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的由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21:39:40
2月2的由来2月2的由来2月2的由来“二月二龙抬头”正式形成民俗节日是在元朝.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农业收成起着决定作用.这个节日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够的雨水,为秋天的丰

2月2的由来
2月2的由来

2月2的由来
“二月二龙抬头”正式形成民俗节日是在元朝.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气候的好坏对农业收成起着决定作用.这个节日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春雨的企盼,希望春天有足够的雨水,为秋天的丰收打下基础.
为什么要“二月二”才龙抬头呢?因为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这时阳气上升,大地复苏、草木萌动,农民们就要春耕、播种了,非常需要土壤湿润,保有水分.这时若是天公降雨,真是太宝贵了,所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从节气上说,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这是个既需要雨水,又可能有降雨的时期,人们多么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为什么是龙“抬头”呢?因为二月初处于惊垫前后,蛰伏一冬的各种动物又恢复了活力,该有所活动了.龙抬头了,意味着龙也行动起来了,要履行它降雨的职责了.不过,这种说法是一般人对“二月二龙抬头”的通常解释,通俗易懂.然而对于“龙抬头”还有古代天文学方面的解释,这往往被人忽略.
古人以为地球是不动的,是太阳在运动.早在春秋时期甚至更早,人们就把太阳在恒星之间的周年运动轨迹视为一个圆,称为黄道.再利用某些恒星把这个圆分为28个等分,形成28个区间,称为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把这28宿按照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平分,每个方位便有7个宿.对这28宿,都给它们起了名字.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角、亢、氐、房、心、尾、箕,它们构成一组,称之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象征龙的头角,亢宿是龙的颈,氐宿是龙的胸,房宿是龙的腹,心宿是龙的心,尾宿、箕宿是龙的尾巴.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至二月初,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说文解字》在解释“龙”字时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都是指这苍龙7宿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条动物之龙在变换.“春分而登天”是指春分时期,角宿开始出现在天空,东方苍龙初露头角,即是龙抬头.
中国远古对龙的崇拜信仰一直延续下来,把龙视为管雨水的动物神越来越明确,所以《左传》桓公五年说:“龙现而雩”,是说惊蛰以后龙就要出现了,这时要举行祈求降雨的祭祀.战国时的地理、神话著作《山海经》中也说,应龙居处在南方,“故南方多雨”,而烛龙“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也就是经常招来风雨.由于想象中的龙能腾云驾雾,于是迷信龙能给人带来祥瑞,来到人间便可以化身为帝王天子,以致把皇帝称为真龙天子.
直接借助龙的形象举行求雨活动的最早记载,见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书中提到舞龙求雨的活动.在汉代画像石上也刻有“戏龙”的舞蹈场面.这些都可以看作后世耍龙灯的滥觞.
唐朝人已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口小底大的量器)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不过,唐宋时的这些“二月二”活动并没有和“龙抬头”联系在一起.
到了元朝,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元大都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若包饺子,则称为“龙牙”.总之都要以龙体部位命名.
元朝以后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各种民俗活动记载便多了起来.人们也把这一天叫作龙头节、春龙节或青龙节.清末的《燕京岁时记》说:“二月二日……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这时不仅吃饼吃面条,妇女还不能操做针线活,怕伤害了龙的眼睛.《辽中县志》记载民国时当地二月二的民俗说:“二月二日,俗称龙抬头.晨起以竿敲梁,谓之敲龙头,意谓龙蛰起陆,盖时近惊蛰之期.农家咸以粗米面作饼及馒首而为早餐.妇女于是日为童孩剃头,盖取龙抬头之意云.”这是辽宁地区的民俗,清晨要用长竿敲击房梁,把龙唤醒.同时也制作一些面食吃.
除了吃面食外,还有引水入宅的活动.清人《宛署杂民》说:“都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蜓布入宅厨,施绕水缸,呼为引龙回.”这种活动是在节日清晨,人们把草木灰、谷糠等自河边、井边一路撒来,直到家中的水缸边,以求风调雨顺.仅仅有降雨还不放心,必定要把水引入家中,让雨降在自家的田地里,方才如愿.这正是小农经济意识的反映.有的地方还有耍龙灯的活动,也是求雨之意.讲求在这一天剃头,是很多地方的习俗.
明清以来,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明人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熏床炕,曰熏虫,为引龙虫不出也.”清康熙时的《大兴县志》记载,“二月二,家各为荤素饼,以油烹而食之,曰熏虫.”
为什么要熏虫?农历二月初天气渐暖,昆虫开始活动,有的虫子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的,所以这一天就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油煎食物、摊煎饼等办法,凭借烟气熏死虫子,这是一种讲求卫生的理念.在北方,如河北、山东、陕西等地还有吃炒豆的做法用来驱虫.人们将黄豆浸在盐水中一段时间,然后取出放在锅中爆炒,很快黄豆在锅中发出蹦响,以此惊动虫蝎,将之驱赶.至于有的文章提到北京有“二月二接姑奶奶”等民俗,这里就不用赘述了.
二月二龙抬头作为古代民俗的一种节日,如今已经基本上从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中淡化出去了.不过,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对于“二月二龙抬头”的一些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对龙的崇拜、“龙抬头”在古天文学上的唯物解释等等,是仍然具有研究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