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革命中(巴士底狱)和(什一税)指的是什么谢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03:34:10
法国革命中(巴士底狱)和(什一税)指的是什么谢谢!
法国革命中(巴士底狱)和(什一税)指的是什么谢谢!
法国革命中(巴士底狱)和(什一税)指的是什么谢谢!
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个巴士底广场.200年以前,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狱曾经耸立在这里.
巴士底狱始建于14世纪,原是一座防御外来侵略的军事要塞.它由8个巨大的塔楼组成,塔楼之间由高24米,宽3米的城墙相连,城墙上筑有枪眼,配置重炮;四周环绕一道宽26米,深8米的壕沟,只有吊桥与外面连接,被视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 .塔楼高100英尺,围墙很厚,上面架着15门大炮,大炮旁边堆放着几百桶火药和无数炮弹.它居高临下,俯视着整个巴黎,活像一头伏在地上的巨兽.从16世纪起,巴士底狱逐渐失去军事要塞的作用,成为一个禁锢政治犯的重要监狱.凡是胆敢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
多少年来,人们像痛恨封建制度一样痛恨这座万恶的巴士底狱.许多人曾经作过推倒巴士底狱的尝试,可惜都没有成功.然而,人们的希望没有落空,他们终于盼到了这一天.1786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巴黎的警钟长鸣,工人、手工业者、城市贫民纷纷涌上街头,夺取武器,开始了武装起义.
法国人民早就痛恨国王、僧侣和贵族.教士是当时法国封建社会的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其他各种人都归入第三等级.第一、第二两个等级的人数不过20多万,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但是,他们有钱有势,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法王路易十六就是他们的总头子.他同教士贵族狼狈为奸,弄得民不聊生.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因为政治上没有权力而受到欺压.
18世纪后期,国王和他的大臣们眼看国库空虚,就用尽一切办法搜刮钱财,好继续吃喝玩乐.为了这些,他还在1789年召集已经停止了175年的“三级会议”来筹款.可是,第三等级的代表识破了国王的诡计,他们趁开会的时机,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限制国王的权力,把三级会议变成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第二,改变按等级分配表决权的办法,要求三个等级共同开会,按出席人数进行表决.国王路易十六听了这些要求,暴跳如雷,认为第三等级大逆不道.他偷偷把效忠王朝的军队调回巴黎,准备逮捕第三等级的代表.消息传出来以后,巴黎人民群情激愤,怒不可遏.于是,酝酿很久的一场大革命就这样爆发了.
1789年7月13日这一天,手执武器的人群攻占了一个又一个的阵地,巴黎市区到处都有起义者的街垒.到了14日的早晨,人民就夺取了整个巴黎.最后只剩下巴士底狱还在国王军队手里.
“到巴士底去!”起义队伍中响起了呼喊声.起义者不约而同地从四面八方涌向巴黎的最后一座封建堡垒.
7月14日,共有954人参加攻打巴士底狱,其中最年长者为72岁,最年幼者仅8岁.用大炮轰断吊桥铁索的是一位洗衣坊总管.第一个冲进巴士底狱的是一位木匠.
守卫巴士底狱的士兵从房顶上和窗户里向起义者开火,塔楼上的大炮也开始轰击.
冲在前面的起义战士被暴风雨般的火力压住,无法接近巴士底狱,大家就从周围的街垒向巴士底狱还击.他们没有大炮,只有从各处寻来的一些旧炮,甚至几百年前铸造的长满铁锈的古炮也加入了战斗行列.他们没有炮手,只有一些自告奋勇的人出来开炮,一个名叫肖莱的卖酒人居然成了炮手.然而,这些古炮和旧炮在被战斗激发起昂扬情绪的起义者手里,终于发出了轰鸣.一排排炮弹撞击在监狱墙上,打得烟雾弥漫,砖屑纷飞.可是因为围墙太厚,还是无法攻破,而起义者已经有了伤亡.
1个小时过去了,战斗没有什么进展,围攻巴士底狱的人却越来越多.人们十分着急,有的人干脆拿着两个火把,勇敢地冲到拱门前,把要塞的卫兵室和军人食堂点着了火,可是对于要塞和塔楼还是毫无办法.一个假发制造师想用火把点燃要塞的硝石库,但没有成功.有人喊道;“用磷和松脂混在一起,烧敌人的大炮!”但是炮位太高,根本够不着.
这时候,从阵地后面又传来一个洪亮的声音:“我们现在需要真正的大炮和真正的炮手!”于是大家镇静下来,都在等待着,张望着.两个多小时以后,一门威力巨大的火炮被拉来了,有经验的炮手也找到了.不一会儿,猛烈的炮火射向巴士底狱.一部分守军终于举起白旗投降了.吊桥徐徐放下,起义群众冒着另一部分拒降的守军射来的弹雨,冲了进去.
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仿效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在农村,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不久,由人民组织起来的制宪会议掌握了大权.这一年,制宪会议颁布了“废除一切封建义务”的“八月法令”,紧接着又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了“人身自由,权利平等”的原则.
制宪会议曾作出决定,授予攻打巴士底狱的人民们“巴士底狱征服者”称号和一枚以巴士底狱为图案的勋章.后城堡被夷为平地,改建为巴士底广场,建有纪念碑.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在18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就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人心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现代的法国历史学家对于巴士底监狱给予一些比较中肯的评价:当时的巴士底监狱实际上是全法国生活条件最好的一个监狱,并且不是巴黎人民所畏惧的王朝的象征.巴士底监狱被攻占那一天,巴士底监狱里发现只有7个囚犯,大部分是被自己人关押的贵族家庭的精神病患者. 自从1879年,为了纪念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法国政府宣布把7月14日定为国庆节.
什一税(tithe),欧洲基督教会向居民征收的一种宗教捐税,源起于《旧约》时代.
图为巴黎郊外古城普罗万(Provins)的什一税谷仓.
公元6世纪教会利用《圣经》中有农牧产品十分之一属于上帝的说法,开始鼓吹征收什一税.根据这种制度,平信徒要按照教会当局的规定或法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供宗教事业之用,主要用于神职人员薪俸、教堂日常经费以及赈济.尽管遭到激烈的反对,随着基督教传遍欧洲,纳什一税终于成为硬性规定.6世纪时欧洲教会法即予以确认,自8世纪以来又获得世俗法律的支持.公元779年,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明确规定,缴纳什一税是每一个法兰克王国居民的义务.此后,西欧各国纷纷效仿.什一税分为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水果、蔬菜)和血什一税(牲畜)等,其税额往往超过纳税人收入的十分之一,大部分负担主要由农民承担.英格兰在10世纪规定必须缴纳什一税.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期间,路德原则上同意向世俗君主缴纳什一税.什一税制继续执行,既有利于天主教会,也有利于基督教会,但不久即遭到反对.1789年法国在革命时代废除什一税,对直接收取什一税的人也不予补偿.其它国家陆续废除一些类别的什一税,并对直接收取什一税的人进行补偿.英国一直征收到1936年.今天在某些新教国家,什一税的残余形式依然存在,例如德国规定,公民如未正式宣布退出某一教会,即必须缴纳教会税.美国从无法律规定缴纳什一税,但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会派要求信徒纳什一捐,其它会派中有些信徒自愿纳什一捐.东正教一直未实行什一税制.
什一税是课加在土地总产品上的税,并且正象农产品税一样,完全是落在消费者身上的.它与地租税不同,因为它能影响地租税所影响不到的土地,会提高地租税所不能改变的农产品价格.最劣等的土地和最上等的土地都要支付什一税,并且恰好与它们所生产的产量成比例,所以什一税是一种均等的税.
如果最末等的土地、或不支付地租并支配谷物价格的土地能出产足够的收获量使农场主的资本在小麦价格每夸特四镑时获得普通利润,那么征收什一税后价格就必须提高到四镑八先令才能得到同样的利润,因为每一夸特耕种者要付八先令给教会.如果他得不到这种利润,当他可以在另一行业中获得这种利润时,他就没有理由不放弃这一行业.
什一税与农产品税之间的唯一区别是,前者是一种可变货币税,而后者则是一种固定货币税.在生产谷物的便利条件没有增减的停滞社会中,这两种税的影响是完全一样的.因为在这种状态下谷物价格将不变,税额便也不会变.当社会退步时,或当农业有很大改良因而使农产品相对于其他物品的价值跌落时,什一税和持久不变的货币税相比,就会是一种较轻的税;因为如果谷物价格由四镑降低到三镑,什一税就会由八先令减低到六先令.在农业没有显著改良的进步社会中,谷物价格会上涨,什一税和持久不变的货币税相比,就会是一种较重的税;因为如果谷物由四镑上涨到五镑,同一土地的什一税就会由八先令上涨到十先令.
什一税或货币税都不会影响地主的货币地租,但都会大大影响谷物地租.我们已经指出货币税对于谷物地租发生怎样的影响,什一税会发生类似的影响也是同样明显的.如果第一、第二、第三各等土地分别出产一百八十夸持、一百七十夸特和一百六十夸特.第一等地的地租便将是二十夸特,第二等地的地租将会是十夸特;但这种比例在征收什一税之后就不能保持,因为每分中抽出十分之一以后,余下的产品就会是一百六十二夸特、一百五十三夸特和一百四十四夸特.第一等地的谷物地租将减少到十八夸特,第二等地的谷物地和将减少到九夸特.但谷物价格会由四镑上涨到四镑八先令十又三分之二便士,因为一百四十四夸特比四镑等于一百六十夸特比四镑八先令十又三分之二便士;因此,货币地租将会仍旧不变.因为在第一等地上将仍然是八十镑,在第二等地上仍然是四十镑.
反对什一税的主要论据是:什一税不是一种长期不变和固定的税,其价值会随着谷物生产困难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如果生产的难易程度所造成的谷物价格是四镑,税额就是八先令;如果它使价格增加到五镑,税额就是十先令;增加到六镑时税额就是十二先令.不但是价值会增加,而且数量也会增加.例如,当只耕种第一等土地时,税款只是从一百八十夸特上课取;当耕种第二等土地时,就将从三百五十(一百八十加一百七十)夸特上课取;在耕种第三等土地时,则会从五百一十(一百八十加一百七十加一百六十)夸特上课取.当产品由一百万夸特增加到二百万夸特时,不但是税额会由十万夸特增加到二十万夸特,而且由于生产第二个一百万夸特所必需的劳动增加,农产品的相对价值也会提高,以致使二十万夸特虽然在数量上只是两倍于以前所交钠的十万夸特,而其价值却会三倍于前.
如果用任何其他方式为教会征收等量的价值,税额和什一税一样,与耕种的困难程度相应地增加,其影响将是一样的.所以,如果认为什一税由于课加在土地上便比其他方式征收的等量赋税更加妨碍耕种,那便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在这两种情形下,教会都会从本国上地和劳动的净产品中经常取得更大的分额.在进步的社会中,土地净产品对总产品的比例总在变小;但无论在进步还是在停滞的国家中,一切赋税最后都要从净产品中支付.所以随着总收入增加而增加、又落在净收入上的赋税必然是极为沉重、令人难以负担的.什一税是土地总产品的十分之一,而不是净产品的十分之一;所以在社会增加财富时,什一税在总产品中所占的份额虽然不变,但在净产品中所占份额却必然日益增大.
不过什一税可能被认为有害于地主,因为它征课国内种植的谷物,而不限制外国谷物的输入,所以其作用便象一种进口补贴.如果为了使地主免受这种补贴必然会引起的土地需求减少的影响,对于进口的谷物也课以和国产谷物同样的税,并把所得交给国家,那就没有比这更公平合理的办法了;因为通过这种税所交付给国家的一切东西都会减少为政府支出而必须征收的其他赋税;但是,如果这种税只是为了增加付给教会的基金,那么它纵然整个说来的确会增加生产总量,但还是会减少其中分配给各个生产阶级的部分.
如果毛呢的贸易完全自由,我国的制造业者出售毛呢的价格或许可以比我们能够输入毛呢的价格更为便宜.如果对国内制造业者课税,而不对进口商课税,那么资本就会有害地离开毛呢织造业而移住其他商品的制造业中去,因为这时进口毛呢也许比在本国制造更为便宜.如果进口的毛呢也要纳税,毛呢就会重新在国内织造.消费者原先购买国产毛呢,因为它比外国产品便宜;后来购买外国的毛呢,因为不纳税的外国产品比纳税的本国产品便宜;最后又购买国产的毛呢,因为二者都纳税时,国产品更便宜些.在最后一种情形下,他为毛呢支付的价格最高;但一切多付的款项都归于国家.在第二种情形下,他所支付的价款比在第一种情形下多,但他多付的钱不是归于国家;这是由生产困难而引起的价格上涨,它所以发生,是因为赋税的束缚夺去了我们最便利的生产手段.
1787年,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所谓巴士底狱,是路易十四关押政治犯的地方(反对路易,反对封建专制)。
法国革命前是个典型的小农国家,农民受一二阶级压迫非常严重,被称为“留意汉”,上交六分之一的产出。而革命爆发后,当权资产阶级为了缓解与农民矛盾,征收什一收,取十分之一...
全部展开
1787年,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所谓巴士底狱,是路易十四关押政治犯的地方(反对路易,反对封建专制)。
法国革命前是个典型的小农国家,农民受一二阶级压迫非常严重,被称为“留意汉”,上交六分之一的产出。而革命爆发后,当权资产阶级为了缓解与农民矛盾,征收什一收,取十分之一
收起
巴士底狱(Bastille)位于法国巴黎,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羁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狱,揭开法国大革命的序幕,“攻占巴士底狱”这个动作,象征着推翻封建制度。
什一税;缴纳什一税,
巴士底狱(Bastille):是一座曾经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坚固监狱,高30米,围墙很厚,有7个塔楼,上面架著大炮,里面有个军火库。它建造于12世纪,当时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当时百年战争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巴黎城门前。后来,在巴黎市区不断扩大下,巴士底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18世纪末,它是控制巴黎的制高点,法国国王在里面驻扎了大量军队,专门关押政治犯,例如文学家伏...
全部展开
巴士底狱(Bastille):是一座曾经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坚固监狱,高30米,围墙很厚,有7个塔楼,上面架著大炮,里面有个军火库。它建造于12世纪,当时是一座军事城堡,目的是防御当时百年战争英国人的进攻,所以就建在巴黎城门前。后来,在巴黎市区不断扩大下,巴士底要塞成了市区东部的建筑,失去了防御外敌的作用。18世纪末,它是控制巴黎的制高点,法国国王在里面驻扎了大量军队,专门关押政治犯,例如文学家伏尔泰便在此处坐过牢,因此不少当时的民众就认为巴士底狱是法国王权专制独裁的象征之一。
19世纪的浪漫主义历史学家把巴士底狱当作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并把1789年7月14日巴士底狱被人民占领的事件描绘成伟大的功绩,代表英勇巴黎人民解放被压迫的农民的一次革命胜利。自从1879年,为了纪念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法国政府宣布把7月14日定为国庆节。
什一税(tithe):
源起于《旧约》时代而为基督教会所采用的赋税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平信徒要按照教会当局的规定或法律的要求,捐纳本人收入的十分之一供宗教事业之用。什一税可以作物、牲畜等物缴纳,用于神职人员薪俸、教堂日常经费以及赈济。尽管遭到激烈的反对,随着基督教传遍欧洲,纳什一税终于成为硬性规定。比至6世纪欧洲教会法即予以确认,自8世纪以来又获得世俗法律的支持。英格兰在10世纪规定必须缴纳什一税。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期间,路德原则上同意向世俗君主缴纳什一税。什一税制继续执行,既有利于天主教会,也有利于基督教会,但不久即遭到反对。1789年法国在革命时代废除什一税,对直接收取什一税的人也不予补偿。其它国家陆续废除一些类别的什一税,并对直接收取什一税的人进行补偿。今天在某些新教国家,什一税的残余形式依然存在,例如德国规定,公民如未正式宣布退出某一教会,即必须缴纳教会税。美国从无法律规定缴纳什一税,但耶稣基督末世圣徒教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会派要求信徒纳什一捐,其它会派中有些信徒自愿纳什一捐。东正教一直未实行什一税制。
收起
什一税(tithe),欧洲基督教会向居民征收的一种宗教捐税,源起于《旧约》时代。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4131824.html?fr=cfnw&fs=up
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个巴士底广场。200年以前,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狱曾经耸立在这里。巴士底狱始建于14世纪,原是一座防御外来侵略的军事要塞。从16世纪起,巴士底狱逐渐失去军事要塞的作用...
全部展开
什一税(tithe),欧洲基督教会向居民征收的一种宗教捐税,源起于《旧约》时代。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4131824.html?fr=cfnw&fs=up
在法国巴黎市区的东部,有一个巴士底广场。200年以前,举世闻名的巴士底狱曾经耸立在这里。巴士底狱始建于14世纪,原是一座防御外来侵略的军事要塞。从16世纪起,巴士底狱逐渐失去军事要塞的作用,成为一个禁锢政治犯的重要监狱。凡是胆敢反对封建制度的著名人物,大都被监禁在这里。巴士底狱成了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http://baike.baidu.com/view/33418.htm
收起
简单的来说说巴士底最早是法国的一处军事要塞,后来在16世纪时变成了关押政治犯专门监狱。其实呢里面的环境是很好的,每个犯人都有一个单独的房子,每天都有放风的机会,还可以在里面进行娱乐活动,就相当于软禁。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的时候里面总共才有7个犯人,3个骗子,1个耍流氓的伯爵,2个酒鬼,1个疯子(当然这些所谓的骗子,酒鬼,耍流氓都是逮捕他们的借口)。
什一税是中世纪教会向教民征收的一个税种,...
全部展开
简单的来说说巴士底最早是法国的一处军事要塞,后来在16世纪时变成了关押政治犯专门监狱。其实呢里面的环境是很好的,每个犯人都有一个单独的房子,每天都有放风的机会,还可以在里面进行娱乐活动,就相当于软禁。法国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的时候里面总共才有7个犯人,3个骗子,1个耍流氓的伯爵,2个酒鬼,1个疯子(当然这些所谓的骗子,酒鬼,耍流氓都是逮捕他们的借口)。
什一税是中世纪教会向教民征收的一个税种,就是“十一而税”的意思,指的是每年要向教会缴纳个人财产的十分之一。这项措施激发了民众的不满,并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和天主教大分裂埋下了伏笔。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