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在哪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7 13:49:46
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在哪里?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在哪里?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在哪里?站立在无产阶级的角度(阶级的局限性)来看待过往的历史(必然带有无产阶级的偏见),推断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妄图用几千年的历

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在哪里?
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在哪里?

历史唯物主义的错误在哪里?
站立在无产阶级的角度(阶级的局限性)来看待过往的历史(必然带有无产阶级的偏见),推断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妄图用几千年的历史总结的规律来概括往后几万、几亿甚至几十亿年的发展).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研究人类的发展和世界的规律,而是带有政治性的,也就是说不是因为有了这套理论正好适应了无产阶级,而是因为无产阶级才有了这套理论.
个人愚见,若不认可,请勿爆粗口.

马克思并没有赋予自己的哲学一个具体的名称,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但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在不同场合把自己的哲学学说称之为“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将费尔巴哈之前的唯物主义都称之为“旧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相对于旧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它既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又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但这并不是说它们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称之为辩证的唯物主义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的唯...

全部展开

马克思并没有赋予自己的哲学一个具体的名称,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或实践唯物主义,但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在不同场合把自己的哲学学说称之为“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将费尔巴哈之前的唯物主义都称之为“旧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相对于旧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的特点:它既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又是辩证的唯物主义。但这并不是说它们是两个“主义”,而是同一个“主义”,称之为辩证的唯物主义也可以,称之为历史的唯物主义也可以,名称和内容并不能画等号。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反复强调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重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而不是“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说,在历史主义的方法中涵盖着辩证方法的原则,在辩证方法中涵盖着历史主义的内容,二者是统一的。但是,受原苏联哲学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哲学教科书人为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不过是它在社会历史中的运用而已,这与马克思的原意不符。

收起

对阶级起源的错误判断。

辩证法可以从历史中总结出来,但历史并不需要按辩证法去演化

不能说错误,只能说有不足。在历史唯物主义中,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是得不到最好的体现的,这在现实中处理问题会有一定的难度与障碍。

关于人性本善的隐性假设是错误的

历史唯物主义,按其说法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其观点很多,但是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全部展开

历史唯物主义,按其说法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历史观。其观点很多,但是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1、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二)阶级斗争
4、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
(三)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6、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
(四)社会形态的五阶段论
7、人类社会大体上可划分为5个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下面,我将支出这些观点是互相冲突的,是不能在一个思想体系中共存的。否则将会导致一系列让人崩溃的混乱和荒谬的解释。
1、如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那么生产力总是发展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矛盾,这即是社会的基本矛盾,这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具体过程是这样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要系适应生产力。一定的合适的生产关系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会导致变革促使生产关系转变,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这个过程持续进行,社会在曲折中前进。
这样的解释看似很符合历史的发展,但是如果仔细思考,大家会发现,问题就出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按照这种说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总是矛盾着的,不管是适应还是不适应,而生产力总是向前发展的,否则就不会有导致调整生产关系的社会变革。这就意味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无关,另有因素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如果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无关,那么即使生产关系不调整,也不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那么无论何种社会形态,生产力都能获得同样的发展。就是说,即使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生产力也有可能和今天一样发达。这就意味着,生产力不能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至少是不一定能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那么生产关系的变革并非由生产力导致。
会有人辩护说: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因为虽然在奴隶制下,生产力也可能发展,但是封建制度下,生产力发展更快,所以封建制度比奴隶制度更高一级。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根据上述推理,有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在某些时候,采用奴隶制的社会其生产力要要比采取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的生产力更发达,采用资本主义的地区其生产力比社会主义的地区更发达,这时候又如何判断哪些制度和社会形态更符合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如果承认生产力有可能停滞,承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则阻碍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究竟是适应生产力还是不适应生产力?
——如果某生产关系甲成功的阻碍了生产力乙的发展,那么生产力乙就是落后的;
——进而落后的生产关系甲是适合落后的生产力乙的;
——如果落后的生产关系甲是适合落后的生产力乙的,那么生产关系甲将促进生产力乙的发展。
——那么生产力乙不是落后的
某种生产关系可以阻碍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种生产关系既是、又不是落后的。——这就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中得到的结论。这样的结论让我想起了伽利略的落体实验,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绑在大球上的小球究竟是能加速亦或是减缓大球的下坠呢?然而我确信这样的结论是违反形式逻辑的,至于是否符合辩证逻辑,请各位辩证法大师来解说!
而且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形态的描述,恰恰表明,生产力的发展基本不受生产关系的约束:
“历史唯物主义以生产力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生产力规定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 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
2、如果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那么社会革命将不可能
很显然,如果生产关系成功的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那么生产力停滞,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达到平衡点,再也没有变革的动力和源泉,这意味着社会变革是不可能的,那么人类社会就不必然经历5个阶段。实际上这点很容易找到事例:非洲和美洲的原始部落也发展了数千年,却是人类原始社会的“活化石”。这些社会中,无疑生产关系是适应其生产力的,然而其生产力一直停滞,社会形态也没有发展,这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无法解释的。
举例说明:清末直到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满清国的GDP,及各项经济指标世界第一,但是依然战败。如果坚持生产力的历史观,只能歪曲事实把满清说成闭关锁国,经济落后的国度。满清统治的殖民本质,及对国民精神的戕害就被忽略了;为改良、立宪的夭折和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惋惜就有了理由;汉人光复国度,启迪民智的辛亥革命就变成了剥削阶级狗咬狗的内斗,传统文化被污蔑,民族精神被虚无了。当然,这样十分容易得出伟光正的结论,不过却是牺牲了历史真相和民族精神为代价的。
3、如果生产力决定社会发展,则人民群众不能决定自身命运
在漫长的阶级社会中,为什么最受伤的总是劳动人民和无产阶级,为什么劳动人民总是处在被剥削的地位,不是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吗?阶级斗争推动推动社会的发展吗?在人类漫长的5000多年的阶级社会中,劳动人民经过阶级斗争和辛勤劳动,却总是把自己置于被剥削被统治的地位,这不是很荒谬吗?因为如果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成立,那么除了劳动人民及无产阶级愚蠢和自私之外,不能有其他解释。而如果这样的解释成立,反而说明了统治阶级是进步和公正的——这就走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反面。
有人辩护说:有产阶级正是依靠对无产阶级,而导致财富积累,社会发展的,所以到了一定的社会阶段,财富积累够了,社会发展了,无产阶级就彻底解放了。这样的意思无异就是说,无产阶级被剥削是活该。为了社会发展,他们只能牺牲几十代人的幸福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就是被剥削,做苦力,为统治阶级当牛做马。为了幸福,他们一次次的通过阶级斗争,让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获得生产资料,变成统治自己的阶级;直到有一天的某次斗争中,所有无产阶级都获得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公有了,社会主义来临了。——这就是说,即使创造历史的人民群众,也无法改变历史规律,无法和生产力规律对抗,只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工具,根本不能决定其自身的命运。
4、如果阶级斗争起作用,那必然是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人民群众无法摆脱被剥削被统治的宿命
一般以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来划分阶级,掌握生产资料一方称为统治阶级——如奴隶主、地主、资本家,另一方为被统治阶级——如奴隶、农民、工人,同时社会上还存在其他的阶级。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主要是指占主流的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比如在奴隶社会是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在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
首先,使社会形态发生转变的,却不是占主流的阶级斗争。而是地主阶级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对地主阶级的斗争——换句话说,是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是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促使社会形态转变,导致历史发展。
再来看看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人民群众,当然包含被统治阶级都是有时代局限性的。因生产力局限,历史上被统治阶级(工人阶级暂时除外)发展不出新的社会形态。由此可以推论奴隶打倒旧奴隶主后,建立的依然是奴隶制度;农民打倒旧地主后,依然建立的是封建制度;只是剥削压迫程度不至于妨碍于生产的发展。那么这样问题就来了,按照唯物史观抓主流抓重点的方法论,排除少数那些特别"有理想的"起义者。被统治阶级揭竿而起取代原有的统治者,其实不是为了被统治者的利益,而是自己坐上统治者的宝座,去压迫剥削统治者。那么所谓起义者,其实也只是统治者而已,只是还在争取政权;而起义者其实也是剥削阶级而已,只不过还在抢夺用于剥削的生产资料。那么实际上大多数起义,也只是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被剥削阶级只不过是自相残杀的炮灰,被卖了还帮人数钱的蠢货而已。
可以看出,实际上,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斗争论中,无论是改变社会形态的阶级斗争,社会形态内部的阶级斗争,其实都是剥削阶级的斗争,而被剥削阶级只是充当剥削阶级的打手帮凶,自相残杀的炮灰。人民群众无法摆脱被剥削被统治的宿命.
5、如果阶级斗争使社会发展,那么剥削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那么就不得不承认在阶级社会中,无产阶级只能通过掌握生产资料,蜕变成统治阶级,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结论必然是——实际上有产阶级才是阶级社会发展的保证,统治阶级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而一定的剥削和压迫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有人会辩护说,因为受历史局限性,阶级社会中的无产阶级夺得政权后,就获得了财产,变成有了产阶级,转而变成了有产阶级的代表,开始维护起有产阶级的利益,正因为这样,当生产力发展,人类进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才消灭了阶级对立和剥削的根源。——这样,就相当于承认了剥削阶级的统治是有利于,至少是不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的,剥削和压迫是有利于,至少是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
6、那么生产力高度发达之前,消灭阶级只能阻碍社会的发展
基于以上阶级剥削和压迫的作用,剥削和压迫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因为阶级矛盾源于生产资料私人制所产生的剥削和压迫,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一旦消灭了剥削,则消灭了阶级斗争,则社会发展停滞。因而对历史发展而言,剥削压迫是有益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发展的。
7、那么阶级斗争毫无意义
综上,阶级斗争毫无意义,因为生产力要么必然发展,社会必然变革,阶级斗争是白费力气,只会让剥削阶级上台;要么生产关系成功阻碍生产力发展,社会停止,阶级斗争徒劳无功。那么完全可以不需要阶级斗争,只要想办法积极发展生产就行。
8、那么生产力高度发展之前,鼓吹社会主义只是欺骗人民群众
这是必然的结论,根据上面的分析,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之前,任何革命只是在人群中重新分配生产资料,建立有产阶级统治的剥削社会,无论以什么样的名义和口号,因为这最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9、不可证伪性
历史唯物主义不可证伪——假如某种运动——比如无产阶级夺权成功了。可以看做是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的胜利。假如失败了,可以解释成条件没有达到,也可以表明了事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而某某主义只要一直失败,就会一直证明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而只要人们认定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就会一直尝试实践XX主义。这正是表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唯心本质及不可科学性。

收起