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钱学森这样在外国也想着造福中国人民的科学家的故事一个就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5 23:02:23
像钱学森这样在外国也想着造福中国人民的科学家的故事一个就行,
像钱学森这样在外国也想着造福中国人民的科学家的故事
一个就行,
像钱学森这样在外国也想着造福中国人民的科学家的故事一个就行,
中国能在那样短的时间和那样差的基础上研制成“两弹一星”(前苏联8年、美国6年、法国4年、中国2年8个月)(原子弹、导弹和卫星),西方人总感到不可思议.杨振宁来华探亲返程之前,故意问还不暴露工作性质的邓稼先说:“在美国听人说,中国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助研制的.这是真的吗?”邓稼先请示了周恩来后,写信告诉他:“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杨振宁看后激动得流出了泪水.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在普渡大学当研究员,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一到北京,他就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1956年,邓稼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中央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原子弹.当邓稼先得知自己将要参加原子弹的设计工作时,心潮起伏,兴奋难眠,这是一项多么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但同时他又感到任务艰巨,担子十分沉重. 从此,邓稼先怀着以最快速度把事业搞上去的决心,把全部的心血都倾注到任务中去;首先,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模型厅;在没有资料,缺乏试验条件的情况下,邓稼先挑起了探索原子弹理论的重任.为了当好原子弹设计先行工作的“龙头”,他带领大家刻苦学习理论,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学研究.邓稼先向大家推荐了一揽子的书籍和资料,他认为这些都是探索原子弹理论设计奥秘的向导. 由于都是外文书,并且只有一份,邓稼先只好组织大家阅读,一人念,大家译,连夜印刷. 为了解开原子弹的科学之迷,在北京近郊,科学家们决心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研制出我国的“争气弹”.那时,由于条件艰苦,同志们使用算盘进行极为复杂的原子理论计算,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9次,要花费一年多时间,又请物理学家从出发概念进行估计,确定正确,常常是工作到天亮.作为理论部负责人,邓稼先跟班指导年轻人运算.每当过度疲劳,思维中断时,他都着急地说:“唉,一个太阳不够用呀!” 为了让同他一起工作的年轻人也得到休息,得到工作之余的稍许娱乐,他总是抽空与年轻人玩十分钟的木马游戏.有一次,王淦昌教授看见了他们在玩这种游戏,老教授又好气又好笑,斥责说:“这是什么玩法,你还做儿戏呀.” 邓稼先笑说:“这叫互相跨越!” 互相跨越,这是一种多么亲密的同志关系啊!正是靠着这种关系,邓稼先和同事们一起克服了一个个科学难关,使我国的“两弹研制”以惊人速度发展.一次地下核试验,有一个机器出了故障.有人主张把机器拉上来查看,但这样太危险.为了安全,在寒冷的戈壁摊上,他亲自下井,解决问题后,开庆祝会.他由于休息不好,只喝了一小杯酒,就倒下了.让人量血压,竟然为0.一直抢救了两天两夜,邓稼先醒了,开口第一句话是:“研究报告出来没有?”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威震山河……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癌症不幸逝世,享年62岁.人民将永远怀念这位被称做“两弹”元勋的这位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