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的维吾尔人的生活中,那些方面与土地息息相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09:50:39
和田的维吾尔人的生活中,那些方面与土地息息相关和田的维吾尔人的生活中,那些方面与土地息息相关和田的维吾尔人的生活中,那些方面与土地息息相关作者资料(权鹏飞):权鹏飞,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

和田的维吾尔人的生活中,那些方面与土地息息相关
和田的维吾尔人的生活中,那些方面与土地息息相关

和田的维吾尔人的生活中,那些方面与土地息息相关
作者资料(权鹏飞):
权鹏飞,出生于1963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
在十几年采写发表的几百篇新闻报道中,最让我满意的便是采写谢新民和他的19名维吾尔族学生的长篇通讯《点燃希望之火》. 六年级2学期的 《和田的维吾尔》也很好. 当时的谢新民是一个高中毕业的民办教师,他自愿去了民丰县最偏远的昆仑山深处的叶亦克乡.1997年5月第16个民族团结教育月,人们从乡镇上报的事迹简介中第一次知道了谢新民.出于记者的敏感,我对谢新民做了进一步采访,很快第一篇通讯成稿了.发稿的前一天,当时的和田地委宣传部部长杨光耀来民丰检查工作,他在看了我的稿件后,当即要求:第一稿先不发,由我和报社、电视台的记者组成一个宣传班子,集中力量打造民族团结典型谢新民的形象. 我们在山区采访近一个月之后,写出了长篇通讯《点燃希望之火》,并在全疆及中央媒体上刊发.我没想到的是,因为这篇报道,谢新民和他的19名学生被接下山,到县城来上学了,谢新民还被评为"全国劳模" .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和田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提起和田,我们可能知道那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产玉石的地方;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会浮现载歌载舞的情景.除了这些,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饶有趣味的维吾尔族风俗.
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飞奔的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恶劣的天气,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表达出“我”的惊奇.第2、3自然段详细介绍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连牧人最喜欢吃的“库乃其”也是在沙土火灰中烤熟的,而且维吾尔老乡还“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课文用列举法说明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的敬佩和惊叹.第4自然段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第5自然段写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姑娘“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动的比喻和准确的描述,说明了维吾尔人漂亮俊朗、浪漫风趣的特点.第6自然段写维吾尔人喜欢聚餐,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生动形象是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作者生动、准确、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大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汉子的豪气与乐观.并用“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的神态、动作描写,与下文维吾尔汉子在沙尘暴中驾车飞奔迎风引吭的形象进行对比,凸现维吾尔人的性格特征.
②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
作者用两个反问句式来表达和田维吾尔热爱土地的程度.色香俱全的烤肉出自土馕坑,日常食品也出自土馕坑.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敬佩和惊叹.
③远远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这句话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作者不但非常精练、形象地写出了大小、颜色、形态等维吾尔民族服饰的特点,而且把它们比作“一幅巨大的抽象画”,让原本“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
④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
这个句子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赞美维吾尔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依然爱花、爱美的天性.沙土里种着花(实写),门框边、屋梁顶雕刻着花(虚写)、墙壁的挂毯上绣着花(虚写),有维吾尔人的地方,就有盛开的花.
⑤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这句话与课文第一句话遥相呼应,用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纵使……也……),进一步说明和田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
(2)对词语的理解.
馕:一种烤制成的面饼,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当作主食.
豪气:英雄气概.
扼杀:压制、摧残,使不能存在和发展.
俊朗:相貌英俊,性格开朗.
豁达:性情开朗,度量大.
纵使:即使.
深邃:邃:深.本课形容维吾尔姑娘眼睛的明亮、深沉、透彻.
抽象画: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的绘画.
渺渺回荡:渺渺:因距离远而模糊不清.
美不胜收:不胜:不能尽,不能完.形容好的东西太多来不及欣赏.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三、教学建议
1.教学这篇略读课文.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民族饶有趣味的风俗,在教学过程中交流.为了让学生对维吾尔族有更多兴趣了解,可以先从学生比较了解的阿凡提故事讲起,并告诉学生阿凡提就是维吾尔族人智慧的化身.
2.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认真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按照阅读要求进行自主阅读.学习时,要引导学生读熟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和田维吾尔族的,写了哪些特点,体会作者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3.在感悟和理解课文之后,引导学生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一说感兴趣的原因,从而体会作者语言的生动形象,领悟表达方法,提高欣赏和评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