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叫花灯节?为什么要加“花”字?“花”字源于岭南吗?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16:24:16
元宵节为什么叫花灯节?为什么要加“花”字?“花”字源于岭南吗?
元宵节为什么叫花灯节?为什么要加“花”字?“花”字源于岭南吗?
元宵节为什么叫花灯节?为什么要加“花”字?“花”字源于岭南吗?
元宵节又被称作"灯节".每逢上元,民间有张灯观赏的风俗.那么上元张灯之俗究竟起于何时呢?对此,历来有起于道教和始于佛教两种说法.前者认为,西汉武帝时道教有燃灯以祭祀"太一神"的风俗.太一神类似后人所说的"天帝"、"老天爷".南宋朱弁《曲洧旧闻》称:上元张灯,自唐时沿袭汉武帝祠太一自昏至明故事.但据《史记.乐书》,并未提到祭祀太一须大明灯火,而且西汉时期也没有民间元宵灯的记载,所以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指出了这种说法不可靠.明郎瑛《七修类稿》又认为,上元张灯起于东汉的道教,说是正月十五是三官下凡之日,而三官各有所好,天官好乐,地官好人,水官好灯,所以元宵要张灯纵乐.然而事实上道教的教义和仪式均无张灯之说,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无下元水官越俎代庖大放华灯之理,可见张灯之俗起于东汉道教也属牵强附会.始于佛教说认为,元宵张灯与东汉明帝时佛教传入东土有关.东汉时,蔡暗从印度求得了佛法,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群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燃灯法会.东汉明帝为提倡佛教,便下令在元宵节,不论士族庶民,一律挂灯,以表示对佛教的尊敬和虔诚.自此以后,元宵张灯便蔚然成风.由此看来,元宵张灯之俗源于佛教,始于东汉之说较为符实.如此,元宵张灯,既是宗教礼仪,又成民间习俗.之后,灯节以其"火树银花"的热闹景观,"金吾不禁"的自由气氛,得到百姓喜爱,以是宗教的色彩渐渐淡化.自从人类学会用火之后,就有了灯.人们也常会因火的启发而想到灯.元宵点灯的来历,在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汉武帝时,有个叫东方朔的人,诙谐滑稽,足智多谋,常为汉武帝献计逗乐,得到武帝的厚爱.有一年腊月大雪纷飞,东方朔见汉武帝无聊,便去御花园给武帝折梅,见一宫女泪流满面,极其伤心,问其原由,得知宫女叫元宵,家住长安城外,家中有年迈双亲,自被选进宫来,每逢过年,思念亲人而不得见,心如刀割.如今又近十五月圆,无法与家人团圆,怎不悲伤?东方朔便宽慰了她一番,答应设法让她与家人团聚.东方朔出宫后,到元宵家作了一番安排.然后回到长安衔,扮作巫师卖起卦来.所有占卦的人所得都是"正月十五火焚身"的签语,于是纷纷向他询求解脱的办法.东方朔便告诉他们:"正月十三,火神君将幻化成一个穿大红袄的姑娘,骑着赤红色的毛驴到长安城来察看地形,你们可到城北大道口拦路阻道去哭求,全城或可得救."人们听了东方朔的话都深信不疑,互相转告,于正月十三日在街上等候,东方朔于时请了一位民女,扮作红衣姑娘,骑着毛驴缓缓进城而来.众老乡亲见果真有红衣姑娘来临,便拦路苦苦哀求,那红衣姑娘对众乡亲说:"我乃领了天帝之旨来焚烧长安的,今既承父老求情,此一偈帖就请你们转呈天子吧."说罢离去.父老们拿了红帖,献给汉武帝.只见帖上偈语写道:"十五天火,焚劫帝阙."武帝看罢,吓得魂飞魄散,忙向东方朔求教.东方朔转动心机,便说:"请圣上传谕京城百姓,今起动手做灯.十五晚,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挂上红灯,满城点放烟火爆竹,并让城外百姓进城观灯,天子、臣僚、贵妃、宫女,都去灯市玩赏,杂在庶民中消灾避难."武帝听罢,传旨就按此办法去做.十五晚,整个长安城灯火照耀,烟花满天.元宵的父母也来城里观灯,看到了"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撞见了元宵,惊喜万分,一家人团聚,诉说衷肠.如此,闹了一夜灯火,京城安然无恙.汉武帝大喜,敕令今后每逢这天都挂灯放焰火.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元宵节.这即是民间传说的元宵节的来历.关于灯节的民间传说很多,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元宵放灯起源于古时农家"照田蚕"的风俗.所谓照田蚕,是指元宵之夜,农家在长竹竿上挂一盏灯插在田间,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方鹏《昆山志》记载:元宵之灯火,火色偏红预兆旱,火色偏白预兆涝.过后将点灯的蜡烛余烬收藏起来,置于床头,则能给主人家的蚕桑生产带来好处.随着后来照田蚕的时候,人们纷纷争奇斗艳,各种彩灯愈做愈精巧,照田蚕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思,演变成一种闹花灯的娱乐活动.
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清代,还在乾清宫设鳌山灯,元宵灯节又被称为花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