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适应新课程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22:47:13
数学教师适应新课程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数学教师适应新课程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数学教师适应新课程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数学教师适应新课程应具备的几种能力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针的教学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需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以数学理论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二、积极钻研新教材,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入手,展现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议一议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学生会说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还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拥而上等,这时老师提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很自然地会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这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会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因为一群人蜂拥而上,就不会清楚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因此要遵守秩序“先下后上,前门上,后门下”.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如在学习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时,为了使机械与简单的内容变得有趣,我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学校乒乓球锦标赛结束,举行颁奖仪式,奖品是乒乓球.校长拿来一盒乒乓球,把其中半数加半个奖给第一名,把余下的半数加半个奖给第二名,再把余下的半数加半个奖给第三名,这时刚好这盒乒乓球全部分完.请你算一算这盒乒乓球共有多少个?这三名同学各获得几个乒乓球?,问题一提出,便引起学生强烈兴趣,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先用倒推的算术方法来处理:奖给第三名的是“余下的一半又半个,正好分完”,说明那一半也只有半个,他一共得一个乒乓球.奖给第二名的是“余下的半数加半个”,将他的半个放回盒中,这时盒中就有一个半乒乓球,而这“一个半”正好占一半,所以奖给第二名前,盒中有三个乒乓球.再将第一名的半个放回盒中,这时盒中有三个半乒乓球,这样原来盒中共有七个乒乓球.然后继续引导学生,利用我们已学过代数式,如果先用代数式表示每个同学分得的乒乓球,然后再抓住“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各分得的乒乓球之和等于校长总共拿来的乒乓球”这一等量关系即可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三、革新观念,创设宽松、和谐课堂的能力 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它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以学论教”,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地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四、适时反馈,体察教学行为的反思能力 反思,一般是指对过去经历的现认识,由于新课改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题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折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已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和总结,认识的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还要注意了解和分析自已在同行中同一领域处于什么水平,有哪些不足,通过向别人学习,对比反;思,取长补短;通过看资料,看教案等充实提高自已.总之,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已、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五、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了数学课堂,课堂教学单一化、程式化势必成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绊脚石”,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有机地编排在一起,具有强大的计算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对图形可以进行伸、缩、移、旋、切、补等变换,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内容形象化,增强其表现力,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得到刺激,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有时需要用较长时间写出一串长式子,画出图形或图像,有了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可以节省画图、擦黑板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讲授更多的内容,充实课堂,从而增加课堂信息密度,但也不能一味地盲从信息课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应处理好计算机速度“快”与学生学习“慢”的关系,任何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只是教师开展数学活动的工具,它必须依靠教师科学地设计、精心地组织,才能发挥它的效能.新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但同时也引发我们进行更多的思考,计算机进入数学教学,必将引发一声新的教育革命,并形成一个新的数学教育前景,广大数教师、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当成为这场革命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