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7:59:54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提纲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提纲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提纲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P2-7)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中复习提纲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P2-7)
1、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了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类人猿分别是: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
3、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4、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化石是距今300万年前的露西少女化石.该时期的古人类会使用简单的工具,距今175万年的东非人时代的古人类会制造简单的工具.
5、促使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的原因(环境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
6、森林古猿下到地面生活后,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身体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一代的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前肢则解放出来,臂和手逐渐变得灵巧,能够使用和制造工具.
7、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并且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从而提高了制造工具的能力;复杂而精巧的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又促进了脑的发达,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
8、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根本区别是:运动方式不同(臂行-直立行走);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9、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属于观点.
第二节 人的生殖(P8-13)
生殖概念: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就是种族延续的过程.
1、男性生殖系统由精囊腺、前列腺、输精管、尿道、阴茎、附睾、阴囊、睾丸等组成.
精囊腺、前列腺:分泌黏液.输精管:输送精子.尿道:排出精液和尿液.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阴囊:保护睾丸和附睾.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成.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
4、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5、精子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精子:小,似蝌蚪,有长尾,能游动 卵细胞:球形,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细胞质中的卵黄为胚胎初期发育提供营养.
6、生殖过程:
(1)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的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此过程叫做受精).
(2)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3)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开始呈现人的形态.
(4)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每时每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的.
(5)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从形成受精卵开始到胎儿发育成熟大约需要38周左右的时间.
第三节 青春期(P14-17)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
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的器官功能明显增强.
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3、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1)遗精:男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精液是由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所分泌的黏液组成,呈乳白色.(2)月经:女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形成原因:卵巢和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有关.这都是正常现象.
4、进入青春期后,男、女孩第二性征出现:
男性:长喉结、变声、出胡须、出现腋毛阴毛、阴茎睾丸发育等.
女性:乳房发育、臀部变圆、出现腋毛阴毛等.
5、青春期的心理: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又有依赖性.
6、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常表现为从初期的与异性疏远,到逐渐愿意与异性接近,或对异性产生朦胧的依恋,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变化.
7、青春期是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学知识、长才干、树立远大理想、塑造美好心灵的关键时期.应当集中精力,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同学间相互帮助,与师长密切交流,健康地度过人生的金色年华.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P18-25)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营养物质.(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
2、三大能源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是糖类,主要的备用能源物质是脂肪,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细胞受损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4、水:约占体重的60%~7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5、无机盐: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缺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
6、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缺维生素A(夜盲症、皮肤干燥);缺维生素B1(脚气病、神经炎);缺维生素C(坏血病,牙龈出血);缺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同缺钙一样,缺钙应该同时补充维D.
7、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以外复杂的糖类,包括纤维素,果胶等.
8、膳食纤维有很大的作用,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和排空;可以减少患大肠癌的机会;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预防糖尿病和维持正常的体重.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P26-31)
1、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2、消化系统的组成:是由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及肠腺)组成.
3、消化道各器官的功能
(1)口腔:牙齿能咀嚼食物,舌能搅拌食物.(2)咽、食道:吞咽食物及食物进入胃的通道.(3)胃: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4)小肠:通过蠕动,促进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并将剩余物推向大肠.(5)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6)肛门:粪便排出的通道.
4、消化腺
(1)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内含唾液淀粉酶;(2)胃腺能分泌胃液,内含胃蛋白酶.(3)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4)胰腺分泌胰液(5)肠腺分泌肠液.胰液和肠液含各类消化酶.
5、三类物质的消化:
(1)淀粉(糖类)经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一小部分被分解成麦芽糖;麦芽糖经小肠,在胰、肠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可直接吸收的葡萄糖.
(2)脂肪经小肠,在胆汁的乳化作用下分解为脂肪微粒(此过程为物理变化)、再在胰肠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3)蛋白质经胃、小肠,在胃蛋白酶、胰肠蛋白酶的作用下(先分解成肽),再分解成可直接利用的氨基酸.
6、成人的小肠一般5----6米长,小肠内表有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内表面积.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也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课外补充资料: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淋巴管 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P32-39)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2、“平衡膳食宝塔”从塔基到塔顶依次是谷类、蔬菜和水果类、鱼肉类、蛋奶类、油脂类.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做到:(1)每天均衡地吃“平衡膳食宝塔”中的五类食物;(2)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3)早、中、晚餐摄入的能量分别占30%、40%、30%.
4、食用蔬菜水果:要用清水浸泡、冲洗,也可以削去外皮.
5、买肉要看肉是否是检疫合格的.厨房和炊具经常保持干净,才不会污染食品.判断食品是否过期要看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6、购买包装食品时,要关注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厂址等.
7、在我国,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由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组成,象征和谐的生态系统.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P40-44)
1、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
3、呼吸道的作用:
(1)保证气体流通:有骨或软骨作支架.
(2)对空气进行处理,使达到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尽量确保环境空气的新鲜、清洁):鼻内生有鼻毛----清洁空气;鼻腔内有黏膜,可分泌黏液-----清洁和湿润空气;气管壁内有纤毛及腺细胞(纤毛摆动使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形成痰,通过咳嗽排出体外;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湿润,并能抵抗细菌、病毒等物质.)鼻腔内的毛细血管-----温暖空气.
3、哮喘:支气管类疾病.常因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引起.患哮喘时,由于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变窄,病人表现出呼吸困难.
4、肺炎:由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表现出发烧、胸部疼痛、咳嗽、呼吸急促等.
5、尘肺:长期在粉尘较多的场所工作的人易患的一种职业病.患者后期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目前无较好的治疗.
6、吞咽与呼吸的关系:食物和气体都要经过咽,通过咽后,食物进入食道,气体进入喉.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呼吸时,会厌软骨抬起,使气流畅通无阻.(边吃边笑时,会厌软骨抬起,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严重时使人致死.)
7、声音的发声部位:喉部的声带震动所出.、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P45-49)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一分钟大约呼吸16次.
2、吸气、呼气时各结构变化情况:
(1)吸气时隔肌收缩,肋骨间肌收缩,隔顶部位置下降,胸廓上下、左右径增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肺内气体压力减小,外界压力比肺内气体压力大,于是气体被吸入.
(2)呼气时膈肌舒张,肋骨间肌舒张,膈顶部位置上升,胸廓上下、左右径减小,胸腔容积减小,肺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外界气体压力小于肺内气体压力,于是气体被排出.
3、气体交换过程:吸气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
4、进入血液中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最后进入细胞内的线粒体被利用.
5、肺具有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数目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6、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P50-55)
1、血液的成分: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2、血液的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氧,同时将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3、血浆的成分:由水、血浆蛋白、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等组成.
4、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5、三种血细胞: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
6、红细胞:两面凹的圆饼状,数量最多,成熟后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血呈红色的原因),其特性是在含氧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缺少时表现为贫血症状.
7、白细胞:数量最少,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功能主要是吞噬细菌.增多表示身体炎症.
8、血小板:体积最小,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功能主要是止血和凝血作用.少了血液难凝固.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P56-59)
1、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一般分布较深.
2、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的血管.管壁较薄,弹性较小,血流速度较慢,有些分布较深,也有些分布较浅.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静脉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内径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4、三种血管比较 动脉

静脉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流向:心脏到全身 全身回心脏 连通最小的动静脉
管壁:厚 薄 最薄
管腔:小 大 最小
流速:快 慢 最慢
血压:高 低 最低
3、如何识别三种血管:动脉(离心流动,流速快,逐渐分支,变细);静脉(向心流动,分支逐渐合并,变粗,流速慢).毛细血管(壁薄,单层细胞组成,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P60-68)
1、心脏的位置:位于人体胸腔的中央偏左下方,在两肺之间,大小与自己的拳头差不多.主要由心肌(肌肉组织)构成.
2、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回收来自肺部的血液.
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将血液泵自全身各处.
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回收来自全身各处的血液.
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将血液自肺部.
上心房,下心室;上下相通,左右不通;心房薄,心室厚,左心室最厚.
左侧收集来自肺部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自全身;右侧收集来自全身其他部分的血液,并将这些血液泵至肺部.
3、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房室瓣、动脉瓣.
4、血液循环的概念和途径:
概念: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
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
氧、营养物质
二氧化碳等废物

二氧化碳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
上、下腔静脉
全身毛细
血管网
组织
细胞


肺部毛细
血管网
血液循环途径图解
5、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液.
6、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医生常用“收缩压/舒张压(千帕)”的形式来表示血压.健康成年人的范围12~18.7千帕/8~12千帕.
第四节 输血和血型(P69-71)
1、成年人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2、一次失血量超过1200毫升,就会发生生命危险,一次失血超过800—1000毫升,就会出现头晕、心悸、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和血细胞,可以在短期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的.
3、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得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
凝集:红细胞遇到某些血浆时出现红细胞黏结在一起的现象.
4、输血的原则:输入同型血.O型血型可以少量输血给其它三种血型的人;AB型的人可以少量接受其它三种血型的输血.
某人的血型
A
B
AB
O
可接受的血型
A、O
B、O
AB、A、B、O
O
可输给的血型
A、AB
B、AB
AB
O、A、B、AB
可这样记:AB为富人,收入大,支出小.O为穷人,收入小,支出大.A、B除了同型间输、献血,还分别接受穷人O和捐给富人AB.
5、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