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0:00:22
英语翻译急
英语翻译
急
英语翻译急
147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原文】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曰:“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粟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粟之实,足食于民矣.此所谓天府也.夫安乐无事,不见覆军杀将之忧,无过燕矣.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兵者,以赵之为蔽于南也.秦、赵五战,秦再胜而赵三胜.秦、赵相蔽,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难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过代、上谷,弥地踵道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赵之攻燕也,发兴号令,不至十日,而数十万之众军于东垣矣.度呼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国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是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国必无患矣.”
燕王曰:“寡人国小,西迫强秦,南近齐、赵.齐、赵,强国也,今主君幸教诏之,合从以安燕,敬以国从.”于是赍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
【译文】
苏秦为合纵之事,去北方游说燕文侯:“燕国东有朝鲜和辽东,北有林胡和楼烦,西有云中和九原,南有呼沱河和易水.国土纵横二千多里.军队有几十万,战车有七百多辆,战马有六千匹,粮食够十年支用.南边有碣石和雁门的丰饶物产,北边有枣和栗子的获利收成,老百姓即使不耕作,仅靠枣栗也够吃的了.这就是所谓的天府之国.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看不到军队覆灭将领被杀这样忧心的事,这种和平境况没有谁比燕国更好的了.大王您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燕国不遭受战争的原因,是因为有赵国在南面作蔽障.秦国和赵国发生了五次战争,秦国两胜而赵三胜.秦赵互相削弱,而大王却保全燕国,控制住这个大后方,这不就是燕国不受侵犯的缘故吗.况且秦国攻打燕国,要越过云中和九原,经过代郡和上谷,长途跋涉几千里,即使能够攻下燕国的城池,也知道根本没有办法占领它.秦国不能侵犯燕国的道理是很明显的.如果赵国攻打燕国,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只要一声令下,不出十天,数十万军队就能进驻到东垣一带.再渡过呼沱河和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以到达燕国的都城了.因此说秦攻打燕,须得在千里之外开战;而赵攻打燕,是在百里之内开战.不担心百里之内的祸患而看重千里以外的战事,策略上的失误,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希望大王您和赵国合纵相亲,天下诸侯联合一体,那么燕国就一定没有忧患了.”
燕文侯说:“我的国家弱小,西面迫近赵国,南面靠近齐国.齐赵都是强国,现在承蒙您的教导,号召我国合纵以使国家安宁,我愿意把国家交出来听从您的安排.”于是供给苏秦车马和金银布帛,让他到赵国进行合纵.
【评析】
赵国是燕国的地理屏障,燕国得益于赵国免除了秦国的战乱,这是任何一个有政治地理概念的人都清楚的事.苏秦抓住了这个根本点不放,指出联合赵国、共同抗秦才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大计.其雄辩先树立燕国信心、描画国泰民安的景象,接着指出这些景象的背后原因.最后指出了合纵抗秦才是燕国的最好选择.既有逻辑力量,也不乏折服他人、指点天下的气势,同苏秦的其他游说一样,同为合纵名篇.
燕文公时
【原文】
燕文公时,秦惠王以其女为燕太子妇.文公卒,易王立.齐宣王因燕丧攻之,取十城.武安君苏秦为燕说齐王,再拜而贺,因仰而吊.齐王案戈而却曰:“此一何庆吊相随之速也?”
对曰:“人之饥所以不食乌喙者,以为虽偷充腹,而与死同患也.今燕虽弱小.强秦之少婿也.王利其十城,而深与强秦为仇.今使弱燕为雁行,而强秦制其后,以招天下之精兵,此食乌喙之类也.”齐王曰:“然则奈何?”
对曰:“圣人之制事也.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故桓公负妇人而名益尊,韩献开罪而交愈固,此皆转祸而为福,因败而为功者也.王能听臣,莫如归燕之十城,卑辞以谢秦.秦知王以己之故归燕城也,秦必德王.燕无故而得十城,燕亦德王.是弃强仇而立厚交也.且夫燕、秦之俱事齐,则大王号令天下皆从.是王以虚辞附秦,而以十城取天下也.此霸王之业矣.所谓转祸为福,因败成功者也.”
齐王大说,乃归燕城.以金千斤谢其后,顿首中,愿为兄弟而请罪于秦.
【译文】
燕文公时,秦惠王把他的女儿嫁给燕国的太子做妻子.燕文公去世后,易王继位.齐宣王趁着燕国大丧进攻燕国,夺取了燕国十座城邑.武安君苏秦为燕国的利益去游说齐宣王.
苏秦见了宣王,先拜了两拜表示祝贺,接着就仰起头来念悼辞.齐王手按铁戈向后退了几步,问道:“你这是怎么回事,先贺喜接着就念悼辞?”苏秦答道:“人饿的时候,之所以不吃乌头(一种毒药),是认为即使能填满肚子,可是不久就会死去.现在燕国虽然比较弱小,但也是强秦的翁婿之邦.大王贪图十个城邑的便宜却和强大的秦国结下了深仇.现在如果让弱小的燕国做先锋,而强大的秦国做后盾,从而用天下的精兵攻击您,这与吃乌头充饥一样危险.”
齐宣王说:“既然如此,该如何办呢?”苏秦回答说:“圣人做事,能够转祸为福,因败取胜.因此尽管齐桓公虽有女色的牵连,自己的名声却更加的尊贵;韩献子虽因杀人获罪,但自己的地位却越发稳固,这些都是转祸为福、因败建功的例子.大王可以听从我的意见,不如归还燕国的十座城邑,并用谦恭的言辞向秦国道歉.当秦王知道大王是因为他的缘故而归还了燕国的十座城邑,一定感激大王.燕国平白无故收回城邑,也会感激大王,如此,大王不就避开了强敌,反而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吗?再说燕秦都会讨好齐国,那么大王发号施令,天下诸侯又有谁不会听从呢?大王只用话语表示亲近秦国,又以十座城邑取得天下的支持,这可是霸主的事业,也是所谓转祸为福,因败建功的好办法.”
齐宣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把燕国的十城送回,随后又送千金表示致歉,并在一路上叩头,希望结为兄弟之邦,恳请秦国赦罪.
【评析】
苏秦刚开始就以念悼词先声夺人,紧紧地抓住了齐王的心.然后剖析了秦、齐、燕三国之间的利益关系,秦国可以联燕攻齐,齐国面临着这种威胁之后开始改变态度.之后苏秦据古论今、旁征博引,指出归还十座城市才会转祸为福.论证非常的有力,尤其是引用齐桓公、韩献子等历史人物的经验,给论辩内容增加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把这种历史智慧自如地运用和贯通于论辩中,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说服力.
149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原文】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
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
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且臣之说齐,曾不欺之也.使之说齐者,莫如臣之言也,虽尧、舜之智,不敢取也.”
【译文】
有人对燕王毁谤苏秦说:“苏秦是天下最不讲信义的人.大王以万乘之尊却非常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但这是向天下人显示了自己与小人为伍啊.”苏秦从齐国归来,燕王竟然不给他预备住处.
苏秦对燕王说:“我本是东周的一个平庸之辈,当初见大王时没有半点儿功劳,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显赫.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取得了收复十座城邑的利益,挽救了危亡之中的燕国,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其实,我不守信义,那倒是您的福气.假使我像尾生那样讲信用,像伯夷那样廉洁,像曾参那要孝顺,具有这三种天下公认的高尚操行,来为大王效命,是不是可以呢?”燕王说:“当然可以.”苏秦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就不会来为大王服务了.”
苏秦道:“臣要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能离开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您又怎么能让他到齐国去呢?像伯夷那样廉洁,不吃白食,认为周武王不义,不做他的臣下,又拒不接受孤竹国的君位,饿死在首阳山上,廉洁到这种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几千里,而为弱小燕国的垂危君主服务呢?如果臣有尾生的信用,和女于约会在桥下,那女子没来,直到水淹上身也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被淹死.讲信义到这种地步,怎么肯到齐国去宣扬燕秦的威力,并取得巨大的功绩呢?再说讲信义道德的人,都是用来自我完善,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所以这都是满足现状的办法,而不是谋求进取的途径.再说,三王交替兴起,五霸相继兴盛,他们都不满足现状.如果满足现状是可以的,那么齐国就不会进兵营丘,您也不能越过楚国边境,不可能窥探边城之外了.况且我在周地还有老母,离开老母来事奉您,抛开固步自封的做法,谋求进取的策略.看来我的目标,本来不和您相同.大王是满足现状的君主,而我是谋求进取的臣子,这就是因为忠信而得罪于君主的原因啊.”
燕王说:“忠信又有什么可责怪的呢?”苏秦说:“您不知道,我的邻居中有个在远地方做官的人,他的妻子跟别人私通.她的丈夫眼看就快要回来了,和他私通的人很忧虑.那妻子对他的情夫说:‘你别担心,我已经准备了毒酒等着他呢.’过了两天,丈夫到家了,妻子让女仆捧着毒酒送给他丈夫.女仆知道那是毒酒,如果送上去就要毒死男主人,如果说出实情女主人难以避免被赶走.于是她假装跌倒,泼掉了毒酒.男主人很生气,就用竹板打她.那女仆这一倒,对上救了男主人,对下保住了女主人.忠心到了这种地步,然而仍然免不了被打,这就是因为忠信反而受到罪责的人啊.现在我的处境,恰恰不幸和那个女仆泼掉毒酒反而受罚的遭遇类似.而且我事奉大王您,尽量使信义崇高,国家获益,如今竟受罪责,我担心以后天下来事奉您的人,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况且我劝说齐王,确实没用欺诈的手段,只不过游说齐国的其它使者,没有谁像我说得那么婉转.即使他们像尧、舜一样贤明,齐国也不肯相信他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