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借书说的练习题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0:18:36
黄生借书说的练习题黄生借书说的练习题黄生借书说的练习题练习题1.按要求填空.(1)《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

黄生借书说的练习题
黄生借书说的练习题

黄生借书说的练习题
练习题
1. 按要求填空.
(1)《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_________.
(2)“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_____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_______意思.
(3)课文为了论证“__________”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1)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汗 塞 祖父 子孙
无论 夫人 强 假
惴惴 摩玩 已 若业
庋 姑 俟 异日
尔 好书 致 不与
形 切 通 籍
落落 素蟫 灰丝 卷轴
类 公 固
3、翻译句子
(1)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2)书非借不能读也.
(3)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4)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5)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6)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
(7)‘姑俟异日观’云尔.
(8)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9)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10)故有所览辄省记.
(11)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
(12)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13)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14)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15)为一说,使与书俱.
4、阅读理解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写作文章的目的.
(2)阅读第一段,作者如何论证论点的?
(3). 作者幼时借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
(4)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
(5). 第二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正面是______________,反面是______________.
(6) 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
(7)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如何论证论点的?
1、. (1)(参见课文注解①)
(2)叙事兼议论;说说.
(3)“书非借不能读”①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②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③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见下回
3、见下回
4、
(1)
(2)
(3) 作者的遭遇是“张氏之吝书”,“予固不幸而遇张”.黄生则是“予之公书”,“生固幸而遇予”.
(4).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5). 正面是幼年在借书不得后求书愈切的心理支配下,读书效率很高.反面是做官后藏书不少反而不读书.
(6). 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殷切期望.
作者的遭遇是“张氏之吝书”,“予固不幸而遇张”.黄生遇到的则是“予之公书”,“生固幸而遇予”.
(7) “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从三方面进行论述的:首先泛举历史上的例证,天子、官宦豪门和富有之家都是以书为装饰品,实际上并不读书.再以读自家所有的书和读借自别人的书,两种不同心理的对比来论说只有借来的书才能认真读的道理,并以自己切身的经历和体会加以印证.最后以自己当年的贫寒境遇和黄生相对照,使黄生感知能借到书读的幸运,以激励其勤奋读书的上进心.

1.“书非借不能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者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从哪几个方面着笔?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借来的东西,人们才会感到珍惜,本意就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很好的去阅读它。寓意是指,人总是会珍惜得来不易的东西。
  三方面:天子,富人藏书很多却不读和我幼时,黄生无书可读只能借书苦读的对比; 对假人之物和为吾所有之物不同态度心情的对比; “祖父积”与“子孙弃”的...

全部展开

1.“书非借不能读”,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作者为了阐述这一观点,从哪几个方面着笔?
  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只有借来的东西,人们才会感到珍惜,本意就是,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很好的去阅读它。寓意是指,人总是会珍惜得来不易的东西。
  三方面:天子,富人藏书很多却不读和我幼时,黄生无书可读只能借书苦读的对比; 对假人之物和为吾所有之物不同态度心情的对比; “祖父积”与“子孙弃”的对比 。
  2.作者说:"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答:不只是读书(这件事)是这样,世间的事都是这样(的道理)。 (拥有的常常不能很好地消受,这就是人的共性。所以说不只是拥有书籍是这样,天下所有的事情都这样!不能好好珍惜拥有的现成的!)
  3.第三段中作者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借书时“ 有所览辄省记 ”,做了官后却“ 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这样的目地是 :将自己做官前与做官后对书的态度对比,有力的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