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鲁迅的铸剑里面的两个主人公的评价和体会字数300以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1 06:53:29
对鲁迅的铸剑里面的两个主人公的评价和体会字数300以上对鲁迅的铸剑里面的两个主人公的评价和体会字数300以上对鲁迅的铸剑里面的两个主人公的评价和体会字数300以上《铸剑》是鲁迅复仇主题的总结性作品.在

对鲁迅的铸剑里面的两个主人公的评价和体会字数300以上
对鲁迅的铸剑里面的两个主人公的评价和体会
字数300以上

对鲁迅的铸剑里面的两个主人公的评价和体会字数300以上
《铸剑》是鲁迅复仇主题的总结性作品.在这部作品里塑造了黑衣人、眉间尺和他的父亲这样三个人物形象.
关于眉尺间:
文章的开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眉间尺戏弄老鼠的情节,充分展现了眉间尺优柔寡断的性格.
面对着落入水缸的大老鼠,眉间尺想杀又不忍杀,欲放又不甘放,多次的徘徊犹豫,最后却在无意中一脚将老鼠踏死.杀了老鼠后,又“仿佛自己作了大恶似的,非常难受”.这样一个缺乏果断的人,要完成杀死国王为自己的父亲复仇的重任,简直是不可能的,难怪眉间尺的母亲要失望了.
毕竟眉间尺身上流淌的是英雄的血,是伟大的坚强的母亲抚养大的.当他听完父亲的故事后,“忽然全身都如烧着猛火,自己觉得每一根毛发都仿佛闪出火星来.他的双拳,在暗中捏的格格地作响”但对于一个没有经过生活的磨难,年仅16岁的少年,他的性格无疑是不稳定不成熟的.虽然他有勇气,但一到具体的行动,缺陷就马上暴露了出来.听完母亲的叙述后,他决心要“如无心事一样,倒头便睡……可翻来覆去,总想坐起来”.
面对着仇人,他顾虑重重,既担心伤了无辜的群众,又害怕踏伤围观的儿童,动手时被“这样的少年”一搅和,便束手无策了.想走,走不了;决战,没有对手.万般无奈下,只好眼睁睁看着仇人从自己的眼皮底下逃脱,他的身份也被暴露.眉间尺的复仇,注定要由另外的人来完成.
关于眉尺间之父:
与眉间尺相比,眉间尺的父亲无疑更加成熟,更富有复仇精神.
在接受铸剑的任务时,他就预感到,剑成之日,也就是自己的死期.因此,他并没有按照国王的要求只铸一把剑,而是暗中铸造了一雄一雌两把剑,雌剑交给国王,雄剑给自己的儿子,让他用雄剑为自己复仇.血债一定要用血来
还,仇一定要报,自己死了还有儿子,这就是眉间尺的父亲,他身上流露的血性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鲁迅高度赞扬了眉间尺父亲身上的这种血性.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眉间尺
父亲复仇的原因在于自己受了不公平的对待,他所要复的,只是自己个人的私仇,也就是说,他是个人性质的,而非社会性质的.从这一点来看,只为一己复仇的人,绝不是鲁迅心目中理想之人物,在鲁迅看来,真正的复仇之人是黑衣人,他便是鲁迅心目中的复仇之神.
关于黑衣人:
他要报的不是自己的私仇,而是社会的仇.“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说,黑衣人的复仇,与中国传统的侠义文化是有联系的,
然而,他决不是古代侠客的翻版,而是有着更为深刻复杂的美学内涵.他不再是中国传统的侠义形象,也就是说,他们的行动指南已不再是劫富救贫、替天
行道这种传统的伦理观念,而是带有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因子,其中的核心是西方19世纪以来的个性主义,正如鲁迅在《摩罗诗力说》中所推崇的“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1](P31)的摩罗精神,它既带有尼采式的超人哲学的思想,又拥有墨子的为民效命的情怀,它是中西文化混合后的产物,是鲁迅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的理想人物,同时也是鲁迅自己精神的写照.
总结:
中国是一个重幻想的国度,它注重的是复仇的正义性,换一句话说,传统的复仇观念认为,只要伦理上是合理的,就能够复仇成功,因此,在具体的复仇过程中,它往往将复仇的过程美化、艺术化,将非现实的东西现实化,这样的一种模式,使我们不能正视现实的黑暗,陷在自欺欺人的幻想中.鲁迅是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坚决反对这样一种“瞒”和“欺”的文化,
因此,在《铸剑》中,鲁迅毫不犹豫的打破了这样一种神话,以黑衣人帮助眉间尺复仇这一情节还原了生活的真实.鲁迅对眉间尺的父亲和黑衣人复仇形象的塑造,同样是立于现实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