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石壕吏》全诗分析,作者对老妪的情感怎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22:38:58
结合《石壕吏》全诗分析,作者对老妪的情感怎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结合《石壕吏》全诗分析,作者对老妪的情感怎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结合《石壕吏》全诗分析,作者对老妪的情感怎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单刀直入,直叙其事.“暮”字、“投”字、“村”字都需玩味,不宜轻易放过.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社会秩序混乱和旅途荒凉等原因,旅客们都“未晚先投宿”,更何况在兵祸连接的时代!而杜甫,却于暮色苍茫之时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个小村庄里借宿,这种异乎寻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可以设想,他或者是压根儿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镇已荡然一空,无处歇脚;或者……总之,寥寥五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景象,为悲剧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环境.浦起龙指出这首诗“起有猛虎攫人之势”(《读杜心解》),这不仅是就“有吏夜捉人”说的,而且是就头一句的环境烘托说的.“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个“夜”字,含意更丰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第二、表明县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同时,诗人是“暮”投石壕村的,从“暮”到“夜”,已过了几个小时,这时当然已经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两句,表现了人民长期以来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寝不安席,一听到门外有了响动,就知道县吏又来“捉人”,老翁立刻“逾墙”逃走,由老妇开门周旋.
从“吏呼一何怒”至“犹得备晨炊”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史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矛盾的两方面,具有主与从、因与果的关系.“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下面,诗人不再写“吏呼”,全力写“妇啼”,而“吏呼”自见.“听妇前致词”上启下.那“听”是诗人在“听”,那“致词”是老妇“苦啼”着回答县吏的“怒呼”.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读这十三句诗的时候,千万别以为这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