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中国爱国的故事,要近代或现代的(包括抗日).后天就交了,快!故事在800字以内.适合写读后感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03:24:47
求中国爱国的故事,要近代或现代的(包括抗日).后天就交了,快!故事在800字以内.适合写读后感的.
求中国爱国的故事,要近代或现代的(包括抗日).后天就交了,快!
故事在800字以内.适合写读后感的.
求中国爱国的故事,要近代或现代的(包括抗日).后天就交了,快!故事在800字以内.适合写读后感的.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佟麟阁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佟麟阁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后奉命向大红门转移,途中再遭致日军包围,在组织部队突击时,被机枪射中腿部,头部再受重伤,流血过多,壮烈殉国.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评价佟麟阁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称赞他们“给了全中国人民以崇高伟大的模范”.1937年7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
戚继光(1528~1588)
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诸。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生于鲁桥(今山东济宁东南)。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效国。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二十五年,分管屯田。二十七年起,连续五年率卫所士卒戍守蓟门(今北京昌平西北),春去秋归。二十八年十...
全部展开
戚继光(1528~1588)
明朝名将,民族英雄,军事家。字元敬,号南塘, 晚号孟诸。祖籍河南卫辉,后迁定远(今属安徽),再迁山东登州(今蓬莱)。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生于鲁桥(今山东济宁东南)。出身将门,自幼喜读兵书,勤奋习武,立志效国。17岁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二十五年,分管屯田。二十七年起,连续五年率卫所士卒戍守蓟门(今北京昌平西北),春去秋归。二十八年十月,中武举。二十九年,赴京师(今北京)会试,时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率军威逼都城,上陈守御方略,临时任总旗牌,督防京城九门。三十二年,实授都指挥佥事,领山东登州、文登、即墨三营24卫所兵马,操练水军,整顿军备,抗击入侵山东沿海的倭寇。他赋诗言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止止堂集》)。三十四年七月,调任浙江都指挥使司佥书,司理屯田。次年,以足智干练升都司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在龙山(今属宁波)、缙云、桐岭与倭寇三战三捷。乘胜追击逃倭遇伏,沉着应战,果断指挥,迫倭寇遁逃入海。实战中,察知明军作战能力较低,难以抗倭,多次上书请求训练新军。三十七年,在岑港(今属舟山)作战失利,免职,抗倭自效。次年三月,在浙江按察使司副使谭纶节制下,领兵救援台州。五月,歼灭入侵桃渚(今临海东)倭寇。九月,往义乌招募农民、矿工4000名(一说3000名),按年龄和身材配发兵器,编组训练。三十九年,针对明军兵器装备种类繁多、沿海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12人为1队,长短兵器迭用,刺卫兼顾,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屡败倭寇。利用作战训练间隙,撰成《纪效新书》,阐述选兵、编伍、操练、出征等理论和方法,并以此训练戚家军,使戚家军闻名于世。改任台州、金华、严州(今建德东)三府参将,整顿卫所武备,督造战船,严守海防。四十年,倭寇万余、船数百艘蜂拥浙东象山、宁海、桃渚诸地,戚继光确立“大创尽歼”的灭倭战策,集中水陆军先至宁海,而后依次剿除,九战皆捷,擒斩倭寇1400余,焚死、溺死倭寇4000余,史称“台州大捷”,浙江倭患基本解除。升都指挥使。又募义乌兵3000,参加镇压进入江西的闽粤起义流民。四十一年,福建倭患日趋严重,戚继光奉命率精兵6000入闽抗倭。至宁德,乘退潮率将士携稻草盖淤泥,涉海进攻横屿岛(今宁德东)倭巢,斩倭2600余。转兵福清,深夜攻占牛田(今福清东南),被倭寇称为“戚虎”。乘胜进至兴化府城莆田,偃旗息鼓,出敌不意,夺占林墩(莆田南),先后捣毁福建三大倭巢。班师浙江,升都督佥事,任副总兵,守卫闽、浙海防。四十二年,新倭日增,围兴化,据平海卫(莆田东南)为巢。戚继光第三次赴义乌募兵万人,奉命率中路军与右路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左路广东总兵刘显协力作战,攻克平海卫,斩倭2200余,缴获器械3900余件,救出被掠男女3000余。不久,升福建总兵,镇守福建及浙江温州、金华两府,督理水陆军务。同年冬,倭寇万余围仙游(今属福建),戚继光领兵仅6000,遂行缓兵计,等待援兵,各个击破,解仙游之围。次年,乘胜追至同安县王仓坪、漳浦县蔡坡岭,歼逃倭数千。四十四年,率水陆军至梅岭(在今诏安境),围剿勾结倭寇的海盗首领吴平,迫其逃至南澳岛(今闽粤交界海域)。旋与广东总兵俞大猷合攻南澳岛,俘斩吴平部 1200余人,焚死、溺死逾5000人,毁船近百只,吴平遁逃(一说投海死)。奉命兼管广东潮州(今潮安)、惠州及驻江西的伸威营军务,担负保卫自浙江温州至广东惠州数千里的海防重任。与谭纶、俞大猷等抗倭名将浴血奋战十余年,基本荡平东南沿海倭患。隆庆元年(1567)十二月,戚继光奉调京师训练士马。次年,以都督同知任神机营副将。建策用三年时间训练10万车步骑精锐边军,用战车拒敌、步兵应敌、骑兵逐敌之法,加强北边防卫。受命总理蓟州镇(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昌平、保定练兵事务,节制三镇总兵以下将士。后改任总兵。考察边关形胜和敌我军情,将辖区数千里防线分为12路,设东西协守,分统诸路。同年冬,率兵至青山口(今河北迁西东北),击败蒙古朵颜部董狐狸、长昂。三年,升右都督兼督蓟州、永平、山海关军务。次年,请设武学。于帅府止止堂向所部将校讲授韬略、将艺和治军练兵之道。五年前后,写成《练兵实纪》,主张练兵之要在先练将,强调将官必须进行德、才、识、艺修养,倡办武庠(军校),从实践中锻炼、造就精通韬略的良将。六年,建辎重营三座,又创车战营六座,造战车1109辆,分置密云、建昌(今迁安东北)、遵化等地。同年冬,集车步骑军约10万人于长城边进行实兵对抗演习七天,又校阅多日,为古代练兵史上之壮举。万历元年(1573)至三年,建御敌台1337座,多次率兵出塞击败扰边的董狐狸,迫其叩关请罪。以守边功,进左都督。七年,率兵出山海关,援助辽东总兵李成梁大败蒙古插汉部首领土蛮(图们札萨克图汗),录功加少保。次年,创制自犯钢轮火,埋于沿边御敌台下,以杀伤敌军人马。在镇16年,加强边备,蓟门安然。十一年,受排挤,调镇广东。十三年,遭诬陷罢归登州。十五年十二月初八(1588年1月5日)病卒,终年61岁。有《止止堂集》留世。戚继光戎马一生,抗倭战功卓著。注重练兵,尤善育将,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抗倭作战中,创立攻守兼备的鸳鸯阵,灵活巧妙地打击倭寇。镇守蓟州,修城筑堡,分路设防,有力地抵御蒙古骑兵。所撰《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为明代著名兵书,受到兵家重视。
收起
孙中山
1866.11.12 ~ 1925.3.12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清末武装起义决策者,中华民国创始人。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78年(清光绪四年)赴美国檀香山,就读于意奥兰尼和奥阿厚书院,接受欧美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883年回国。1886年起先后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和香港雅丽氏医院附属西医书院,1892年毕业后在澳门、广州...
全部展开
孙中山
1866.11.12 ~ 1925.3.12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清末武装起义决策者,中华民国创始人。名文,字德明,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78年(清光绪四年)赴美国檀香山,就读于意奥兰尼和奥阿厚书院,接受欧美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1883年回国。1886年起先后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和香港雅丽氏医院附属西医书院,1892年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结识爱国青年,寻求救国道路。1894年6月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主张,未被采纳。遂放弃改良主义思想,决心以武力推翻清朝统治,拯救中国。11月在檀香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随即组织华侨兵操队,聘请丹麦教官进行军事训练。1895年在香港设立兴中会总部,密谋在广州举行反清武装起义,事泄逃亡日本。1896年10月在伦敦被清政府驻英使馆诱捕,脱险后于次年再去日本,筹划革命。1900年10月派郑士良等在广东惠州发动起义,失败。1903年在日本东京秘密创办革命军事学校,聘请日本军事专家传授军事技术和战术。1905年8月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合光复会等反清团体,在日本东京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以推翻清朝政府,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进一步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06年与黄兴等人制定《革命方略》,为各地举行起义,夺取政权,建立共和制,规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原则,强调建立一支贯彻同盟会纲领、由同盟会领导的国民军,以期通过武装革命实现其政治主张。1906~1911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宣统三年),与黄兴等革命党人积极发展革命组织,联络会党和新军,在湘、粤、桂、滇等省连续策划和发动十多次反清武装起义。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确立城市暴动、突然袭击、以弱敌强、速战速决的战略思想(见辛亥革命战争)。1911年武昌起义后,12月25日由欧洲回到上海,29日被各省代表在南京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势力压迫威胁和革命党人动摇妥协,被迫接受与袁世凯达成的条件,在清帝退位后,于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4月1日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8月同盟会联合统一共和党等四个政团组成国民党,被选为理事长。为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于1913年7月发动“二次革命”(即讨袁战争),旋即失败。次年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华革命党,被选为总理。1915年夏末,决定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军的总司令部,随后分别任命陈其美、居正、胡汉民、于右任为总司令,积极组织反袁的武装斗争。1917年秋在广州联合一部分国会议员和西南军阀,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当选为军政府大元帅,发动和领导护法战争,出师北伐,反对段祺瑞撕毁约法和解散国会。次年受西南军阀排挤,愤然辞职赴沪。1919年10月将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任总理。1920年令陈炯明率援闽粤军于8月回粤驱逐桂系军阀势力,随后返回广州重组军政府。1921年4月,重建中华民国政府,当选为非常大总统。7月致函廖仲恺,提出《十年国防计划》纲目62条,包括国防方针、军备、科学、作战、军制、训练、教育等内容,指出中国欲为世界强国,免受侵略,则须努力扩充军备建设。12月在桂林设立大本营,准备由桂入湘,北上讨伐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1922年3月因湖南军阀赵恒惕拒绝北伐军过境和陈炯明暗中牵制,决定班师回粤,改道赣南北伐。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后,亲率海军舰队与叛军交战50余天,终因势单力薄,被迫退避上海。1923年初策动滇、桂军驱走陈炯明叛军,2月返回广州,3月建立名为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的广州革命政府,就任大元帅。此后,督率滇、桂、粤诸军击退陈炯明叛军对广州的多次进攻。在屡遭挫折陷于绝望之际,得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总结失败教训,认识到有军则有权,单纯依靠会党、新军和军阀,革命断难成功,遂决心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队。1923年8月派蒋介石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党务、政治和军事,并聘请苏联人M.M.鲍罗廷等到广州担任顾问。1924年1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从而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与此同时,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创办黄埔军校,自兼军校总理,聘请V.K.布柳赫尔(化名加伦)等苏联红军将领为军事顾问,仿照苏联红军建军原则,在军校设立党代表和政治工作制度,并以校军为基础,着手创建革命军。9月乘江浙战争爆发之机,亲往韶关督师北伐,进军湘、赣;10月下令镇压广州商团叛乱。北京政变后,应冯玉祥等电邀于11月抱病赴京共商国是,行前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立场,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和废除不平等条约。北上途中痛斥段祺瑞临时政府的卖国政策和召开维持军阀统治的善后会议。12月31日抵达北京后,病势日重,于1925年3月12日逝世。在《国事遗嘱》中明确指出,为完成国民革命,“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革命的一生,重视武装斗争,并在领导武装斗争中,逐渐认识到建立一支忠于党的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孙中山反帝反封建的指导思想是:抵御外敌入侵实行守势战略,精神与物质并重,政治与军事相辅,国防与民生兼顾,外交与武力配合,以实业为基础加强国防建设;进行国内革命战争则采取攻势战略。还提出武力与国民相结合,武力为国民之武力的建军思想。孙中山一生著述宏富,其中有许多是论述军事方面的问题,主要见于《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实业计划》、《国防十年计划》等(见孙中山的军事思想)。这些著述对革命战争和中国近现代军事思想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收起
林则徐
一个英雄,也有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不同之处在于,英雄的眼界与胸襟较之常人宽阔,纵然身处逆境中,也不自暴自弃,自轻自贱,而是为其所能为者,忧国忧民常系于心,终不令其光阴虚度。
林则徐遣戊伊犁后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为文为诗,为人为臣,皆闪烁着这位抗英民族英雄的思想光辉,也流露出人之常情。
遣戍之途,迢迢千里。远离京域,遗别故土,饱含谗言诽谤之冤,...
全部展开
林则徐
一个英雄,也有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不同之处在于,英雄的眼界与胸襟较之常人宽阔,纵然身处逆境中,也不自暴自弃,自轻自贱,而是为其所能为者,忧国忧民常系于心,终不令其光阴虚度。
林则徐遣戊伊犁后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为文为诗,为人为臣,皆闪烁着这位抗英民族英雄的思想光辉,也流露出人之常情。
遣戍之途,迢迢千里。远离京域,遗别故土,饱含谗言诽谤之冤,更怀国破家亡之忧,亲人泪,故友情,纷纭缭绕;禁鸦片之熊熊烈焰,抗英赋之隆隆炮声,恍似昨日之事。马嘶车顿,戈壁苍黄,夕阳西下,漠风悲凉。正当五十壮年,却以带罪之身发配流放伊犁。林则徐是怀着如此矛盾的心情来到伊犁的。
他一路上关心着时局的变化,一路上思念着家乡的亲人,携带二子,告别西路一座座城池,告别一个个迎送的新朋故旧,从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初六离开西安,十一月初九才抵达伊犁惠远。行程四个月。
初冬的惠远,彤云密布,朔风呼号。曾与他并肩抗英,先期发配至此的前两广总督邓廷桢,赶到城外数里迎接。昔日硝烟烽火,今日边关萧索,两位老友在此时此刻重逢,心中多少感慨,尽在无言中……。
对林则徐这位爱国壮士,惠远是多情多义的,虽是罪臣,从头台到绥定,都有人前来迎接。
伊犁将军布彦泰,字于谦,颇有风度,对林则徐敬仰而宽厚。在林则徐到来之前,即嘱人在南街鼓楼前东边宽巷内为其安排好新寓。第二天,又馈之以“米、面、羊、豕,鸡、鸭等物”。
然而,毕竟是发配之臣.毕竟是身处逆境,毕竟是独居天涯,那心境,那思念,那忧愤,那焦灼,亦当在情理之中。他盼家信,家信偏被拆封;他盼友书,友书姗姗婿来迟;他想家事,郑夫人为宽其心不吐真相;他念国难,传来的却尽是不幸。
林则徐的思想感情丰富而又复杂。既有英雄的情操,也有常人的情怀;既有爱国的精神,也有忠君的思想。
在谪居惠远的日子里,他也赏花,他也读书,他也观园林,也以诗会友。但他毕竟不是长久闲居之人,一旦冰化雪消,春暖花开,他便外出踏勘。禁烟固是他的伟绩,治水亦是他的专长。他在江南任职期间,治水业绩名扬朝内外。在他被革去官职,发配伊犁后,还奉旨协助大学士王鼎治理过黄河。
布将军对此自是悉知,也盼得其协助,治伊犁之水,以供屯田之需。林则徐在踏勘中,发现伊犁之水湃丰富,却未曾好好利用。回民虽挖渠纵横,却各自成段,互不相连,且沼滔伊犁水白白流掉,仅靠山上积雪,总有雪消水竭之时,终不是长久之计。
林则徐向布彦泰献策,修惶渠龙口的导源疏淤工程。布彦泰大喜。1844年,林公解囊捐资,亲率锡伯营兵丁和民工数百人前往阿勒卜斯龙口工地,历时四个月,用工十万有零。当龙口竣工时,渠水奔腾,水流阡陌,兵民皆手舞足蹈。第二年,即开垦荒地20万亩。如今湟渠(现改名为人民渠),从伊宁县经伊宁市流至霍城、惠远一带绵绵数百里,沿途田野绿油一片。伊犁人民怎能忘记当年林公的胆识与作为。
布彦泰对林则徐此举十分赞赏。他向朝廷呈上保奏林则徐的奏折:“……臣见其赋性聪明而不浮。学问渊博而不泥,诚实明爽,历练老成……臣平生所见之人,实无出其右者。”
后来,朝廷同意布彦泰之荐,下旨林则徐会同办事大臣全庆经办新疆开垦事宜。他先后到过库车、阿克苏、乌什、喀什噶尔、叶尔羌、和田、库尔勒、托克逊等地,负责开垦屯田,挖渠引水,并传授种棉纺织技艺,在南疆各族人民中间撒下中原文化的种子。
“格登山色伊江水,回首依依勒马看”。当林则徐1844年年底告别伊犁前往南疆时,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他对伊犁、惠远充满了眷念之情。在伊犁两年多的日子使他不能忘怀,他也永远留在了伊犁人民的心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