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10:43:28
辛亥革命是如何发生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发生的?辛亥革命是如何发生的?偶然中的必然武昌起义发生后,不论是南方的新军,还是稍后相继独立的各省,他们最初要求的都是政治变革,但对于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等

辛亥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辛亥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辛亥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偶然中的必然
武昌起义发生后,不论是南方的新军,还是稍后相继独立的各省,他们最初要求的都是政治变革,但对于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等要求,朝廷内部分歧太大,南北始终谈不拢,于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以共和的性质,彻底粉碎了清廷继续君主立宪的可能性.
1911年上半年,按照清廷预备立宪日程表,大清国很快就要进入君主立宪国家了.而此时,孙中山等领导的几次武装起义都遭到了挫折,革命似乎陷入了困顿局面. 5月8日,朝廷宣布第一届责任内阁名单,标志着中国朝责任内阁、责任政府迈出了一大步,过去绝对的君主权力开始被一个具有有限责任的政府分享.但这个时候清廷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错误.本来宣布的责任内阁变成了一个皇族内阁.内阁成员13人,9个是皇族.根据朝廷的解释,现在立宪了,满汉平等了,大家都是一样了,哪儿还有皇族内阁呢?然而这个解释并不能使人信服,既然满汉平等了,为什么在13个内阁成员中,不是9个汉人,4个宗室及皇族呢?
朝廷宣布的内阁名单及其解释,都无法说服立宪党人,大家原本信心满满的君主立宪改革就因这件事给彻底掀翻.经过200多年的融合发展,很长时间大家并不相信满洲人这么坏,对汉人这样歧视,所以孙中山所宣扬的民族主义革命理论,在这之前并不成为中国人的思想主流,但是现在满洲贵族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小心眼,证明了孙中山民族革命理论的正当性,人们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对清廷的离心力愈趋严重.
第一届责任内阁出现那么多批评之后,摄政王也有解释:干部就这么多,选来选去就这么几个人,不让这几个人当,别人就找不到.而且,摄政王还有一个理由是:这是第一届责任内阁,等到正式国会开的时候,还可以选.但是,这些事后的解释没有办法阻止当时反对的声音.皇族内阁是辛亥革命发生的第一个最直接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责任内阁发布的第一个政策.第一个 “中央文件”就是把铁路干线收归国有.铁路是在1895年 《马关条约》之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朝廷没钱,但朝廷有政策.给政策是发展中国近代铁路的第一步,所以它的资金来源很复杂,有个别路段是朝廷的,更多的路段是民间的,是外国资本的.由于资金来源比较复杂,导致了技术标准不统一.当时全国的铁路路网,有的地方用的是俄国技术,有的用的是德国技术,有的用的是美国、英国技术,它的路轨、标准都不一致.这是很重要的技术层面要解决的问题.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允许地方政府成立铁路总公司去集资,潜藏了一个很重要的金融风险,就是这种集资款,有的已经被挪用且不明去向.最大的一笔是四川川汉总公司筹资数百万,集资人达到了很庞大的数字.但这笔钱集到手里之后,修路的话不够用,不开工又不舍得如数退还给集资人,于是为了保值增值,川汉铁路公司竟然将这笔钱拿到上海炒股票,或存在钱庄生息.根据金融史的研究,上海的股票1908年处于上升通道,但到了1911年的时候,已经惨不忍睹,川汉铁路公司由此损失了差不多一半的集资款.
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当时也有分歧.张謇建议,既然朝廷准备将路权收回,那么就先由朝廷买单,把老百姓的集资款还给他们,之后再处置川汉铁路总公司.如果那样的话,一下就能够把民众的骚动平息了.然而,朝廷,特别是负责具体处理这件事情的邮传部尚书盛宣怀太自信了,既然政策正确,为什么要屈服呢?结果就形成了保路运动,导致朝廷从武昌抽调军队前往四川成都,武昌空虚,新军起义,革命爆发.
武昌起义发生后,不论是南方的新军,还是稍后相继独立的各省,他们最初要求的都是政治变革.都是要求朝廷,第一将皇族内阁废了,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第二,调整铁路干线国有化政策,区别对待,个案处理.
对于这些要求,朝廷内部分歧太大,一再错过改正的机会.重出江湖的袁世凯竭诚帮助朝廷说服南方及独立各省等待再等待,但是直到11月初,滦州兵谏发生,摄政王下诏罪己,朝廷颁布 《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这是一个转机,但稍后皇族中的强硬派仍然不愿意接受构建真正意义君主立宪的条件,不愿退出政治,不愿放弃政治经济特权,南北始终谈不拢.于是,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东南立宪党人的支持下,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以共和的性质,彻底粉碎了清廷继续君主立宪的可能性.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 200多年的清王朝就此结束.
一个王朝的建立很难,一个王朝的 “收摊”也不容易.清廷到了最后时刻,最终要考虑的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利益能够保全.爱新觉罗的利益只要能够 “万世一系”,从大清国变成小清国,退出中国政治,退缩至紫禁城.这是南北之间达成的一个重要共识.
辛亥年间的这个妥协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点,不论是革命党人,还是新军,还有立宪党人,当然还有清廷,都有所坚持,有所妥协.从孙中山和革命党人的立场上说,他们坚持了帝制必须终结,共和必须实现,但对于17年前提出的 “驱除鞑虏”的口号,就有妥协有让步,实现了一个先前从未想过的五族共和,这对于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对于清廷来说,我们也不能说他们就没有一点继续打的资本.按照宗社党人的分析,只要他们坚持三个月,坚持一年,不怕打不出个新局面,不怕不出现曾国藩那样的勤王之师,朝廷的正当性合法性总有回旋的余地,就像十年前东南互保各省独立一样,他们可以独立,也可以回归,已经宣布独立的山东不是又宣布回归朝廷了吗?这都是清廷继续打的资本.但清廷没有这样做,隆裕皇太后在退位诏书中有句话说,既然国民都认为中国应该走上共和,朝廷为什么还要反对呢?妥协不仅换来了爱新觉罗家族万世一系,而且使中国避免了一次大规模内战,也避免了100年前法国大革命、几年后俄国革命所出现的惨烈景象.
辛亥革命无疑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我们今天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尤其应当感念一些历史人物在重大历史时刻顺势发力,顺应历史潮流,为民族为国家作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