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草原生活习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4:51:24
内蒙古草原生活习惯
内蒙古草原生活习惯
内蒙古草原生活习惯
蒙古族待客
如果您到内蒙草原蒙古人家里作客,会受到盛情款待.在善良好客的蒙古人心中,各民族都是一 家人.蒙古族十分注重礼貌, 待人接物皆彬彬有礼,温文兼恭让,令外来游客感到亲密无间.
蒙古人迎接贵宾,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敬神祭祖,最隆重的礼节就是放五茶.蒙古人认为: “没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 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看的容貌也被耻笑.”
五茶的含义是:献哈达,喝奶茶,尝鲜奶,摆羊背子,敬美酒.
献哈达:
主人迎送客人,晚辈谒见尊长,都要奉献哈达,这是表示对客人或长辈的崇高敬意和亲切的问 候.当主人手捧哈达,躬身把 它举过头,恭恭敬敬地递给客人后,便虔诚地下跪磕头.客人接到哈 达,表示了谢意,恭敬地向主人奉还哈达后,主人又非常有 礼貌地向客人磕头致意.传说,成吉思 汗在世时,常以哈达为纽带,结交了很多朋友,对巩固政权起到过重要的作用.
哈达的质料有布的, 有丝织品的.有白色的、有蓝色的、有黄色的,但以白色居多.
喝奶茶:
客人被邀请进蒙古包,主人先在红漆小桌上摆上黄澄澄的酥油、珊瑚状的奶酪、似饼薄厚的奶皮子,以及炒米、红糖、油炸 食品.然后就拿着瓷质精细、图案艳丽的小碗,用小木勺舀进少量炒米,沏上滚烫喷香的奶茶,敬让客人畅饮.蒙古人用砖茶、 牛奶或羊奶、食盐熬制的奶茶咸香可口,初次品尝它的人,也都会感到满意. 尝鲜奶: 尝鲜奶是必不可少的.主人把洁白的鲜奶倒入银碗中,用双手递给客人后,客人即用右手无名指伸到银碗里蘸三次.第一次 弹向天空,以示谢天;第二次弹到地上,以示敬神、祭灶;第三次则自己品尝.尝鲜奶表达了蒙古人祈求平安,祝愿牧业丰收的好心愿.
摆羊背子:
摆羊背子是五茶中最隆重,最讲究,最壮观的项目. 羊背子是蒙古族的“餐中之尊”.它是由羊头、羊身、肩骨、四条腿拼凑在一起,并按照一定地规格,摆放在长方形的木制 红漆托盘里.进餐时,人人手持蒙古刀把整块肉切成小块,用手拿着吃.羊背子肥嫩,肉鲜味美.
敬美酒:
当羊背子端上餐桌后,主人便先从长辈或职务高的人开始依次敬酒,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斟酒时,有时斟一银碗酒; 有时不使用银碗,而用酒盅敬酒,但是,均要求客人一饮而尽.
喝酒时,主人还要为客人唱祝颂歌.有多少酒,便有多少歌.酒歌既是一种劝酒活动,又是对 待客人的一种盛情.
酒足饭饱,客人临别时,主人还要用歌声祝福客人吉祥如意、一路顺风,请别忘记以后再到鄂 尔多斯作客.
鄂尔多斯蒙古族与鼻烟壶
鼻烟壶是蒙古族爱不释手的一种器物.客人走进蒙古包,殷勤的主人就会热情的向客人递鼻烟 壶,以表示敬意和友好.客人 接到鼻烟壶,应放到鼻下闻一闻,然后如礼以答.这样做能使双方的 感情得到及时交流,很快消除彼此间的生疏冷漠之感.递鼻 烟壶时,还有一些讲究,同辈见面要用 右手递壶,并互相交换;长辈与晚辈相见,长辈只欠一下身子用右手递给对主即可,晚辈 则需跪下 用双手把鼻烟壶接到手中.蒙古族视鼻烟壶为珍宝,常作为收藏品妥善保存.其珍贵之处在于制作鼻 烟壶的原料选用的 是金、银、铜、琥珀,玛瑙、翡翠等.鼻烟壶上的图案有的在外面,有的在里边 (内画),图案均绚丽多彩、意境高雅、气韵生 动、浑厚质朴、神形兼备、气魄宏大,其刻划的画 面有飞龙奔马、千鸟百兽、摔跤射箭、山水风景等. 鄂尔多斯蒙古族与哈达.
蒙古族视哈达为吉祥物,迎来送往、拜见尊长、觐见佛像、婚丧喜庆都要献哈达.献哈达是一种 对客人最普通又最尊贵的礼 节.向客人、长辈献哈达时,要把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对平辈或 下属,则要求用双手系在对方的脖颈上.献赠哈达的长 短,要依接受哈达人的社会地位来决定.哈达 一般是白色,因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也有蓝色和黄色的.哈达的质料,有的是 生丝织品,有的是 棉纱织品.
鄂尔多斯蒙古族与火
谈到火,便使我们想到蒙古人昔日的生活方式:严寒的冬季,蒙古人三三俩俩结伴狩猎,他们喜悦地把猎获物放到林间空地 上或草原上,很快弄来树枝、树叶,拢一堆火,把猎获物烤得半生不熟,一边美滋滋地吃着,一边取暖驱寒,火显得多么重要啊! 人间万物的循环运转,处处离不开火.蒙古人视火为生命,以火当财富.火还是沟通人们心灵、增进民族之间友谊的桥梁. 喷香的奶茶,名目繁多的民族食品……
哪样离开了火也是不行的.高天寒流,只要有了火,就能驱寒取暖,振奋人们的精神. 居住在草原上的牧民,往往受交通条件的限制,他们是烧不到煤炭的.于是,他们便就地取材,把畜粪和柠条、沙篙等灌木 枝叶当作燃料.蒙古包前堆放着似山如塔的牛粪、马粪和羊粪,或者横七竖八地垒垛着沙篙、柠条、白刺、梭梭枯死的枝干,犹 如一幅幅优美的风俗画,点缀在千里草原上.
晒干后的畜粪,易燃、火苗旺,没有异味.用羊粪当作燃料,互不粘连.沙区生长的灌木,有油性、坚硬,火劲大,耐烧. 显然,就是在十冬腊月,寒冰凝霜的季节里游人到蒙古包住宿,也会感到温暖如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虽然有的牧民已用电或太阳能为他们的生活服务,但他们对火的崇拜仍不减当年,年年岁岁都有敬火、 祭火的习惯.腊月二十三日(小年)祭火最讲究、最隆重.夜幕降临,参加祭火的男主人和男孩,穿着整洁的衣服,一同来到燃 烧着的火盆前,点燃一柱香,先绕行蒙古包一周,再从左、右绕火盆祭三匝,把香插在火盆内,祭火便开始了.这时火盆旁边的 小桌子上,已摆着很多供品:哈达、酒、炒米、红枣、酥油、砖茶、羊肉等.一直到大年初一以前,他们还要往火盆里投祭品. 并吟诵祭辞,其大意是:“祈求火神恩赐:孝顺的儿子、贤惠的媳妇、温顺的姑娘、善良的女婿……,福来!福来!福来!” 全家人并要吃用清水煮的肉和用肉汤煮的饺子.
蒙古民族的节日,是蒙古民族风俗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达慕大会,常在水草丰茂、畜群肥壮的盛夏或秋季举行.大会期间,除开展赛马、摔跤、射箭比赛外,还要进行大规模的 祭祀.祭祀时喇嘛们还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祷神灵保佑,祝愿人畜两旺.除白天举办歌舞表演外,夜幕降临,人们便在辽 阔的草原上围着篝火,伴随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的节拍,通宵达旦,彻夜不停地、欢快地歌唱,尽情地跳舞.
祭敖包也是一项重要的节日活动.每到这天,牧民们便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 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然后,喇嘛们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 希望迎来牧业丰收年.
蒙古族过年,有小年和大年之分.
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这天是送火神爷的“年火”之日.除清扫环境外,还要合家团聚,燃放鞭炮,喝好酒,吃好 饭,并把牛羊肉、糖块、面饼、奶食品供奉在神龛前,向灶神焚香叩拜热闹非凡.
大年,也就是春节.蒙古族取奶食洁白无垢之意,称春节为“白节”.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围着火塘吃饺子. 饭罢,还要下棋,玩“嘎拉卡”(羊骨头),在马头琴的伴奏下,通宵达旦地唱歌、玩耍.次日拂晓,男女老幼便穿上崭新的民 族服装,由长辈带着全家人祭天,并在堆积的“敖包”前向西南方向叩拜.接着,开始拜年.由晚辈向长辈叩头敬酒、献哈达, 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一生平安.初一到初四,他们一般不远行.初五以后,他们才骑着骏马,兴高采烈地带着礼物到亲友家拜年, 共进全羊酒宴. 每逢节日期间,草原上到处都充满了欢歌笑语,各族群众沉浸在节日的幸福之中.
鄂尔多斯蒙古族禁忌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对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友谊,是必不可少的.蒙古民族的禁忌 也是他们的风俗习惯之一.那么,蒙古族的禁忌主要有哪些呢?
进入蒙古包前要把马靴放在门外.入包时,不能踩门槛.进包后坐在包边.离包时走原路.告别主人时,主人返回蒙古包后, 再上车或上马.
主人献茶,客人应欠身用双手去接.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方.如包里有病人,门外右侧则缚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 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不能用烟袋或手指指人,不能在火盆上烤脚,蒙古族忌讳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蒙古族妇女坐月子, 满月前不能进家串门,他们在门口做的标记是:生男孩的,门的右边挂着由哈达或棉布包裹的树枝(似弓箭).倘是女孩,门的 左边挂的是红布.严禁客人打骂狗.对拴有红布的牲畜,绝对禁止使用.参观宗教仪式时应注意:不要鲁莽介入;参观时不妄加 评论,不喧哗;不模仿;不吸烟,不走动.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人人网
新浪微博
开心网
MSN
QQ空间
对我有帮助
162回答时间:2008-3-18 13:55 | 我来评论
向TA求助 回答者: 于入水 | 八级
擅长领域: 民俗传统 其他社会话题 历史话题 音频/歌曲共享 文档/报告共享
参加的活动: 暂时没有参加的活动
相关内容
2010-11-4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简单一点的介绍 14 2010-10-23 蒙古族的风俗 2 2010-10-10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2010-10-4 汉族与蒙古族的风俗有什么不同 2010-10-3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穿什么的 更多关于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的问题>>
查看同主题问题: 蒙古族 风俗
等待您来回答1回答孔乙己死后,为让后人引以为戒,请你给他设置一段墓志铭.0回答如题,姓:黄,第3个字排:玄.也就是 黄X玄,在此先谢过了0回答15惧 撑 侠 诵 扉 磁的多音字?0回答子月恭迎好女子下联怎么对0回答看什么蓝天0回答5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设计一条公益广告,含有一种修辞手法0回答知道单县当地结婚有什么习俗吗0回答2011年那天搬家好更多等待您来回答的问题>>
其他回答 共4条
畜牧业是蒙古族人民长期赖以生存发展的主要经济.此外,还从事加工业、农业和工业.现以农耕为主.蒙古族善于歌舞,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主要乐器是马头琴.喜爱摔交运动.蒙古包和勒勒车是他们游牧生活的伴侣.
回答者: ycyy618 | 七级 | 2008-3-18 13:45
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以及家庭、婚姻、丧葬、社交等都有自己的特点.男女都穿身宽袖长袍,束以腰带,着高可及膝的长筒皮靴.男子多戴蓝、黑、褐色帽或束红、黄色头巾;女子盛妆时戴银饰点缀的冠,平时则以红、蓝色布缠头.他们现在的服装式样和鞋子已有较多的改进.饮食方面,牧区多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粮食为辅;农区则以粮食为主,辅以奶食或肉食和蔬菜.普遍嗜饮砖茶.居住方面,牧区多住容易拆搭、便于搬运的蒙古包.这是长期适应草原游牧生活而形成的,以圆形围壁和伞状顶架组成,外部覆以毛毡,通常高约七、八尺,直径约丈余的住室.在定居的地区,部分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出现了外形与蒙古包相似的土木结构住屋;农区则多已住汉式平房,并且聚为村落.男女老幼都善于乘骑,出行不论远近,均以马代步.
蒙古族的家庭一般由夫妻和未成年子女组成.儿子结婚后分居,另立门户.父母所住的蒙古包及附属什物,习惯上由幼子继承.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姓不婚.过去,子女婚事多由父母包办,婚姻重彩礼,尚保存有妻兄弟婚习俗.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低于男子.现在,蒙古族的婚姻已由父母包办变为男女自由的选择配偶,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妇女在政治、经济上得到解放,在家庭中享有与男子同等的地位.蒙古族的丧葬,一般有土葬、火葬和野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蒙古族原有的优良传统和健康习俗,进一步与新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相适应,得到充分的发扬.蒙古族人民非常好客,待人热情有礼、坦率诚恳,颇受兄弟民族的称赞.各种在封建社会制度下形成的不利于民族繁荣发展的不健康的习俗,日渐消失.同时.又产生了许多适合于新的经济基础,或从原有习俗转化成的新的风俗习惯,如过去传统的每年七、八月间隆重举行祭神节日——“祭敖包”,已转化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射箭、摔跤、赛马的“那达慕大会”.
蒙古族现在是具有崭新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着重大作用的民族.
回答者: 盼兜兜 | 五级 | 2008-3-18 14:12
习俗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但到蒙古族人家里做客必须敬重主人.进入蒙古包后,要盘腿围着炉灶坐在地毡上,但炉西面是主人的居处,主人不上坐时不得随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礼貌;主人请吃奶制品,客人不要拒绝,否则会伤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点也行.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高贵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时,一般是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全羊宴包括荐骨、四肢、肋骨、胸椎、羊头,有的地区还要加羊心、羊肝、直肠和羊肚.制法是将全羊的各部位倒入大锅,水温上升后,再加入一定量的熟嗜酸奶文火煮开,并经常翻动.肠、肚、心、肝和燎好的羊头另锅煮烂.另配调料.开宴时将煮熟的各部位放入大盘子里,尾巴朝外,羊头上要刻有象征吉祥如意的“十”上桌.食用时主人要请客人切羊荐骨,或由长者先动刀切割,然后大家才同吃.姑娘在出嫁之前,娘家人须煮羊胸脯肉给姑娘吃,以此表示送别.烤全羊过去多用来进行祭典或祭敖包时才用,现在已成为盛大节庆或迎接贵宾用的一种特殊菜肴.
蒙古人起名习俗: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蒙古人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名字的符号作用.其男子起名的特点有:一.按民族心理习惯起名,如帖木儿,格斯儿,巴特尔等;二,按长辈的期望起名如:吉雅赛音(好运),巴雅尔(喜悦) 白音(富足) 吉日格勒(幸福)等 三,按婴儿出生时,长辈的年龄起名,如:宾塔(五十) 吉仁泰(六十) 达楞(七十) 等.四,以勇猛的禽兽名称起名如:少布(飞禽) 巴拉(虎) 赤那(狼) 阿不尔斯郎(狮子) 部日固德(鹰),等.五,按自然万物名称起名 如:朝鲁(石头) 阿古拉(山) 牧仁(河) 塔拉(原野)等.女子:一,以明亮的星辰为名,如:娜仁(太阳) 萨仁(月亮) 敖敦(星辰) 娜仁高娃(太阳般美丽) 萨仁高娃(月亮般美丽)等,二,以美丽的花草树木为名 如:萨日朗花(山丹花) 其其格(花儿) 娜布其(叶子) 海棠等,三,以珠宝玉器为名, 如:哈斯(玉) 塔娜(珍珠) 阿拉坦高娃(金子般美丽) 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