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已知:∠B=∠C=90度,P是BC的中点,DP平分∠ADC,连接AP,求证∶∠DAP=∠BAP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19 16:03:52
如图,已知:∠B=∠C=90度,P是BC的中点,DP平分∠ADC,连接AP,求证∶∠DAP=∠BAP如图,已知:∠B=∠C=90度,P是BC的中点,DP平分∠ADC,连接AP,求证∶∠DAP=∠BAP

如图,已知:∠B=∠C=90度,P是BC的中点,DP平分∠ADC,连接AP,求证∶∠DAP=∠BAP
如图,已知:∠B=∠C=90度,P是BC的中点,DP平分∠ADC,连接AP,求证∶∠DAP=∠BAP

如图,已知:∠B=∠C=90度,P是BC的中点,DP平分∠ADC,连接AP,求证∶∠DAP=∠BAP
证明:作PM垂直AD于M.
∠B=∠C=90度,PD平分∠ADC,则PM=PC;(角平分线的性质)
又PC=PB,故PM=PB;(等量代换)
所以,∠DAP=∠BAP.(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如图,已知:∠B=∠C=90度,P是BC的中点,DP平分∠ADC,连接AP,求证∶∠DAP=∠BAP 如图∠B=∠C=90°P是BC的中点 DP平分∠ADC 求证AP平分∠DAB? 如图1,已知角ABC=90°,△ABE是等边三角形,点P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如图1,已知∠ABC=90°,△ABE是等边三角形,点P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P与点B不重合),连接AP,将线段AP绕 浏览次数:507次悬赏分:20 | 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90°,AB=6cm,BC=12cm.动点P从点A开始沿AB边向B以1cm/s的速度移动,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C以3cm/s的速度移动.已知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点P到B或点Q到C时,P与Q同时停止运动. 已知,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90°,AB=7,AD=2,BC=3,AB上有一点P使得以P、A、D为顶点的三角形和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求AP的长 如图,已知∠B=∠C,AE//BC,试说明AE是∠DAC的平分线 如图,Rt△ABC中,∠C=90°,AC//y轴,BC//x轴,已知C(-1,1),AC=1,BC=2,P为线段AB上一动点,过P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90°.∠ABD=∠CBD,AB=BC,点P在BD上,PE⊥BC,PF⊥CD,AD=6,求四边形PECF的面积打错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90°。∠ABD=∠CBD,AB=BC,点P在BD上,PE⊥BC,PF⊥CD,若BD=10,P是BD的中点 如图,在△ABC,∠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的长不可能是 A.3.5 B.4.2 C.5.8 D7 如图,△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A、3.5B、4.2C、5.8D、7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的平分线与AD相交于点P,求证:PD+CD=BC图形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有一条斜线,为点P!P和B是连接的 如图,已知∠A+∠B=∠C+∠D,求证:AD‖BC 已知三棱锥p abc中,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C=BC=2,∠ACB=90°,AP=BP=AB,PC⊥A...已知三棱锥p abc中,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C=BC=2,∠ACB=90°,AP=BP=AB,PC⊥AC,(1)求证PC⊥AB(2)求二面角B-AP-C的余弦值 如图△ABC中∠B=∠C,AB=AC=12CM,BC=8CM,点D是线段AB的中点若点Q以2中的速度从点C如图,已知三角形ABC中,AB=AC=12厘米,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点P、Q是线段BC、AC上的动点,如果点P以2厘米每秒的速度由 如图1,已知∠ABC=90°,△ABE是等边三角形,点P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P与点B不重合),连接AP,将线段AP如图,已知∠ABC=90°,△ABE是等边三角形,点P为射线BC上任意一点(点P与点B不重合),连接AP,将线 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CB=90°,E是AD的中点,点P事BC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重合),EP与BD相...已知: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DCB=90°,E是AD的中点,点P事BC边上的动点(不与点B重合),EP与BD 如图,Rt△ABC,∠C=90°,∠B=30°,BC=8,D为AB中点,P为BC上一动点,连接AP、DP,则AP+DP的最小值是 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1,∠C=90°,两直角边a,b的和是12,如P点是斜边上的一个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面积是11,∠C=90°,两直角边a,b的和是12,如P点是斜边上的一个动点,PE⊥AC,PF⊥BC,连EF,探究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