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玉姓、氏、名、字的联系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12:26:21
汉字玉姓、氏、名、字的联系
汉字玉姓、氏、名、字的联系
汉字玉姓、氏、名、字的联系
(一)汉字与姓
活在远古时的原始人,由于血缘关系的不同,会分为一个个部落;各个部落为加以区别,也会有各自的名称,这名称无疑就是姓的雏形.但那时还不曾出现文字,部落的名称只能靠口头传说传下来.经历了无数世代以后,开始有文字记载,人们才能把这些最早的姓氏(部落名称)记录下来.如我国传说时期的黄帝、炎帝、虞舜等人,曾为开创各自的部落作出过突出贡献,不仅他们在生前死后被本部落的人当作神明看待,而且名字也被用来当作各部落的代称,这些代称无疑都是最原始的“姓”.
在奴隶社会,“姓氏”为奴隶主贵族所专有,奴隶们只有名字而无取得姓氏的资格.例如《学弈》中的“弈秋”,“弈”是围棋,引申为下棋的人.“弈秋”就是名叫秋的棋手,无姓.又如,“优孟”,“优”是演戏的人,“庖丁”,“庖”是指厨子,“庖丁”就是厨师,也无姓.再如,“公输班”,“公输”是字,“班”是名(先秦时期,先字后名).古时同名者甚多,后人为不致混淆,就在名前加上他的国籍以示区别.公输班是鲁国人,因而叫“鲁班”.意思是“鲁国的班”其实他无姓,并不姓鲁.所谓“百姓”,在春秋战国之前仅限于贵族.战国以后,我国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许多贱民和奴隶提高了社会地位,获得了“姓民”.于是,“姓”才变成了一般平民的通称.到秦汉的时候,“百姓”和“氏”已经混为一谈,在司马迁的《史记?列传》中,一概说成:“某某,姓某氏”,就把姓和氏当作一回事了.
“姓”字,由“女”和“生”组成,意思是,由母亲而产生的.后来母系社会因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而退出历史大舞台,有一些带有女旁的古老的“姓”字,却一直留到现在.
当人类进入以男性为中心的父系社会时,孩子的姓也由母系转变为父系,这时候,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生产资料开始有了一些剩余,私有观念也随之产生,为了把剩余的财产留给自己的后代,以男子为中心的一夫一妻婚姻产生了,姓也有了新的意义——确定财产继承权.
在周代,未婚姑娘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用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幺这种排行.如古书所记孟姜、仲子、叔姬,意即姜家的大女儿,子家的二女儿,姬家的三姑娘.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并不姓孟,而是姓姜,是姜家的大女儿.女子嫁出去以后,一般用丈夫的姓和娘家的并列称某某氏,如一位姬姓女子嫁给被孔子赞誉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卫国大夫孔圉做妻子后,就叫孔姬,若是李姓女子嫁给张姓男子,婚后只能称为“张李氏”或“李氏”,这种称呼方式在当今某些农村还能找到
在后来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这些姓氏经过进一步的分化、发展、演变,就成为今天我们所使用的姓氏.从这些姓氏中发现其中的一些是由国名演变而来的,有些是从官名、地名等发展而来的,有些则是历史上某些少数民族的称号.
(二) 汉字与氏
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古代氏用来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
秦汉以前,“姓”和“氏”不同,“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夏、商、周三代,氏是姓的支系.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秦始皇因生于赵国姓赵氏,其实秦国是嬴姓,出生地可称氏但不能称姓.这表明在司马迁时代,姓和氏已经没什么两样.也有以邑、官职、祖父的谥号或字为氏的.氏的名称不固定,一人可以有几个不同的氏称.如商鞅原是卫国的公族,称作“卫鞅”或“公孙鞅”,后来到秦国做官,封邑“范”、“随”为氏.周代的氏与宗法制度关系密切,宗法制度规定,各级宗族近亲三代以后的子裔须分出另立支族.随着年代的推移,支族越分越多,氏也就越来越多.
氏可以作为加在远古传说人物后面、世袭官职后面的称谓.如:伏羲氏;太史氏;夏后氏
了.在战国中后期至汉代姓氏混一的过程中,庶民得到了姓的权力,从此以后,姓便成为家族固定的标志,由男姓子裔代代相传.然而,由于上古时代女子在姓下也可以加“氏”字,如武姜被称作姜氏、敬嬴作嬴氏,因此,当男子称氏消失后,氏却成了女子专用的称呼,如张姓女子称张氏,李姓女子称李氏.此外,古代同姓不婚的习俗也流传下来,一直沿袭至近代.
一族同姓一家氏,谦称名来敬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