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赏析在第七节写园子在什么环境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12:56:58
我与地坛赏析在第七节写园子在什么环境下我与地坛赏析在第七节写园子在什么环境下我与地坛赏析在第七节写园子在什么环境下《我与地坛》课文鉴赏  史铁生是一位作家,正当生命最灿烂的季节,命运却给了他最沉重的打

我与地坛赏析在第七节写园子在什么环境下
我与地坛赏析在第七节写园子在什么环境下

我与地坛赏析在第七节写园子在什么环境下
《我与地坛》课文鉴赏
  史铁生是一位作家,正当生命最灿烂的季节,命运却给了他最沉重的打击──双腿残废.他一时“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于是,家附近的地坛,这个荒芜冷落的古园,便成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他“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史铁生在这个古园里泡了15年,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没有人比他对园子的感受更丰富,《我与地坛》就是他在这里浸泡、在这里思考后的结晶.节选的课文一共包括两部分,写自己,写母亲,写自己又为写母亲作了铺垫,表达了作者痛苦、复杂、深沉的感情.
  一、深爱地坛,感悟生命
  第一部分写地坛,从自己与古园的缘分写到古园本身,写到自己在这里的思考以及从思考中得到的对生命的感悟.
  作者讲述在残废之初,自己悲痛欲绝的心情,渺茫暗淡的前途,以至于一次又一次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然后偶然走进了那个与自己同样荒芜冷落的园子.这座古园映照了作者的生活,能够感受作者内心的苦痛,理解作者迷茫的心情,也使作者从中受到生命的启示.石门中的落日,寂静却安详;高歌的雨燕,苍凉却张扬着生命的多姿多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似乎讲述着青春的童话.还有那些小昆虫,那满园子的草木,虽然生长在这落寞的园子中,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所以作者说:“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正是这不衰败的园子,成了作者生命的一部分,引发他对生命的长久的思考.
  他思考了什么?第一,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就此结束了?是不是就此一死了之?第二,我为什么要出生?第三,我应该怎样生活?对前两个问题,在这静静的古园中,作者“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想了好几年”,最后终于想明白了,于是对生与死的问题也就释然了.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怎样活下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在这个问题上,园子里的生命给了他启示,他从中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战胜了消极颓废的思想,促使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坚定地迈上了新的人生道路.
  这部分描摹细致,感受深刻,写得深沉而令人心碎,执着而引发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二、深爱母亲,感受亲情
  第二部分写母亲.他爱地坛,更深爱着自己的母亲,尤其是在体会到母亲的痛苦与无尽的关爱以后.
  开始,作者是不理解母亲的,只是时时刻刻在想着自己不幸的命运;等到他真正读懂母亲,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以后,母亲却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于是就有了作者对母亲的重新审视,以及对母爱的更细心的体察.
  作者表达的对母亲的爱是深重而沉痛的.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因为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的儿子,尽管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可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于是她只好默默地承受,用无私的母爱包容着儿子的一切;她只好一天天地熬,慢慢地等,等待儿子走出阴影.但是她终于没能等到.儿子成功之日,多么渴望母亲能和他一起分享,母亲能感受他的快乐呀!儿子第一次这样为母亲想,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于是,他又摇着轮椅来到这古园,他反复地想,为什么母亲不能再等两年?他埋怨上帝的不公;他反复想着同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就像他当初反复思考生命与死亡一样.这时候,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他心中“渗透得深彻”,而母亲那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在他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从而使他对无私的母爱有了更深的体会,对生活、对未来有了更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