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法家,墨家的思想观点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05:37:45
儒家,法家,墨家的思想观点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儒家,法家,墨家的思想观点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儒家,法家,墨家的思想观点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启示
儒家
和谐社会的基础首先是诚信,难以想象缺少诚信的社会环境是和谐的,而诚信是发自内心的并且要随时约束的.每日自我反省,铲除不良的思想,正心诚意,从善如流;见贤思齐,闻恶厌之等等无不彰显出儒家思想的纯正端方与源远流长.借鉴和运用儒家思想是历史上每个时代共同产生的认识,是经历验证的正确选择;是符合中国人国情的理想座标,甚至是全世界共同学习的榜样.一九八九年世界诺贝尔奖得主齐集巴黎聚会时,曾得出惊人的结论:“人类如果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历久弥新、万古常青的,是有着无限的生命力的.不光在今天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即使在将来也会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是何等的光辉灿烂呀!
法家
众所周之,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体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当我们了解了先秦法家思想体系的构成后,一方面我们感受到了先秦法家思想的博大内涵,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从中汲取构建和谐社会的营养原料.
法家伦理思想中相关诚信的观念提醒我们的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政府要讲尤其要讲诚信,不断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不仅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条件.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只有政府诚信了,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是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政府只有诚信于民方能够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从而增强政府的治理能力.如果一个政府不讲诚信、政策朝令夕改、不负责任,那么它的政策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措施就得不到实施,进而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政府必须具备较高的公信力,才能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政府失信,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和根源,失信会破坏健康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影响社会的公平正义;失信会必然的弱化制度规范的作用,使人民的权利流于形式;失信也会必然导致一些政府的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的涌现,是滋生腐败、诱发社会不稳定的温床.从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诚信状况看,总体上是好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失信现象.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政府要不断强化诚信理念,模范践行诚信行为,加强诚信监督机制在内的制度建设等,唯有如此,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社会才能起好步、开好头.
我们知道,法家强调“以法治国”、“法不阿贵”、“任法去私”、“信赏必罚”,并将法、术、势相结合,希冀建立起一个有序的、稳定的、和谐的社会.法治社会应该是和谐社会的保障.现今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使法律充分发挥作用,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结合比较分析二者内在联系我们不难看出,法家法治思想的基本构成和今天我们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是吻合的,也就是抛开法家法治思想,和谐社会的要求都不能得到实现,民主会流于形式,公平正义会成为一句空话,安定有序只是一相情愿等等.一句话,法家法治思想是和谐社会要求得以实现的根本保障.从法制建设中看到了和谐社会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我们还可以从中西方历史发展情况的对比看到这一点,中国社会发展总是伴随着治乱交替所带来的动荡不安,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总会出现不和谐、不稳定的政治局面,这其中关键的原因在于缺少健全、稳定的法制约束,以及统治者长期把法治放于从属于礼治的地位所造成的.而从西方社会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社会体制、政治格局相对持续稳定,社会发展很少出现大治与大乱相互更替的局面,其原因也在于西方社会从诞生之日起便是崇尚建立法制观念的社会,法制建设由始至终贯穿于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礼教与法制的发展互为依附、并驾齐驱.
法家相关社会发展的思想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实践支撑.法家的历史进化论主张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撑,法家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和谐社会建设也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我们应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不能流于形式,也不可急于求成,不可能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主观的臆造.虽然法家经济发展理论是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为价值追求的,但他们具体的发展农业、工商业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客观强大了国家的经济基础,他们重视农业发展的政策,坚持农业为本的历史定位,同时也没有忽略和放弃发展工商业的观点,最终为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加强中央权威做出了重大贡献.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应该联想到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就绝不会构建起和谐社会,也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是建立在经济结构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上,也只有这样,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我们今天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合理配置且最大限度的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合力的社会状态.要促成这种状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不建设强大的经济基础,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空想.
墨家
墨子《经上》说:“体,分于兼也.”(兼,整体;体,部分.)《说》解释:“体:若二之一,尺之端也.”(尺,直线;端,点.)义即“个体是从全体分出来的”,这标出世界是一大全(兼),物类(体)是从大全分出,而个体(端)则是从物类分出,所以世界通体相关.从这种宇宙观引出的社会观是:社会是一整体,人类是一整体,所以个人(或国家)不能彼此相外,而应彼此相兼,这就是墨子的整体主义或集体主义.从这种整体主义产生的政治伦理或道德,则为“兼爱”,从这种整体主义产生的政治组织或体制,则为“尚同”.
“兼爱”是墨学的中心思想,墨子认为人们只有“兼相爱”才能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兼爱中》)
“兼则仁矣义矣”(《兼爱》).
仁.《经上》说:“仁,体爱也”.《说》解释:“仁:爱己者,非为用己也,不若爱马,著若明.”“体,分于兼也”,人类是兼,个人是从兼分出来的体.可见“体爱”者,则任何个人皆爱之也.任何个人皆爱之,则尽爱而无遗了.这就是墨子“爱无差等”的兼爱论.《说》则进一步阐明:人与我同出于兼,故爱人如爱己.爱己非为用己,则爱人亦非为用人.至于爱马者为用马也,故爱人不同乎爱马.爱人如爱己,己在所爱之中,是谓 “兼爱”.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这里所说的“兼爱”,就是把别人的国、家、身当作自己的国、家、身看待,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以孝论兼爱,墨子曰:“吾不识孝子之为亲度者,亦欲人爱利其亲与?意欲人之恶贼其亲与?以说观之,即欲人之爱利其亲也.然即吾恶先从事即得?若我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爱利吾亲乎,意我先从事乎恶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乎?即必吾先从事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兼爱下》)这段话以孝为例论述了爱无差等的思想.墨子认为必须先去爱别人的父母,别人才会返过来爱我们的父母.墨家“爱无差等”赋予每一个人以平等的爱人与被爱的权利、平等竞争及进取机会,这就是人格的平等.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信任就会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