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8所示,轻质杠杆AB长L,两端悬挂甲、乙两个物体,已知AO∶OB =1∶3. 甲、乙物体的高h甲∶h乙=3∶1,底面积S甲∶S乙=3∶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乙物体所受的重力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0 01:36:53
如图8所示,轻质杠杆AB长L,两端悬挂甲、乙两个物体,已知AO∶OB =1∶3. 甲、乙物体的高h甲∶h乙=3∶1,底面积S甲∶S乙=3∶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乙物体所受的重力大
如图8所示,轻质杠杆AB长L,两端悬挂甲、乙两个物体,已知AO∶OB =1∶3. 甲、乙物体的高h甲∶h乙=3∶1,底面积S甲∶S乙=3∶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乙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相等,求(1) 甲、乙物体所受重力之比为G甲∶G乙 (2) 若将甲物体浸没于水中未触底时,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乙物体应移到距O点多远处 (3) 若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甲、乙物体如图悬挂时与将乙物体浸 没于水中未触底时,甲物体所受支持力之比N甲∶N甲´的值.
如图8所示,轻质杠杆AB长L,两端悬挂甲、乙两个物体,已知AO∶OB =1∶3. 甲、乙物体的高h甲∶h乙=3∶1,底面积S甲∶S乙=3∶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甲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与乙物体所受的重力大
1.
AO∶OB =1∶3
平衡,甲受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等于压力),根据杠杆原理
(G甲-N甲)∶G乙=3:1
N甲=G乙
G甲∶G乙=4:1
2.
甲物体(全部)浸没于水中,未触底,只有重力和浮力F.绳子拉力为G甲-F甲
F甲=pgV=p水gS甲h甲
乙物体距O点位置为:(G甲-p水gS甲h甲)/G乙倍AO的距离
则,G甲=p甲gS甲h甲
G乙=p乙gS乙h乙
(p甲-p水)gS甲h甲/p乙gS乙h乙=(p甲-p水)/p乙*3*3=9(p甲-p水)/p乙倍AO的距离
3.
N甲=G乙
G甲-N甲´=(G乙-p水gS乙h乙)*3
N甲´=4G乙-3G乙+3p水/p乙G乙=(1+3p水/p乙)G乙
N甲∶N甲´=1:1+3p水/p乙
(1)考了杠杆定理,再由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的重力,可以得出重力之比为4:1.
(2)第二题我需要甲或者乙物体的密度,否则无法判断浮力的大小,最终算不出距离。
(3)第三题和第二题一样,要密度。有浮力参与计算至少要知道甲乙两物体中一个的密度。...
全部展开
(1)考了杠杆定理,再由甲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乙的重力,可以得出重力之比为4:1.
(2)第二题我需要甲或者乙物体的密度,否则无法判断浮力的大小,最终算不出距离。
(3)第三题和第二题一样,要密度。有浮力参与计算至少要知道甲乙两物体中一个的密度。
收起
1)甲受的拉力为3×G乙
甲对地面压力=G乙。
故可得甲重力=拉力+对地面压力=4×G乙。即G甲:G乙=4:1.
2)甲乙两物体和水的密度之比未知,条件不充分,故不可求。
设p水为水的密度,p甲,p乙分别为甲乙的密度。
p甲:p乙=(4:1)/((3:1)*(3:1)) = 4:9
由杠杆平衡得:
(4G乙-4G乙×p水/p甲)*AO = G...
全部展开
1)甲受的拉力为3×G乙
甲对地面压力=G乙。
故可得甲重力=拉力+对地面压力=4×G乙。即G甲:G乙=4:1.
2)甲乙两物体和水的密度之比未知,条件不充分,故不可求。
设p水为水的密度,p甲,p乙分别为甲乙的密度。
p甲:p乙=(4:1)/((3:1)*(3:1)) = 4:9
由杠杆平衡得:
(4G乙-4G乙×p水/p甲)*AO = G乙 ×OB‘
故: OB' = AO * (1-p水/p甲)
3)同2,条件不充分。
乙所受拉力减小量为 G乙 × p水/p乙
故N甲’ = G乙+ G乙*p水/p乙
而 N甲 = G乙
故N甲:N甲' = 1: (1+p水/p乙)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