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钱钟书说中国诗早熟且早衰?在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中,有一句是“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为什么钱钟书会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10:22:01
为什么钱钟书说中国诗早熟且早衰?在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中,有一句是“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为什么钱钟书会
为什么钱钟书说中国诗早熟且早衰?
在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中,有一句是“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为什么钱钟书会这么说?
我也觉得早熟是确实,但早衰却好像没有,事实上在不同的时期诗歌的形式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并不能说是早衰,可是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题目,我晕啊
为什么钱钟书说中国诗早熟且早衰?在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中,有一句是“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为什么钱钟书会
他一家之言
中国诗确实比较早熟.鼎盛时期比世界其他地区早很多年,可能是因为中国古代太领先世界了,就像美国人现在说他的某些方面“早熟”似的.
但不是早衰啊
近现代世界的诗都“早衰”
其他文学形式取代诗歌了,诗歌无法表达复杂的社会现实了
也不便于交流
本人陋见
这要看出题者的想法
〖转〗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
午后,一个国内部的哥们来取件的时候忽然神经兮兮地凑过来问我:“劼人,你是不是写过一个文章,叫《寂静钱钟书》?”我狠狠地点了一下头:“恩!”心想,我挤进花心社之前拢共没写过几篇公开发表的反动言论,竟然被人逮个正着,要头一颗要命一条吧。
“啊~~~~真的是你写的吗?”那哥们忽然呈竖直运动状。
“...
全部展开
这要看出题者的想法
〖转〗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
午后,一个国内部的哥们来取件的时候忽然神经兮兮地凑过来问我:“劼人,你是不是写过一个文章,叫《寂静钱钟书》?”我狠狠地点了一下头:“恩!”心想,我挤进花心社之前拢共没写过几篇公开发表的反动言论,竟然被人逮个正着,要头一颗要命一条吧。
“啊~~~~真的是你写的吗?”那哥们忽然呈竖直运动状。
“……恩……是……我……写……的……”我心里有点发毛,像椅子背上慢慢靠过去。
“啊~~~~真的吗真的吗?”那哥们脸部表情开始抽搐——“你知道你的文章害了多少考生吗?”
“?”我已经缩到椅子的角里了,再缩就变成椅子了。
“你的文章是福建省2009年高考的阅读题!真难!”男生全身的肌肉都在抽搐!
天,我刚想以死明志,忽然觉得这年头假新闻不要太多,赶紧百度。谁知……(此处省略500字,请直接看附1)1个小时后,我坐在电脑前,开始做用我的文章出的高考题。
选择题,5选2,我只答对了一个。而另外一个被我认为说出了我这个作者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竟然是“错”的。
两个问答题,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得理解了我写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像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将我的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了。我的文章在出题老师这种高超的二次加工艺术中,就变成能“代表先进文化”的了。很好很强大。
做完题目,我对了对答案,除了第一个选择题,我拿了1分外,其余全错。
如果说韩寒不会做自己文章出的高考题,那是因为他没上过大学,文化不够的话。那我只能说我要回清华一头撞死,愧对母校对我四年的培养了。
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
附1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他只要抱起书本,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13.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4.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
答:
收起
倒也不是钱钟书的观点片面 你要把他和他的作品放到那个时代里来看 这篇文章本来就是钱给外国人做的一篇演讲 侧重中外诗歌比较 而后他又把它译成中文
钱钟书说中国诗歌早衰是有道理的 那个年代 中国人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现象是很普遍的 但却缺少大家 没有惊世之作
就是拿到现代来看 这句话也不无道理 当代小说的大行其道 让诗歌步履维艰 一部小说的出版远比一本诗歌集的出版要简单和来得受欢迎得多...
全部展开
倒也不是钱钟书的观点片面 你要把他和他的作品放到那个时代里来看 这篇文章本来就是钱给外国人做的一篇演讲 侧重中外诗歌比较 而后他又把它译成中文
钱钟书说中国诗歌早衰是有道理的 那个年代 中国人对本土文化的妄自尊大现象是很普遍的 但却缺少大家 没有惊世之作
就是拿到现代来看 这句话也不无道理 当代小说的大行其道 让诗歌步履维艰 一部小说的出版远比一本诗歌集的出版要简单和来得受欢迎得多 出版社也乐于更大的盈利 如果我们勉强把白话诗也当作诗歌 也会发现其发展也不如人意
钱是大家 他说这句话旨在说明中国人的聪明和欠缺 五千年的积淀足够辉煌 但近代的屈辱也令人扼腕 他喜欢旁征博引 仅从诗歌之一隅来剖析中国人的本性 钱说的很犀利 所以他说“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收起
他想说的!!!
钱说的早熟是说中国诗先有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这是所谓的早熟。就是说中国诗一开始就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后发展到后来就愈来愈来衰败。一值到现代与当代简直就是。。。。。
钱说这的观点是站在西方诗的角度来说的。。。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为什么钱钟书说中国诗早熟且早衰?
悬赏分:3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6 天 2 小时
在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中,有一句是“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为什么钱钟书会这么说?
问题补充:我也觉得早熟是确实,但早衰却好像没有,事实上在不同的时...
全部展开
百度知道 > 教育/科学 > 学习帮助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为什么钱钟书说中国诗早熟且早衰?
悬赏分:3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6 天 2 小时
在钱钟书的《谈中国诗》中,有一句是“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所以,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为什么钱钟书会这么说?
问题补充:我也觉得早熟是确实,但早衰却好像没有,事实上在不同的时期诗歌的形式都有着不同的发展,并不能说是早衰,可是这是我们老师布置的题目,我晕啊
提问者: 千叶凌月 - 中级魔法师 四级
我来回答:
回答即可得2分经验值,回答被采纳可同步增加经验值和财富值
您还可以输入字
输入内容已经达到长度限制
插入地图 插入图片
参考资料:
匿名回答 积分规则
回答 共 4 条
这要看出题者的想法
〖转〗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
午后,一个国内部的哥们来取件的时候忽然神经兮兮地凑过来问我:“劼人,你是不是写过一个文章,叫《寂静钱钟书》?”我狠狠地点了一下头:“恩!”心想,我挤进花心社之前拢共没写过几篇公开发表的反动言论,竟然被人逮个正着,要头一颗要命一条吧。
“啊~~~~真的是你写的吗?”那哥们忽然呈竖直运动状。
“……恩……是……我……写……的……”我心里有点发毛,像椅子背上慢慢靠过去。
“啊~~~~真的吗真的吗?”那哥们脸部表情开始抽搐——“你知道你的文章害了多少考生吗?”
“?”我已经缩到椅子的角里了,再缩就变成椅子了。
“你的文章是福建省2009年高考的阅读题!真难!”男生全身的肌肉都在抽搐!
天,我刚想以死明志,忽然觉得这年头假新闻不要太多,赶紧百度。谁知……(此处省略500字,请直接看附1)1个小时后,我坐在电脑前,开始做用我的文章出的高考题。
选择题,5选2,我只答对了一个。而另外一个被我认为说出了我这个作者内心最真实意图的选项,竟然是“错”的。
两个问答题,出题老师比我更好得理解了我写的文章的意思,把我写作时根本没有像到的内涵都表达出来了,将我的文章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好”了。我的文章在出题老师这种高超的二次加工艺术中,就变成能“代表先进文化”的了。很好很强大。
做完题目,我对了对答案,除了第一个选择题,我拿了1分外,其余全错。
如果说韩寒不会做自己文章出的高考题,那是因为他没上过大学,文化不够的话。那我只能说我要回清华一头撞死,愧对母校对我四年的培养了。
我的文章成了高考题,而我却不会做……
附1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寂静钱钟书
周劼人
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
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10周年。”
10年前,钱钟书安详离世。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如此寂静。”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只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即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他只要抱起书本,就能兴致盎然。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地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10年后的清华,10年后的12月19日,依旧是纸鹤飘飞,烛光摇曳,依旧只有师生们的心照不语。不时有人向钱先生的照片投来好奇的眼光:“这是谁?”
他一生淡泊,未曾想过要轰轰烈烈。但也正是在这种“寂静”中,他书写了后人无法想象也难以企及的波澜壮阔。我们往往只惊叹他“这个脑袋是怎么长的”,却总是忘了去关注他两耳不闻喧嚣事的用心苦读,以及,恪守完整人格的刚毅坚卓。
寂静,这是钱先生心底所愿。不要奇怪为什么他的离世和10周年纪念都如此寂寥,这正是他一生的格调。
一位热爱他的读者说:“这个世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是的,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
(选自2008年12月24日《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写路人对清华师生祭奠钱钟书先生的好奇,突出了他人对钱钟书的不了解。他人之所以不了解,是因为钱钟书清高孤傲,拒绝了一切媒体的采访。
B.不能被“赦”回京,继续留在干校,钱钟书夫妇依然平静。对于希望能够埋头读书、潜心治学的钱钟书来说,干校生活的缺憾只是“没有书”。
C.钱钟书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大师,他的人生本可轰轰烈烈而不“寂静”,但他从不想侧身大师之列,没有修筑名利的“围城”将自己“围”住。
D.题目“寂静钱钟书”,意味着文章要围绕各种人的“静”来写。如,写清华师生10年后纪念钱钟书先生,虽没有出现“静”字,但也暗示了“静”。
E.文章报道了清华师生的祭奠活动,写了钱钟书先生给人们带来的好奇、惊叹和崇敬,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和完整人格,给人以启迪。
13.文章倒数第二段加点词语“格调”的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4.文章的结尾说:“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钱钟书,但,是不是也因为这个时代不再寂静?”请结合全文,探究时代的“寂静”与产生钱钟书这样的大师之间的关系。(6分)
答:
回答者: 孟徳 - 武卒 三级 2009-10-25 22:41
他一家之言
中国诗确实比较早熟。鼎盛时期比世界其他地区早很多年,可能是因为中国古代太领先世界了,就像美国人现在说他的某些方面“早熟”似的。
但不是早衰啊
近现代世界的诗都“早衰”
其他文学形式取代诗歌了,诗歌无法表达复杂的社会现实了
也不便于交流
本人陋见
回答者: gong315 - 解元 五级 2009-10-25 23:00
他想说的!!!
回答者: 273240329 - 实习生 一级 2009-10-26 19:07
钱说的早熟是说中国诗先有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这是所谓的早熟。就是说中国诗一开始就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后发展到后来就愈来愈来衰败。一值到现代与当代简直就是。。。。。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