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诗歌意境求答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1 20:10:21
如何解读诗歌意境求答案如何解读诗歌意境求答案如何解读诗歌意境求答案【内容提要】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特别重视意境的构筑,因此,鉴赏诗歌关键是解读好诗歌意境.诗歌的意境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和概括性这三

如何解读诗歌意境求答案
如何解读诗歌意境求答案

如何解读诗歌意境求答案
【内容提要】 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特别重视意境的构筑,因此,鉴赏诗歌关键是解读好诗歌意境.诗歌的意境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和概括性这三个基本特征,解读诗歌意境可以紧紧地抓住这三个特征.
【关键词】 解读意境 诗歌鉴赏 关键【正文】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他的《人间词话删稿》中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他所说的境界,就是意境.什么是意境?意是主观的思想和感情,境是客观的生活和景物.艺术作品中,意和境水乳交融,就构成意境.意境是一切艺术作品的审美中心,它的最大功能是抒情言志.诗人们在进行诗歌创作的时候,特别重视意境的构筑,因此,鉴赏诗歌关键是解读好诗歌意境.
一般说来,诗歌的意境具有形象性、抒情性和概括性这三个基本特征,解读诗歌意境可以紧紧地抓住这三个特征.结合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一些诗歌,在此谈谈我对诗歌意境三性的理解.
1、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之中,形象是基础.一是因为形象是立体的、亲切可感的,容易调动读者的感觉器管,使之参与审美活动.二是因为情感是抽象的,形象才是具体的,没有形象,情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艺术的表达.屈原眷恋楚都的哀苦本是一种抽象情感,但有了乘鄂渚而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的形象,抽象情感也就具体可感了.孟郊科场得意的快乐也本是一种主观情绪,但有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形象,主观情绪也就表露无遗了.
形象就是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春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秋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山景;飞流直下三千尽,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水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雨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雪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江南之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塞北之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高山远眺之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寒江夜泊之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恋人惨别之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雄师征战之景.凡此种种,都说明诗歌的意境离不开形象.
诗歌意境中的形象是生动的,而不是呆板的;是鲜明的,而不是模糊的.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轻快活泼的笔调描绘了山乡夏夜的特点,从视觉(明月、星天)、触觉(清风)、听觉(蛙声)、嗅觉(稻花香)等各个角度去铺陈景物,连缀形象,从空中写到地上,从山前写到天外,从实景写到虚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鲜明生动的形象,把读者带进了一个看得见、闻得到、摸得着、饶有情感的乡村世界.
2、抒情性.构筑意境,形象是基础,抒情是目的.这里说的抒情,不是直抒胸臆,而是专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意境之所以能感染读者,就是因为形象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形象成了诗人情感的化身.诗人把喜怒哀乐这些主观情绪施加给景物,景物也就涂上了相应的感情色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移情于景、寓情于境.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也正是这个意思.
写景就是为了言情.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言悯农之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言清高之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言还家之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言归田之乐;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言相思之苦;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言惜别之痛;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言亡国之忧;其闻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言迁谪之恨.所有这些,都说明诗歌中的景是因情而设的,写景是言情的最好手段.
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是诗人在流放途中突然遇赦,乘舟东返时写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人借彩云之绚丽、轻舟之神速和猿声之欢快表现出自己归家时急切而又兴奋的情感.猿声一般用来渲染悲凉的气氛,如猿鸣三声泪沾裳、 风急天高猿啸哀等,但此刻诗人心情愉快,连猿声也变得欢快亲切了.同样 ,柳中庸的《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通过对白雪、青冢、黄河、黑山等的客观描写,写出征人的满腔的怨恨.有时诗歌无一字直接言情,而又无一字不在言情,这正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妙处.
意境中的情往往是通过整个境界表现出来的,所以判断一首诗歌的意境中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还必须着眼全局.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起笔就是茅檐低小.低小的茅屋,似乎是简陋的,寒伧的.但从整个图景看,它外有清幽秀美的环境,内有温馨和睦的家庭,这茅屋虽然低小,却比许多高楼大厦显得更有生机,更有情致,正因为有了这茅屋,整个画面才更显得真实自然,朴素清新,从而表现出作者的赞美之情.北宋晏几道在他的《临江仙》中构筑了一个追怀情人的意境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如果只注意其中一句,就不能领会作者的真正情思.只有把前后两句联系起来,才能体会到作者是在用对比映衬手法表达相思之苦:独立于落花细雨之中,看双飞燕,想心中人,无情之燕倒能比翼双飞,有情之人却偏孤身独立,此时此刻,能不悲从中来,柔肠寸断吗?
3、概括性. 诗歌的意境是主客观统一的艺术形象,因此进入意境中的景应该是经过高度概括的典型化的景,而不应该是自然形态的景,不应该是生活图景的实录.面对自然的生活图景,诗人用特定的情感去进行过滤,首先除去不能唤起特定情感的景物,再除去不能充分唤起特定情感的芜杂的细节.经过过滤,留下的是富有情感特征的现实美的精髓.诗人再根据需要,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进行适当的搭配组合,便创造出鲜明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这就是诗人概括景物的过程.
柳永的《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是作者与恋人洒泪惜别时想象的行程中的境界.千里行程之中,可能遇到阴睛昼夜不同色调的景物,但作者只选择了烟波、暮霭和楚天,因为烟波是冷的,暮霭是暗的,楚天是空旷的,最能唤起和表现作者当时的主观情感.同时,烟波、暮霭、楚天,既有代表性,又有层次性,构筑了冷寂寥廓意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作者想象的途中酒醒的境界.为什么要选择杨柳、晓风和残月呢?因为它们已经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又都是秋天的冷色景物.试想:孤身漂流秋江之上,酒醉醒来,没有恋人的温情,只有残月如钩,晓风吹寒,叫人倍觉凄冷,而偏又有杨柳依依,招惹离愁,又怎能不使人牵肠挂肚,黯然销魂呢?
要把意境传达给读者,起到强烈的感染作用,语言的组织锤炼也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读者只有通过语言这个媒介才能进入意境.语言的高度概括,就能以最经济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连用穿、 拍、卷三个形象化的动词概括出黄山赤壁的磅礴气势,创造出一种昂扬开阔的意境,可谓字字千钧.尤其是一个拍字力透纸背,既写出了势,又写出了声,既写出了涛之汹涌,又写出了岸之陡峭,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那惊心动魄的境界.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着一冷字,一言节令之冷,二言景象之冷,三言心胸之冷,仅此一字,境界全出,把一种国破家亡的黍离之悲抒发得漓尽致.
由于意境是经过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是尺幅千里之境,所以能使读者感到景外有景,景外有味,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是艺术概括所产生的含蓄美.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借红药年年无知自开的形象,反衬作者心中的悲凉:昔日繁华的扬州,如今一派荒凉,而红药无知,依旧笑迎春风,可是又有谁来欣赏呢?以无知衬有情,岂不是悲上加悲吗?通过这一形象,读者不仅可以想象红药麻木无知,不解人意的可怜,还可以想象作者面对红药悯时伤乱的悽怆以及空城的萧条冷落,实际上是对侵略者的控诉,对南宋统治的批评,对收复河山的期待.因此,我们说这一境界中,既有悱恻之情,也有冷峻之气,只能思而得之,不可一览无余.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山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作者构筑的是高山孤城、羌笛吹怨的境界,整个境界全落在一个怨字之上.后两句语带双关,表面上是说这里靠近玉门关,春风是吹不到的,所以一片荒凉,这是受了自然条件的限制,羌笛啊,你又何必吹奏《折杨柳》曲来埋怨呢?而实际上是说:朝廷的恩泽是不会布施于边地卒的,你埋怨又有什么用呢?明说不怨,实为深怨,明说怨春风,实为怨朝廷,隐晦委婉,曲径通幽,也的确含蓄得够味了.
形象是基础,抒情是目的,概括是过程和载体三者构成诗歌意境的基本特征,抓住形象,体悟情感,品味语言,便能较容易地去解读诗歌意境了.解读好了诗歌意境,诗歌鉴赏的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