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霈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意思是有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4:12:48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霈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意思是有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
袁行霈
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
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意思是有所包容,所成就的功德才能巨大.《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些虽然都是针对统治者而言的,但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③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证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又证明,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民族创造的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创造的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我们引为骄傲的山西应县木塔那样精美的建筑,便是契丹族所建立的辽代的杰作;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首次开辟了我国南北海运航线;满族所建立的清朝,出现了康乾盛世.这些都为中华文明增添了精彩的一页.
④我们还可以以战国和唐代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战国时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我想强调的是,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不只体现在统治者的包容性上,也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包容性上.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滕文公章句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远离故国在唐朝任职.
⑤中华文明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的发展需要包容,“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节选自2011年《新华文摘》,有改动)
问题:帮我理解下这篇文章,太复杂了,没看懂.我理解力也不是很好(重点理解2、3、4段,1、5段可以不用去理解).
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节选)袁行霈①中华文明的历史启示之一,就是选择包容.②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早在《尚书》中就有这样的话:“有容,德乃大” (《周书·君陈》).意思是有
第二段主要阐述了何为包容即包容是中华文明的特性.
第三段是说,中华文明是在华夏文明以及少数名族文明的不断包容中产生的,各族的文明在不断的包容与被包容中得以发展以此推进华夏文明的进程.
第四段:举例论证上述观点.即中华文明的包容涵盖统治者的包容与社会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