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学说和地震、火山的分布1.世界上除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外,还有哪些重要的火山地震带?2.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有什么关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4:05:45
板块构造学说和地震、火山的分布1.世界上除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外,还有哪些重要的火山地震带?2.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有什么关系?
板块构造学说和地震、火山的分布
1.世界上除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外,还有哪些重要的火山地震带?
2.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有什么关系?
板块构造学说和地震、火山的分布1.世界上除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外,还有哪些重要的火山地震带?2.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有什么关系?
板块构造学说和地震、火山的分布
1.世界上除了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外,还有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大洋海岭、裂谷带等重要的火山地震带;
2.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有紧密的关系.
.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板块构成说,并很快被人们普遍接受。
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构造说解释了世界上地震、火山分布的规律。认为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脆弱、活动频繁,所以板块交界处多发地震、火山。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全部展开
.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板块构成说,并很快被人们普遍接受。
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构造说解释了世界上地震、火山分布的规律。认为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脆弱、活动频繁,所以板块交界处多发地震、火山。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收起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构造说解释了世界上地震、火山分布的规律。认为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脆弱、活动频繁,所以板块交界处多发地震、火山。...
全部展开
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是:①环太平洋地震带;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构造说解释了世界上地震、火山分布的规律。认为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脆弱、活动频繁,所以板块交界处多发地震、火山。
收起
除了还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还有“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我在这里简单给你说下海岭地震带——海岭地震带又称大洋中脊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所以说世界是三大地震带!而不是两个。
在板块的生长和消亡边界由于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多地震;边界处地壳比较薄弱而且板块交界出有空隙岩浆易上升喷出地表,所以多火山!
这个才是正解...
全部展开
除了还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还有“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
我在这里简单给你说下海岭地震带——海岭地震带又称大洋中脊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岭(海底山脉)。所以说世界是三大地震带!而不是两个。
在板块的生长和消亡边界由于地壳活动频繁,所以多地震;边界处地壳比较薄弱而且板块交界出有空隙岩浆易上升喷出地表,所以多火山!
这个才是正解。希望对你有帮助。呵呵
收起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球表面有一层很厚很厚的地壳,平常岩浆被地壳紧紧地包在里边。地球内部的温度特别高,岩浆在那里边流来流去,总想找个地方窜到外面来。有些地方地壳运动比较强烈,地壳又比较薄弱,这些地方受到压力的时候,岩浆就从这里冲出来了。这样,就发生了火山爆发。活火山、死火山这是指火山活动的情况。有些火山爆发了一次后一直不爆发,这些火山就成了死活山。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
全部展开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球表面有一层很厚很厚的地壳,平常岩浆被地壳紧紧地包在里边。地球内部的温度特别高,岩浆在那里边流来流去,总想找个地方窜到外面来。有些地方地壳运动比较强烈,地壳又比较薄弱,这些地方受到压力的时候,岩浆就从这里冲出来了。这样,就发生了火山爆发。活火山、死火山这是指火山活动的情况。有些火山爆发了一次后一直不爆发,这些火山就成了死活山。
世界地震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经我国台湾再到菲律宾转向东南,达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西亚西部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越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达地中海及其沿岸。
目前记录到最大的地震还没有超过8.9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南美智利发生的8.9级地震,1906年1月31日南美厄瓜多尔-——哥伦比亚边界附近近海中和1933年3月2日日本三陆东边海中也曾发生8.9级地震。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域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收起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震 火山.多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