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阶段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3:10:40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阶段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阶段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史阶段
十八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矛盾日益上升为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法国资产阶级为了准备夺取政权,同劳动人民结成联盟,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了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的“启蒙运动”.从哲学上看,法国启蒙运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十八世纪上半叶,自然神论反封建神学的斗争.第二阶段,十八世纪中叶以后,战斗的唯物论、无神论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
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哲学思想
这一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特点:高举“理性”旗帜,以自然神论的观点,着重从政治上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带有很大的妥协性和保守性.
一、孟德斯鸠哲学
孟德斯鸠(1689——1755)是大资产阶级思想代表,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向往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提出了著名的“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即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分立.
1、自然神论.他承认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但上帝创造世界之后不再干预世界,只能按照世界万物自己固有的必然规律而行动.这就否定了上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威.
2、地理环境决定论.他认为政治、法律制度主要是由自然地理环境——国土大小、气候、土壤等决定的.领土狭小的国家适于共和制;国土大小适中的国家适于君主政体;国土过大的适于专制政体.地理环境决定论不是从神出发,而是从人的现实生活环境出发,研究政治、法律.这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意义.但在理论上是片面的,错误的.
二、伏尔泰哲学
伏尔泰(1694——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大资产阶级的思想代表.他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用户君主立宪制,反对天主教会和宗教神学,并揭露了宗教产生的原因和反动社会作用,主张废除教会法庭,没收教会土地.
在哲学上:1、自然神论.在他看来,牛顿给物质世界描绘了一幅正确图景,即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在上帝的最初推动之后便按照自己的固有规律运动着.2、继承洛克唯物经验论,认为“一切观念都通过感官而来”,感觉是外界对象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3、向法国大力介绍了牛顿和洛克的哲学以及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三、卢梭哲学
卢梭(1712——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思想家,是小资产阶级思想代表.他提出了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理论,对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动员和鼓舞作用.
1、哲学思想.卢梭基本上是一位自然神论者,有一些唯物主义因素,但同时又仍未摆脱许多唯心主义有神论观念,还包含着二元论和不可知论的观点.他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宇宙的本原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永恒的实体,物质实体是消极的、惰性的,精神实体是积极的、能动的,宇宙万物的运动是上帝最初推动的结果,即物质运动的“第一原因”是上帝,但上帝不能创造或消灭物质.在认识论上,卢梭强调感觉经验,反对天赋观念论.他认为人的知识都是后天获得的.他把认识过程分为“感性的理解”和“理性的理解”,认为感觉比理性更重要.
2、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发展.卢梭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提出了他的社会历史观点.他认为人类的历史是一个从平等到不平等,再到平等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最初生活在“自然状态”中,人们之间没有任何社会关系,没有私有财产,人人自由、平等.随着生产的发展,财富的不断增加,出现了私有制,从此,人类便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的不平等的“社会状态”.私有制的确立带来了社会不平等.社会不平等的发展又经历了三个小阶段:其一私有制的确立以及由此产生的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其二富人组织政府,出现压迫者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其三政府权力腐化,变成专制统治,产生了主人和奴隶之间的不平等,封建专制制度仍是社会不平等发展的顶点,它必然转化为自己的反面——走向第三阶段的平等,因为人民有权用暴力推翻暴君的统治,建立自由、平等的“理想王国”.卢梭的这个社会发展观包含了辩证法的因素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萌芽.但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3、社会契约论.卢梭反对“君权神授”的神学政治观点,也反对十六、十七世纪流行的资产阶级君主专制理论,他从天赋人权的观点出发,提出一种比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政治学说.卢梭认为国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人民订立契约,组成国家,制定法律,目的在于保障自己的自由、平等,生命和财产等天赋权力;主权应属于人民,如果国家破坏了社会契约,篡夺了人民的主权,人民便有权推翻它;最好的国家政体是民主共和国.
“百科全书派”的战斗唯物主义和无神论
十八世纪中叶以后,一方面法国社会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即法国封建主义专制制度同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矛盾激化,另一方面,也是同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相联系的,即各门自然科学开始摆脱“形而上学”形成独立的科学部门,牛顿力学得到了普及.笛卡尔的物理学和洛克的经验论也提供了理论来源.因此,时把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能够克服十七世纪唯物主义的神学不彻底性,把哲学和政治结合起来,把反宗教的无神论和战斗的唯物主义结合起来,成为比较完备、比较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适当时西欧最先进最革命的哲学.
但是,它仍然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范畴,有着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和唯心史观的缺陷.
“百科全书派”的特点:高举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大旗,对法国封建制度的一切方面进行无情的抨击和批判,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的准备.
可见,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的发展是沿着对宗教的怀疑论,经过自然神论,达到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结合的方向进行的.这场启蒙运动的最大成果就是产生了以狄德罗和霍尔巴赫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比起十七世纪唯物主义的主要贡献表现在:第一,克服了十七世纪唯物主义中的神学不彻底性,达到了公开的无神论;第二,把旧唯物论思想推进到新的水平.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上,从主要探讨认识论问题,推进到力图在唯物论一元论基础上解决心物关系问题,促成了向本体论和认识论统一阶段的转变.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上,从割裂推进到统一,力图用物质本身的运动和转化来证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从而,清除了“第一推动力”的观点.摒弃了一些含混乃至错误的概念,如,实体、偶性、反省等概念,提出了一些特有的概念,如,异质、感受性、环境等概念,特别是能比较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物质这个根本概念,为进行理论思维提供了前提.第三,不仅像十七世纪把哲学与政治结合起来,而且还把哲学和社会伦理、道德结合起来,为摆脱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趋进做出了贡献.
由此可以看出十八世纪哲学的基本特点:第一,哲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结合;第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结合;第三,具有突破机械唯物主义的趋向.
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虽有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和历史唯心主义观点,但它为法国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它是十七世纪机械唯物主义向辩证唯物主义的过渡形态,是德国古典哲学,特别是唯心辩证法形成的不可缺少的环节和前提条件.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来源.所以,在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