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0:35:43
《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
《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
《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
《中国人的心灵》读后感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人似乎总是被无形的枷锁锁住,有一些是锁在身上,让中国人做不得不做的事,说不得不说的话;有一些是锁在心上,让中国人不自觉地受到前人的影响,被“经典”所左右;还有一些是深深地锁在每个人得脑海里,让中国人的思想只会追溯过去,不会开拓未来,或者说只会把前人的思想钻研得更深,而不会对未知的世界探索得更广.
读完经典,掩卷而思,我十分震惊于中国灿烂的文化,同时也震惊于中国科学的落后,到底在千百年来,是什么锁住了中国人的心灵?到底是什么埋藏了那么多的奇思妙想乃至于今天的科技滞后?在读了《中国人的心灵》之后,我心中隐约有了答案——那禁锢中国人的心灵的枷锁,便是惰性——心灵的惰性.
何为惰性?在我所说的惰性中,并不是指懒惰,肉体上不愿意将思想付诸行动的惰性,而是对封建礼教的过于尊重、对经史典籍前人思想的过于依赖,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过于满足.
孔子不懒,他周游列国宣扬思想,杏坛讲学弟子三千,哪一件是一个懒惰之人能做出的事?然而,他周游列国宣传的是什么?是仁,是礼.礼,及恢复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将条条框框加诸人们身上,用礼来约束人们的思想,使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安康.好一个社会稳定!在我看来,这正是孔子思想上惰性的体现!有了稳定不变规则,人们便可以不用再创新出新的东西,只需老老实实照章办事即可.孔子们是伟大的实践家,而终究不是哪怕小小的创新者.然而若是将稳定的规则打开,用法律的锁来锁住人们的身体,同时允许并鼓励思想的解放与开化,这样世界才会更宽广,视野才会更开阔.这是孔子们的惰性之所在!
古代的仕子们不懒,他们十年寒窗耗尽心血,金榜题名奋斗终身,哪一件是懒惰之人能做出的事?然而,他们学的是什么?是《诗》、《书》、《礼》、《易》、《春秋》,他们一生都是一个学习者,把前人的思想强加在自己头上,天天嘴里朗诵这四书五经,头脑里幻想着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他们一生的目标不是去研究,而是去学习.因为只有做官才能算作成功,而只有遵循前人已经确立的思想去“言”去“成文”,才是通过仕途的唯一道路.有些仕子目光狭窄,只能看见“学习——做官——管理人民”这一条路,而看不到“研究——发明——造福人类”这一条更为高尚的路,这自然是受到了儒家千年来思想法度的影响,暂且不提.即便有些仕子能够明白从政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可他们也别无选择,更无意反抗,只是随波逐流顺从大溜地去做一个不出格的“官”.他们是终生的学习者,而终究不是一个哪怕小小的探索者.这便是仕子们的惰性之所在!
人民更不懒,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努力劳动挥洒汗水,哪一件是懒惰之人能做出之事?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中国人民多数是对朝廷听之任之,只要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会满足,不会反抗.直到饿的忍无可忍了,才会去寻找机会,发动起义,然而这种农民起义也多数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与思想纲领而惨遭失败.中国古代的人民受统治阶级的严酷压迫和剥削,思想被统治阶级禁锢,一生都在为生存而挣扎,唯一的理想就是让子孙读书做官,为朝廷效力,忠于皇上,沿着一条由统治者既定的大众生存模式,一代一代地默默无语地忍耐地生活.这应该算是被统治者愚民政策导致的惰性之所在!
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延续到了今天,虽然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却在近代面临科学落后,遭受各种凌辱.其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所崇尚的经典文化某种意义上是禁锢人们思想的文化;古代中国的官员是沿袭了传统文化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封闭”型人才;中国的人民是愚民政策的受害者;这种安分守己,每个人都坚守着心中的“礼、法”的现状是多么禁锢一个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当西洋人大踏步地迈向世界时,我们却仍然闭上双眼,让机器内部运转,不遗余力地把想侵入内部的人、事、思想统统排出体外.这,也恐怕就是中国近代百年来受到欺侮的根本原因吧!
看了“中国人的心灵”一书之后,我有了一种深深的感触:所谓自由之思想、创新之灵魂,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壮大是多么地重要.而这自由之思想、创新之灵魂都应该服务于人民,而不是服务于封建的统治者,这才是我们中国人应该重点谨记在心灵深处的吧.
你好,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