论水平的制约.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有限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理解欠缺.
2.传统数学教学理念对新课程理念的影响.部分课题组成员任教时间较长,习惯于传统教法,教学观念难于马上转变;对校本教材的开发认识不足.
3.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影响了部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参与教师的涉及面应进一步扩大.
主要参考文献
[1] 严士键等主编.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2] 郑毓信.关于数学课程改革的若干深层次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8
[3] 《校本课程开发》编委会编.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4] 钟启泉主编.校本课程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