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的内容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13:43:26
诚实守信的内容有哪些?诚实守信的内容有哪些?诚实守信的内容有哪些?“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规范,也是革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诚实守信”也不断赋予体现时代

诚实守信的内容有哪些?
诚实守信的内容有哪些?

诚实守信的内容有哪些?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规范,也是革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诚实守信”也不断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涵. 在先秦,所谓“诚”主要是指“诚实”、“真诚”和“忠诚”,要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一致,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诚于中、形于外”,就是要“勿自欺”、“勿欺人”.所谓“信”,主要是“真实”、“诚实”和“信守诺言”,强调一个人要“言必信”,要“言而有信”等.后来,思想家们往往把“诚”和“信”相互通用.东汉的许慎在他所著的《说文解字》中说,“诚,信也”,又说“信,诚也”.由此可见,“诚”和“信”,不论是单独使用或相连使用,在古代,表示的大体是同一个意思. 孔子作为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 相关书籍
  做人的基本条件.他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认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信则人任焉”).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大车辕端与衡相接处的关键),小车无皔(小车辕端与衡相接处的关键),其何以行之哉!”这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失去“信”,就像车子没有轮中的关键一样,是一步也不能行走的.孔子在谈到统治者怎样才能得到老百姓信任时说:“民无信不立”,如果一个国家对老百姓不讲诚信,就必然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只有对老百姓讲诚信,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古人认为,在为人处事中,“谨而信”(谨慎和诚信)、“敬事而信”是最基本的.《春秋谷梁传·僖公22年》中记载:“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孟轲把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五个原则,“信”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他所说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先秦以后的思想家们,都把“诚”和“信”作为立身处世的基本道德要求.宋明道学家们,对“诚”赋予了更重要的地位.周敦颐把“诚”提到“五常之本,百行之源”的高度;朱熹说:“诚者,至实而无妄之谓.”陆象山则强调“忠信”,认为“忠者何?不欺之谓也;信者何?不妄之谓也”,“人而不忠信,何以异于禽兽者乎?”从上述这些思想家的言论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中,“诚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关书籍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进一步加深和丰富了对“诚信”的认识,把“诚信”提高到党的建设的高度.毛泽东同志提出“实事求是”之后,在《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一文中还提出,我国人民要努力工作,要“老老实实,勤勤恳恳,互勉互励,力戒任何的虚夸和骄傲”.周恩来同志强调要“老老实实,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稳步而又勇敢地前进”.刘少奇同志多次强调“大力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坚决反对弄虚作假”.邓小平同志也着重指出要“实事求是”、“老老实实”,反对“说空话、说假话、说大话”,要求必须杜绝这种“恶习”.这一切,都充分说明,“诚实守信”、“老老实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不但是传统美德的要求,也是革命传统的重要要求.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诚实守信”具有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容,其现实意义更加重要. 现在胡锦涛总书记讲的“八荣八耻”中就说到:“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需要,人人都应以诚实守信为荣.
  编辑本段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时提出,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也指出,“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明确提出在道德建设中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指导思想,这是对我国当前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论断,是针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实际情况和问题而得出的一个有针对性的结论. “诚实守信”是当前道德建设的重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建设,是一个包括道德核心(为人民服务)、道德原则(集体主义)和各种道德规范的庞大体系.这个体系涵盖了道德生活的所有方面,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大领域中各种人伦关系的要求.在“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中,更突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10个基本规范.为什么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道德建设时又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呢? 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道德核心、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 诚实守信
  ,并能把它付诸实践.道德教育不但要使人们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更重要的是,要以诚挚、真实的态度,把道德要求化为自己的行动.古人认为:“履,德之基也”(《周易·爻辞下》),“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荀子·大略》),把能否实践道德作为道德建设的根本.因此,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道德的核心、原则和规范,是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能否收到实际效果的决定环节.能够做到“诚实守信”,身体力行道德规范,我们的道德建设就必然取得愈来愈大的进展;不能做到“诚实守信”,我们的道德建设就会沦为空谈,人们的素质也就不可能得到提高.在当前,我国一些地方的道德失范现象,归根到底,都是同失去了“诚实守信”有重要关系,而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从加强“诚实守信”的建设入手. “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以老老实实的态度来履行道德规范的要求,这可以说是加强道德建设的卓识远见. “诚实守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改善社会风尚、保障经济秩序良性运行的支撑.加强诚信建设,日益成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所谓“诚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不弄虚作假,不隐瞒欺骗,不自欺欺人,表里如一.所谓“守信”,就是要“讲信用”、“守诺言”,也就是要“言而有信”、“诚实不欺”等等. “诚实守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来说,它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一种信誉,一个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对一个国家和政府来说,“诚实守信”是“国格”的体现,对国内,它是人民拥护政府、支持政府、赞成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对国际,它是显示国家地位和国家尊严的象征,是国家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也是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的标志.从经济生活来看,“诚实守信”是经济秩序的基石,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和一种“无形的资产”;从政治道德来看,“诚实守信”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品性”,是“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体现,是一个从政者必须具有的“道德品性”和“政治素质”;从人际关系来看,“诚实守信”是人和人在社会交往中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一个人最主要的道德品质,人们在交往中,相互信任是相处的基础,其关键就在于“诚实守信”.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实守信”在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建设和道德风尚等各个方面,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寄希望于政治上的“诚实守信”;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迫切要求“诚实守信”;人民群众的相互交往,热切地呼唤“诚实守信”;社会的道德失范,亟需“诚实守信”来予以匡正.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诚信建设体现了“法治”和“德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辅相成. “诚实守信”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 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又是一种契约经济.因此,如何保证契约双方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一方面,我们强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市场的“秩序”;同时,我们还必须用道德的力量,以“诚信”的道德觉悟,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不仅靠对违法者的惩处;更重要的,要使大多数参与竞争的人,能够成为竞争中的守法者,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没有道德教育,没有荣辱观念,没有羞耻之心,都信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价值观念,人们就会想方设法以各种手段获取利益,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无法进行.社会失去了“诚实守信”的道德基石,失去了“诚实守信”为荣、“背信弃义”为耻的舆论氛围,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是根本无法建立起来的.“法治”和“刑罚”着重于惩罚那些已经违法犯罪的人;而道德教育和“德治”则着重于对违法犯罪前的教育和预防. 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在最大利益的诱惑与驱动下,只有使参与竞争的大多数人自觉守法,才能够避免“法不责众”的混乱局面,才能真正发挥法律的作用,才能保证市场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诚实守信”对克服“市场”的消极方面和负面影响、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前发展,有着特殊的指向作用. 我国“市场”发展中的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滋生,已经在对我国的市场经 诚实守信
  济秩序,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经济交往中,假冒伪劣、欺诈欺骗、坑蒙拐骗、偷税漏税的歪风,制约着经济的发展.统计、审计、财务、会计工作中,也出现了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无中生有、以假乱真的腐败现象.的确,由于欺骗欺诈现象屡禁不止和不断蔓延,已成出现了所谓“信用缺失”、“信用危机”的现象,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大“公害”.这种情况,是不可能仅仅靠“法治”来解决的,它还必须通过社会主义的“诚实守信”教育和社会主义正确价值导向来引导和克服. “诚实守信”是一切职业道德的“立足点” 在公民道德建设中,把“诚实守信”融入到职业道德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使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能在各自的职业中,培养诚实守信的观念,忠诚于自己从事的职业,信守自己的承诺.“职业道德”总的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而“诚实守信”是其中的“立足点”. 一个政府的干部、一个国家的公务员,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一言一行,应当切实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上级、对下级、对老百姓“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如果对上虚报成绩、弄虚作假,隐瞒缺点、掩盖错误;对下只说不做、言而无信,说的是为人民服务,而做的是为自己的升官发财着想,就必然走向腐败. 一个企业的工作人员,如果能够树立起“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的形象,企业就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一些企业之所以能兴旺发达,走出中国,在世界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尽管原因很多,但“以诚信为本”,是其中的一个决定的因素;相反,如果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和不讲信用,尽管也可能得利于一时,但最终必将身败名裂、自食其果.在前一段时期,我国的一些地方、企业和个人,曾以失去“诚实守信”而导致“信誉扫地”,在经济上、形象上蒙受了重大损失.一些地方和企业,“痛定思痛”,不得不以更大的代价,重新铸造自己“诚实守信”形象,这个沉痛教训,是值得认真吸取的. 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不论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中,都要忠于职守、热爱专业、认真负责、老老实实,决不能敷衍塞责、虚华浮夸、弄虚作假、得过且过.“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更是一种“高尚人格”,每一个教师,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来教育学生,而且要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启迪学生、感召学生.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决不能为了追逐“名利”而弄虚作假,而应当以“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来启迪学生,通过潜移默化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汉代的著名思想家杨雄在他的《法言》中说:“师者,人之模范也”,提出了教师在“做人”上的“模范”作用,强调了对教师的道德品质的要求.从一定意义上,教育者的“身教”比“言传”更为重要.“身教重于言传”,“身教高于言传”.每一个教师,不但要以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来传授知识,更要以自己的“道德品质”来感染和激励学生. 同样,不论从事任何职业,我们都要把“诚实守信”融入到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之中,使其成为一切职业道德的“立足点”,提高职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编辑本段建设途径
  “诚实守信”建设,还必须建立相应的“诚信机制”,如必要的规章制度和赏罚;加强对“诚实守信”者的奖励、褒扬和对“失信”者的惩罚与贬斥;建立各种形式的诚信档案,及时把个人、企业、团体的诚信与失信记录公诸于世;运用现代化的各种传媒手段,形成浓厚的“诚实守信”舆论氛围等,使“诚实守信”能够深入人心,形成风气.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时代里,诚实守信是每个人必备的素质,每个家庭都应该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诚信心,让孩子拥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获得真诚的朋友和友谊,将来在事业上才能得到更好的合作伙伴和他人的支持.
  编辑本段家庭教育
  诚信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无诚则无德,无信则事难成.聪明而睿智的家长们,一定能领悟到诚信教育的作用和真谛,那么就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吧.播下诚信的种子,给孩子以力量和耐力,赢得诚信这张人生的通行证! 教子智慧:培养孩子诚信从点滴做起 培养孩子诚信的品质,它既要求家长有长期坚持的耐心,与时俱进的细心,又深深扎根渗透于日常生活的琐碎点滴中,贯穿家庭生活和亲子成长的全过程. 家长应从小就要求孩子说真话,不说假话;做错事时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能及时改正;不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还;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针对社会上那种坑蒙拐骗的行为,父母要态度鲜明地进行批判,要让孩子坚信,这种弄虚作假的行为是必将受到惩罚的.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能成为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与孩子共同阅读一些有关诚信的图书,讨论有关诚信的话题;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感受诚信,思考诚信. 总之,父母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塑造孩子的诚信之心. 教子智慧:为孩子做诚信的榜样 诚实守信 父母要培养一个有责任心,以诚待人的孩子,就要以身作则,做诚信的表率.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动对孩子来说是无声的语言,有形的榜样. 曾子是我国着名的思想家.有一次,他的妻子去街上买东西,独生儿子哭闹着一定要去.可曾子妻子嫌麻烦,就随便哄他一句说:“你在家玩吧!等妈妈回来给你杀猪吃.乖!”儿子果然不哭闹了,等着吃猪肉. 妻子回来后,曾子拿起刀就去杀猪.妻子感到很奇怪,就问丈夫:“咦,今天又不是过年过节的,你杀什么猪呀?” 曾子回答说:“不是你自己说回来后要给儿子杀猪吗?” “哎,我是哄孩子玩呢,你怎么当真了,应付一下就算啦.” 曾子严肃地说:“孩子可不是开玩笑的对象.他小,不懂事,凡事都要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如果父母说话不算数,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会认为人是可以欺骗的,转而去欺骗别人.如此一来,孩子骗人就成为父母教的了.而且,你骗了孩子,孩子以后就不再相信你了,你说的话他还听吗?”曾子的妻子恍然大悟. 父母的这种诚信行为直接感染了儿子.一天晚上,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做什么,儿子回答:“我从朋友那里借书简时说好要今天还的.虽然现在很晚了,但再晚也要还给他,我不能言而无信呀!”曾子看着儿子跑出门,会心地笑了. “ 人无信不立”,为了培养孩子的诚信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诚信,不要说话不算话.因此,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不能兑现,应及时向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设法兑现自己的承诺.如父母言而无信,一而再,再而三,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认为说了话可以不算数,慢慢地他们也会这么做. 教子智慧:营造诚恳、互信的家庭氛围 父母要做有心人,为孩子创造愉悦的讲诚信的氛围,以感染孩子的心灵.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信任.孩子尽管年龄小,但他同样会体会到家长对他的尊重和信任.要知道从小受到尊重、信任的孩子,会更加懂得怎样去尊重、信任别人和怎样得到别人的信任. 在有些家庭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情况:面对孩子说谎,父母不分青红皂白就加以苛责、训斥,甚至打孩子.有些孩子本来不想说谎,不敢欺骗父母,但畏惧于严厉的家庭环境,为了逃避惩罚,也为了让自己少受点皮肉之痛,于是编造了各种各样的谎言.基于这种情况,做父母的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在认错时,就不要再给孩子施加精神上的压力.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告诉孩子说谎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告诫孩子说谎或许能让你一时蒙混过关,但迟早也会让他人发现事情的真相,等真相大白之后,不仅会让你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还会失去老师、父母、同学、朋友对你的信任,久而久之,别人就不愿意再跟你接近了.这样的话,孩子便会在愉悦互信的氛围中受到启迪,讲诚信的意识也就会逐步培养起来. 教子智慧: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 有位美国学者,他到监狱里面去访问50个罪犯,研究他们是怎么犯罪的.他发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有一个罪犯说他是从撒谎走向犯罪的.他为什么要撒谎呢?他小时候,家里面兄弟姐妹好几个,有一次分苹果吃,其中一个苹果又大又红,孩子们都想要那个大红苹果.老大说:“妈,大的红苹果给我吃.”妈妈瞪他一眼说:“你不懂事,你怎么带头吃大的呢?” 这个罪犯回忆说,当时他观察发现,谁越说要,他妈妈就越不给谁,谁不吱声或说了反话,谁就最有希望得到.这时他就撒谎说:“妈妈,我就要最小的苹果.” 妈妈说:“真是个好孩子,就把大苹果给你.”哎呀,好家伙,说假话可以吃到大苹果!啊,越想要就越不说,到时候,你“表现好”就可以得到.孩子为了吃大苹果,所以就说假话,你看这就是妈妈的失误.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不喜欢撒谎的孩子.但是,许多孩子却表现得不如人意.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后天的某种需要引起的,比如为了满足吃的、玩的需要甚至是为了逃避受批评、受惩罚,这些都助长了孩子撒谎的恶习. 父母应该认真分析孩子的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的部分.而满足孩子的时候应该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要分析孩子的需要,认真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而不要以成人的想法推测孩子的心理.当孩子向父母讲述了他的需要后,父母应该跟孩子一起分析,让孩子明白哪些是合理的、正确的,然后及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对于不合理的需要,则要对孩子讲明道理.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还小,或者觉得事情无关紧要就放纵他们.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不断地强化不良行为,形成不良的品格,最终影响到他的人生.
  编辑本段典型事例
  中国古代诚信小故事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 商鞅
  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